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24章 又來了?
字數:4684 加入書籤
正午的毒日頭,將下河村的土路烤得龜裂。
盧家小院裏,唯一一張用了幾十年的八仙桌被搬到了唯一有點陰涼的屋簷下。
一家十口人,圍著桌子等著吃午飯。
盧老爺坐在上手埋著頭,吧嗒吧嗒地抽著旱煙,煙霧繚繞。
李氏拉著女兒石頭眼巴巴的等著飯菜端上來。
說是飯菜,其實就是水煮放鹽或者清蒸放鹽,主食是雜糧摻著野菜做的窩窩頭,以及雜糧粥。
而且飯菜是定量的,這個量由祖母來決定。
男人都是兩個窩窩頭,女人和小孩隻有一個,粥也有區別,男的濃稠,女的和小孩大多湯湯水水。
不一會,一口大鍋端了上來。
鍋裏是稀得能照見人影的雜糧粥,幾根蔫頭巴腦的野菜在裏麵無力地漂浮著。
旁邊,還有一小碟黑乎乎的鹹菜。
唯一能見點油星的,是桌子正中央那一小盤炒雞蛋。
金黃的雞蛋碎被切得細細的蔥花包裹著,看著誘人,可那分量,也隻夠每人嚐一筷子。
祖母拿起長柄的木勺,在鍋裏攪了攪,先給大伯盛了滿滿一碗。
碗裏的粥,堆得冒了尖。
“老大,你讀書費腦子,多吃點。”
大伯點了點頭,心安理得地接了過去。
輪到盧厚時,祖母手裏的勺子隻是在鍋邊淺淺一撈,半勺清湯寡水倒進了碗裏。
雖然也是稠的,但比起大伯那碗就相差得多了。
李氏看著丈夫碗裏那點可憐的吃食,忍不住開口:
“娘,我家男人腿傷還沒好利索,白天又在地裏幹了一上午的活,您多給盛點,他才有力氣。”
祖母瞪了一眼,又用木勺在鍋裏攪了一下,添了一點,看上去才好了一些。
但這個做法,卻讓大伯有些不悅,飯也沒著急吃,放下了筷子。
“二弟妹,你這也太不懂事了,粥總歸就這一些,你多吃了,三弟三弟妹是不是要少吃?”
見李氏目光放在自己麵前的碗裏,大伯又連忙解釋:
“別看我啊,我讀書費的是腦力,比下地幹活辛苦多了。”
“咱家窮了幾代,就指望著我這個讀書人考上秀才,光宗耀祖呢。”
祖母用木勺敲了敲鍋,打斷了想要反駁的李氏。
“老二家的,操持一個家不容易,老大要讀書,你就體諒一下。”
李氏的嘴唇動了動,最終還是把話咽了回去,默默地低下了頭。
分好了食物,盧老爺放下煙,準備吃飯。
他動了第一下筷子,盧家其他人才開始午飯。
盧璘妹妹小石頭,一邊喝著稀粥,一邊嘴饞盯著那盤炒雞蛋,誘人的油香,讓小石頭下意識的咽口水。
眼饞著盯了好一會,小石頭終於忍不住,小心翼翼地伸出自己的小筷子。
筷子才剛剛接觸到炒雞蛋。
“啪!”的一聲。
一根筷子狠狠地敲在了她的小手上。
“小丫頭嘴饞什麽。”
“這雞蛋是你堂哥吃的,他在蒙學念書,得補補腦子,你還小,別沾葷腥。”
說完,祖母又轉頭看向李氏:“沒大沒小,孩子都教不好。”
石頭的眼圈瞬間就紅了,淚珠在眼眶裏打轉,卻不敢掉下來,隻能眼巴巴地望著那盤近在咫尺的雞蛋。
李氏心裏委屈,她剛才正把碗裏的粥勻給盧厚,一下沒看住小石頭。
沒有開口反駁,李氏連忙將女兒攬進懷裏,柔聲哄著。
“石頭乖,吃飯,娘給你夾鹹菜。”
在一旁哄著兒子吃飯的大伯母放下碗,開口說道:
“二弟妹,娘也不是偏心,璘兒在的時候,哪次不會分雞蛋給他呀,小石頭還小,這個時候沾葷腥確實不太好。”
“而且讀書費腦子你們又不是不知道,這幾天下來,我家觀兒人都瘦了。”
李氏瞅了一眼連吃飯都要被人哄著的盧觀,默默的歎了口氣。
這時,一直沒說話的三嬸笑了一聲。
“哎,要是璘兒還在就好了,咱們家就有指望了。”
“那麽小就能作詩,又有孝心,村裏人都說那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呢。”
三嬸這話一出,大伯一下就不高興了。
什麽時候一個小娃娃成了家裏的指望?
自己才是盧家翻身的希望。
大伯冷笑一聲,滿臉不屑。
“璘兒才到哪兒啊。”
“他能有今天,靠的是誰?還不是我這個大伯整天在家裏讀書,耳濡目染教出來的。”
“再說了,璘兒就是再好,現在都已經賣給柳家了,十年後是什麽光景,還認不認咱們這些親戚都不知道呢。”
話音剛落,李氏一下就被點著了。
“你放屁,璘兒這麽有孝心,怎麽可能不認爹娘。”
大伯母輕笑一聲:
“還真說不定,戲裏不都這樣演的嗎?”
......
一直沉默的盧老爺,聽到又要發生爭吵,猛地將煙杆在桌上重重一磕。
“吵什麽吵!”
盧老爺粗聲喝斷了所有聲音。
“還嫌不夠丟人嗎!”
盧老爺一想到這些天,村裏人看他的眼神中毫不掩飾的嘲笑,以及那些風涼話說他盧家有眼無珠之類。
那戳心窩子的話,讓他臉上火辣辣的。
好些天都沒怎麽出門。
一時間,飯桌上隻剩下咀嚼窩窩頭的聲音。
一頓飯的時間過得也快,就在吃的差不多的時候。
提前吃完飯跑出去玩的盧觀邁著小短腿跑了過來。
“爺,奶,那個……上次那個柳家的管事又來了!”
“什麽?”
一桌子人,齊刷刷地抬起了頭。
大伯母最先反應過來,皺起眉頭,一臉不悅。
“這才去了幾天啊,怎麽就找上門來了?”
“別不是咱們的璘兒在柳家闖了什麽大禍,人家要把人給退回來了吧?”
其他人還沒反應,三叔一下就慌了。
“退回來?那……那可怎麽辦?”
“那五兩銀子,早就交了攤派,剩下的也被老大拿去遊學了,哪還有錢退給人家!”
“再說了,哪有簽了賣身契還能退回來的道理,這柳家也太欺負人了!”
李氏聽到退回來三個字,下意識的高興。
兒子能回來了?
可這高興的勁還沒過去,就被三叔那句五兩銀子給砸得粉碎。
是啊,真要退回來,這五兩銀子可怎麽辦?
家裏能掏出個幾百文就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