第77章秘密前來
字數:3502 加入書籤
行營將軍是地方統帥私人任命的臨時性職務,為的是在出現統帥無法分身他顧時,臨時指定某人具體負責某事,臨時代替統帥行使權力。
這樣的職務不受朝廷承認,不是正式官職,任免皆在統帥一句話,而一旦任命,則這個統帥麾下的各軍各將,皆需以對待統帥一般對待他,聽其指揮。
張天旭聽邱之航竟然委任自己為行營將軍,頓時心中激動,這即是邱之航對自己能力的認可,也是對自己未來前途的栽培。
千裏馬得遇伯樂,有恩如此,夫複何求?
張天旭又怎能錯過這個機會,讓邱之航失望?
張天旭鄭重單膝跪地,道:“大將軍如此信任屬下,屬下又怎敢讓大將軍失望,我張天旭在此立下軍令狀,給我三千人,若不破沃爾國都城,張天旭甘願獻上自己這項上人頭。”
張天旭的果決令人動容,一眾分司將軍也是不敢再爭,紛紛認可邱之航的任命。
他們都清楚,這一路走來,張天旭已經用行動證明了自己的能力,跟張天旭爭,即便自己的身份比張天旭高,也不一定爭的過。
再則,張天旭隻要求三千人,他們還怎麽爭?人家要三千人,自己要爭就隻能低於三千,誰敢拿一兩千人就去打沃爾國的國都?
打不下來,丟臉是小,貽誤戰機是大,到時被邱之航正軍法,砍了腦袋也是活該。
邱之航滿意的點頭,道:“很好,張天旭,你果然沒有讓本將失望。”
說著,邱之航起身,將隨身攜帶的私人印鑒交予張天旭,對他道;“張天旭,此印鑒便是你行駛行營將軍的憑證,本將給你三千人,但有不聽號令者,你皆可先斬後奏。”
張天旭鄭重接過印鑒,朗聲道:“屬下謝大將軍。”
隨後邱之航又命分司將軍鄧初,馬金寶二人領本部人馬聽從張天旭調遣。
鄧初,馬金寶二人也鄭重接下命令。
計劃一定,眾將各自去準備。
而就在眾將大帳議事之時,一支三十餘人的騎兵隊伍卻悄悄進入到楚軍的駐地範圍。
“站住,你們是什麽人?”
這一行人很快便被楚軍哨探發現,哨探喝令他們止步停馬,要求檢查他們的身份。
這一行人也沒違抗,紛紛停下了馬,但卻沒有下馬,而是居高臨下,打量眼前的哨探,那樣子不像是接受檢查,反倒是檢閱士卒。
隻聽一人用威嚴的目光和語氣對哨探道:“本官乃我大楚西域幹都司副都督慶三思,現特護送皇帝陛下使者傳達旨意,為保密,本官即刻征用你們於本官麾下聽命,不得有誤。”
此人正是慶三思,為何他此時會出現?
說來也是湊巧,慶三思本來已經逃離大宛國,準備回楚國國都無上城,找姐姐慶貴妃訴苦。
不想在途中驛站卻見到姐姐慶貴妃派來的人,這才知道有第二道聖旨的存在。
慶三思從來人口中得知了第二道聖旨的內容,不甘心失敗的他當即返回大宛國,然而此時邱之航已經率軍出發,錯過了最佳時間。
不過好在傳旨太監還沒走,旨意也沒宣讀,於是他立即請求傳旨太監與自己一道去追主力大軍,希望能夠拿回屬於自己的兵權,這才有了現在的這一幕。
幾個哨探都聽傻了,沒想到麵前的人竟然就是那副都督慶三思,他不是聽說失蹤了嗎?怎麽會突然出現?
而且還是來傳旨的,這就更加令人驚訝了,大軍在前線打仗,怎麽突然皇帝就下旨了?
慶三思還要自己保密,將自己幾人征用,這,,,那自己要不要聽命服從?
猶豫了許久,最後一個哨探看了一眼慶三思,見他穿著錦繡常服,不是官服,於是道:“你說你是副都督,我們也不認識你,你有什麽憑證?”
“哼。”
慶三思不屑的冷哼一聲,隨即拿出自己的官身印鑒,哨探一看,印鑒是墨玉雕刻,上麵赫然寫有“大楚王朝西域幹都司副都督慶三思”字樣。
幾個哨探相互看了看,都點頭,確認這印鑒應該不是偽造。
幾人又抬眼看向那慶三思身邊那人。
隻見這人麵白無須,雖然是男人麵相,卻給人感覺透著一股陰柔之氣,頗有幾分太監的味道,難道他們真的是來傳旨的?
慶三思見哨探已經相信了自己的身份,於是威嚴命令道:“本官護送天使傳旨,事關重大,不得有誤,你等被征用,乃是三生有幸之事,難不成你們還敢違抗嗎?”
說著,慶三思身後一行騎兵護衛便將幾個哨探包圍,隻要慶三思一聲令下,他們便要將這幾個哨探格殺。
幾個哨探自然不敢不從,隻能俯首聽命。
而後慶三思命其中一名哨探前去傳令哨探營都尉徐康良,要求徐康良立即秘密來見他。
並且慶三思還派了兩個心腹手下陪同那哨探一起去。
慶三思對那兩名心腹小聲交代道:“若徐康良不來,當場誅殺。”
不來,則意味著徐康良將會向邱之航報信,慶三思自然不會留他。
哨探無奈,隻能前去通傳。
徐康良聽了消息,又見那兩個陌生護衛目光灼灼的看著自己,眼神中那殺氣是如何也掩飾不住。
他心知自己已經沒有選擇,不敢耽誤,也不敢違抗,他立即前來麵見慶三思。
徐康良是認識慶三思的,自然不必像普通小卒一樣懷疑慶三思的身份。
慶三思見了徐康良,立即對他道:“本官護送天使前來傳旨,但事關重大,事前不便被太多人知曉。
你即刻通知分司將軍張光遠,劉存之,劉喜榮,馬金寶四人前來麵見本官,記住,要秘密通知,不可被他人察覺。”
徐康良早就知道慶三思和邱之航爭權,這次慶三思秘密前來,又是護送天使而來,還搞得這麽神神秘秘,徐康良心中猜測慶三思必定是來奪權的。
徐康良猶豫不決,不想卷入慶三思和邱之航這些大人物的爭鬥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