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冰冷的話語

字數:5012   加入書籤

A+A-


    東宮夜話,兄弟情深。
    然而,這片刻的溫情,卻被門口傳來的輕柔腳步聲打斷。
    偏殿的門被輕輕推開,太子妃呂氏牽著一個眉清目秀,穿著一身小號錦袍的男孩,走了進來。
    那男孩粉雕玉琢,麵色白皙,一看便是在宮中錦衣玉食,被聖賢書香熏陶長大的模樣。
    正是皇太孫,朱允炆。
    “殿下,夜深了,該歇息了。”呂氏柔聲說道,她的目光落在朱棣身上,微微頷首示意,儀態無可挑剔。
    剛剛還滿是兄長親和的朱標,瞬間又恢複了儲君的身份,他溫和地招了招手:“允炆,過來。”
    他指著朱棣,臉上帶著笑意:“這是你四叔,剛從漠北打了大勝仗回來,快來給你四叔問安。”
    朱允炆邁著小步子,走到殿中。
    他先是恭恭敬敬地對著朱標行禮,然後才轉向朱棣。
    當他的目光觸及到朱棣那身還未卸下的玄色重甲,以及那股若有若無的,從屍山血海中帶來的鐵血煞氣時,那雙清澈的眼睛裏,有什麽東西微微變了。
    那不是恐懼,而是一種本能的排斥與不適。
    朱棣看得分明,小小的朱允炆在看到他時,眉頭不自覺地皺了一下,鼻子也輕輕翕動,仿佛聞到了什麽令他不悅的氣味。
    那是一種看粗鄙武夫的眼神,一種文明對野蠻的審視。
    盡管這個表情隻是一閃而過,快得幾乎讓人無法捕捉,但又如何能逃過朱棣那雙在戰場上洞察生死的眼睛?
    不過,朱允炆的宮廷禮儀教養極好。
    他很快便掩飾住了那份情緒,躬身下去,用清脆的童音,一板一眼地說道:“侄兒朱允炆,拜見四叔。四叔萬安。”
    聲音清亮,姿態標準,挑不出半點錯處。
    朱棣心中那剛剛被兄長暖起來的些許溫情,在此刻,卻悄然冷卻了幾分。
    他沒有起身,隻是坐在那裏,高大的身軀如同一座沉默的鐵山,看著自己這個侄子。
    “嗯。”
    他從喉嚨裏發出一聲低沉的回應。
    殿內的氣氛,因為這短暫的接觸,變得有些微妙。
    朱標似乎也察覺到了什麽,他臉上的笑容淡了些許,正要開口讓朱允炆退下。
    可就在這時,朱允炆直起身子,抬起那張天真無邪的臉,看著朱棣,問出了一個讓整個偏殿空氣都瞬間凝固的問題。
    “四叔,”他的聲音裏帶著孩子特有的好奇,以及一種被教條灌輸的理所當然,“允炆聽太傅說,您在草原上,坑殺了數萬已經投降的俘虜?”
    “太傅還說,聖人雲:‘上天有好生之德’。如此行徑,是否有傷天和,有違聖人教誨?”
    轟!
    這幾句話,如同一道驚雷,在寂靜的毓慶宮內炸響!
    太子妃呂氏的臉色“唰”的一下變了,她想上前捂住兒子的嘴,卻已經晚了。
    朱棣臉上的所有表情,瞬間消失得幹幹淨淨。
    他沒有憤怒,沒有驚訝,隻剩下漠然。
    “混賬!”
    一聲壓抑著無邊怒火的嗬斥,從朱標的口中迸發!
    前一刻還溫潤如玉的太子殿下,此刻麵沉如水,雙目之中是前所未有的嚴厲與冰冷。他那股屬於儲君的威壓,如同實質般籠罩了整個偏殿,讓一旁的宮人都嚇得跪伏在地,瑟瑟發抖。
    “誰教你這麽問話的!”朱標一把將朱允炆拽到身前,聲音裏是壓抑不住的怒氣。
    朱允炆被父親的雷霆之怒嚇得小臉發白,嘴唇哆嗦著,眼眶瞬間就紅了:“父、父王……兒臣……兒臣隻是不懂,太傅說……”
    “住口!”朱標厲聲打斷他,“你的太傅隻教你讀聖賢書,卻沒教你什麽是江山社稷!”
    他指著殿外漆黑的夜空,聲音寒得像冰。
