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

字數:4192   加入書籤

A+A-


    在征兵法案簽署,同時政府通過廣播電台,向美國全民宣布征兵後。
    《天使》造成的騷動迅速被所有美國民眾淡忘,新一輪的風暴再次掀起。
    除了那些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去參加戰爭的父母外。
    美國民間眾多孤立主義團體也聚集在一起發出抗議,堅決反對美國介入二戰戰事。
    在他們看來,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就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戰爭販子,想要參戰的唯一原因,就是想像當年的一戰那樣利用軍火買賣謀取暴利。
    而在眾多孤立團體中,最為龐大的是在9月4日的時候,由耶魯法學院學生“道格拉斯·斯圖爾特”領頭,所成立的“美國第一委員會”。
    在這短短的時間內,“美國第一委員會”就在前威斯康星州州長“菲利普·拉弗萊特”的組織下迅速壯大。
    不僅在全國範圍內有上百餘家的分支機構和數十萬名的會員,同時分支機構和會員人數也在以恐怖的速度增加。
    而這個龐大的反戰組織真正的強大之處在於,其會員和支持者有很多都是美國各界的有名人士。
    比如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辛克萊·劉易斯、電影界巨頭華特·迪士尼、銀幕女王麗蓮·吉許、單人駕駛飛機飛躍大西洋的英雄查爾斯·林德伯格,甚至是……羅斯福總統的遠房堂姐愛麗絲·朗沃斯。
    而除了這些聲名顯赫的社會名流外,很多共和黨國會議員即使礙於政治因素並未加入“美國第一委員會”,但也是孤立主義十分堅定的擁護者。
    甚至美國駐英大使老約瑟夫·肯尼迪,也就是後來腦洞大開的肯尼迪的父親,和一部分民主黨成員在內的人,也都十分讚成孤立主義。
    不過,雖然老約瑟夫·肯尼迪十分讚成孤立主義,不過老約瑟夫的兒子小約瑟夫·肯尼迪卻十分支持參戰。
    顯然,在這個決定個人命運、家庭命運,乃至國家命運的重要時刻,縱然是親密無間的一家人,也難免會存在分歧。
    就跟此時此刻,位於曼哈頓的裏瑟家一樣……
    【晚上好,我的同胞們。
    過去的幾周,我們這個國家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就在不久前,羅斯福簽署了《選征兵役製法案》。
    然而,沒有人比我更清楚戰爭的殘酷,同時,也沒有人比我更熱愛這片土地,更珍視它的和平與繁榮。因此,我必須向你們發出警告。
    ……
    這場席卷歐洲和亞洲的戰爭,是一場由仇恨和野心所引發的悲劇。這些衝突的根源,與美利堅合眾國的自由、民主與安全毫無關係。
    我知道,有一些人在說我們必須參戰,說這一切都是為了“民主”,為了“拯救文明”。但他們沒有告訴我們的是,這將付出怎樣的代價。
    同時,那些說話的人,可不是要去為了這些話,而去付出代價的人!】
    在“美國第一委員會”的會員查爾斯·林德伯格於昨日廣播節目的演講聲中,瑪麗臉上帶著慍色,完全不想跟恩尼說話。
    在政府通過廣播向全國民眾宣布了《選征兵役製法案》後,美國每個家庭都難免討論起了戰爭。
    裏瑟家也不例外。
    而在這場討論中,恩尼自然是認為美國必然會加入戰爭。
    可瑪麗的想法與之前一樣,就是美國不會卷入這場屬於歐洲人和亞洲人的戰爭,尤其是美國第一委員會近來的壯大,讓她更相信以美國民眾的力量,絕對能阻止美國參戰。
    正如瑪麗此時正握在手中、由迅速壯大的美國第一委員會在街道上發放的反戰宣傳單一樣,印刷著醒目的一行大字——【英國會戰鬥到最後一個美國人!】
    不得不說,這是美國第一委員會所使用的最具殺傷力的口號之一,暗示英國隻是在利用美國為自己打仗。
    而映襯著這個標題的,是宣傳單上相當顯然的反戰漫畫——象征美國的“山姆大叔”被一隻寫著“歐洲戰爭”的巨手拖入深淵,而在巨手的手臂上還累贅著很多寫有“外國戰爭”、“債務”、“稅收”的包袱,讓這隻巨手顯得更加沉重。
    實際上,喬治之前原本也抱著跟瑪麗一樣的想法。
    但恩尼畢竟帶著後世的見證與知識,一番理智分析下,讓喬治的想法也發生動搖,開始覺得美國絕對無法在這場戰爭中置身事外。
    而米希則從一開始就覺得恩尼說的是對的,奈何她人微言輕,直接被瑪麗給無視了。
    此時。
    瑪麗撫著胸口,餘怒未消。
    但她想到自己的兒子不用被征兵,心情又瞬間好了很多,臉上重新露出笑容:“不管你們怎麽說,隻要恩尼不用被征召就行!”
    在羅斯福總統簽署的《選征兵役製法案》中,規定必須進行征兵登記的年齡範圍是21歲至36歲的男性公民。
    而恩尼還差三個月才滿19歲,完全在征兵的範圍之外。
    所以,瑪麗為這件事感到相當慶幸。
    聽到瑪麗說的。
    恩尼露出一個無奈的笑容,搖了搖頭。
    以他後世帶來的經驗,自然知道美國是必然參戰的,退一萬步講——就算珍珠港事件沒有發生。
    但美國也必定會以其它的方式參戰。
    畢竟,美國與軸心國的衝突早就不可調和,在大西洋上與德國的衝突就沒有停止過,都壓著一股火氣。珍珠港事件隻是美國參戰的導火索而已,就算沒有這件事,大西洋上的衝突也注定會升級為全麵戰爭。
    這就是恩尼之前的論點,也是讓瑪麗生氣的原因。
    不過,即使恩尼知道遲早美國會擴大征兵範圍,大概率他也將被征召入伍。
    但也沒有現在就入伍的打算!
    至於原因……
    一方麵,自然是因為他不在這次征兵登記的年齡範圍內。
    另一方麵,就算他已經年滿18歲,可以選擇誌願入伍的方式參軍,但也不會這麽做。
    因為,曆史上美國這個階段入伍的新兵,接受的訓練非常拉胯,甚至還不如後世他在開學時接受的軍訓!
    先說物資供應上,為了容納新應征入伍的幾十萬平民新兵,美軍計劃建設和裝修46個新的訓練場所,但因為先征兵、後建設營房,所以建設的訓練場幾乎就是“不毛之地”。
    過冬的時候新兵們沒有房子住,隻能住在軍隊提供的過冬帳篷裏,一頂帳篷裏要住六名甚至更多的士兵,不僅寒冷而且擁擠。
    就居住這一項都不過關,就更別說“吃喝拉撒”了,哪裏算什麽訓練,幾乎就是荒野求生。
    除了物資供應外,很多軍營還很缺少訓練所需的彈藥、武器和裝備。
    讓新兵們常常用掃帚柄當步槍,用香煙盒當手榴彈,用民用卡車貼上“坦克”的標簽進行演習——就連艾森豪威爾將軍都在回憶錄《歐洲十字軍》中回憶過這件事,說部隊搬運著木製的加農炮模型和機關槍,隻能從一些藍圖中學習使用武器,根本毫無作用。
    就更別說那“原始”的訓練計劃,基本上訓練大綱都是基於一戰的經驗,缺乏對現代戰爭,尤其是閃電戰、裝甲突擊、空地協同的認識。
    恩尼要是選擇這個時候參軍入伍,基本就是純純的傻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