    “你可知你四叔為何要殺那些降卒?因為北平的府庫,根本沒有多餘的糧食去養活那數萬張嘴!那是給你治下百姓吃的活命糧!”
    “你可知那些降卒上一刻還是揮舞屠刀,屠戮我大明邊民的豺狼?這一刻放下武器,下一刻拿起武器,他們依舊是豺狼!放他們回去,來年開春,他們就會卷土重來,繼續南下燒殺搶掠!”
    “你可知你四叔,押解著數萬俘虜,在茫茫草原上,一旦發生嘩變,會是什麽後果?你四叔和你麾下將士的命,就不是命了嗎!”
    “聖人教你仁德,是讓你對自己的子民仁德!不是讓你對一群亡我之心不死的畜生婦人之仁!”
    “你今天問你四叔的這句話,若是傳到邊關將士的耳朵裏,會有多寒他們的心!他們在外浴血奮戰,保家衛國,換來的卻是你這個皇太孫一句‘有傷天和’的質問嗎?!”
    朱標的胸膛劇烈起伏,每一個字都像是從牙縫裏擠出來的,重重地砸在朱允炆的心上,也砸在朱棣的心上。
    朱允炆徹底被嚇傻了,他從未見過自己的父親發這麽大的火。他“哇”的一聲哭了出來,眼淚鼻涕流了一臉。
    呂氏連忙跪下,將兒子攬入懷中,顫聲道:“殿下息怒,允炆年幼無知,都是臣妾教導無方,請殿下降罪!”
    朱棣始終沒有說話。
    他隻是靜靜地看著。
    看著被嚇哭的侄子,看著暴怒的兄長,看著驚慌失措的太子妃。
    兄長的話,是在為他辯解,是在敲打自己的兒子。
    可他從朱允炆那天真的問題裏,聽到的不隻是一個孩子的無知,而是一種根植於骨子裏的東西。
    那是應天府的文官集團,是那些太傅們,日複一日向這位皇太孫灌輸的思想——重文抑武,以德服人。
    在他們眼中,自己這些鎮守邊疆,滿身血腥的塞王,不是帝國的長城,而是粗鄙的、好殺的、有違聖賢教誨的武夫。
    朱允炆排斥的,不隻是他朱棣一個人。
    而是他們所有浴血奮戰的朱家藩王!
    他緩緩站起身,沉重的甲胄發出一陣令人牙酸的摩擦聲。
    他衝著朱標,微微一拱手。
    “大哥,夜深了,我該回去了。”
    他的聲音平靜,聽不出任何情緒。
    朱標看著他,眼中的怒火漸漸褪去,化作了深深的無奈與疲憊。他張了張嘴,想說什麽,最終卻隻是化作一聲歎息。
    “……好。”
    朱棣不再多言,轉身,邁開大步,走出了毓慶宮。
    他沒有再回頭看一眼那哭泣的皇太孫,也沒有再看一眼滿臉歉意的兄長。
    走在寂靜悠長的宮道上,清冷的月光將他的影子拉得長長的。
    那股從屍山血海中帶出來的冰冷煞氣,重新籠罩了他的全身。
    他低頭,看了一眼手中那個紫銅手爐。
    這是兄長給他的溫暖。
    可現在,手爐裏的炭火已經快要熄滅,隻剩下一點點餘溫。
    這溫暖,驅不散他心中此刻升起的徹骨寒意。
    兄長能護他一時,但兄長之後呢?
    父皇之後呢?
    今日,朱允炆還是一個七八歲的孩童,便敢當麵質問他“有傷天和”。
    以後呢?,當他坐上那張至高無上的龍椅,手握天下權柄之時,又會如何看待他們這些手握重兵,鎮守一方的叔叔?
    他還會記得今天父親的教誨嗎?
    還是會選擇相信他太傅們的“聖人之言”?
    到那時,他朱棣,他燕王府,他麾下數萬將士,還有這偌大的北平基業,還能安安穩穩地傳承下去嗎?
    一個可怕的念頭,如同一顆劇毒的種子,在朱棣的心底,悄然無聲地生根、發芽。
    他握著手爐的手,不自覺地收緊。
    京城這頓飯,果然不好吃。
    不但不好吃,還他娘的……有毒!
    草原上的狼,餓了會嚎,想咬人會露牙。
    這朝堂裏的刀,卻藏在聖賢書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