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26章 盧老爺腰杆子直了。

字數:5296   加入書籤

A+A-


    王管事看著眾人那副呆若木雞的模樣,轉過身,對著身後的家丁一揮手。
    “去,把主母的賞賜,都給盧家搬進去!”
    一聲令下,身後的家丁們立刻動了起來。
    兩個家丁合力,抬著一個沉甸甸的大麻袋,走進了院子。
    麻袋口子敞開著,露出裏麵雪白細膩,粒粒分明的白粳米。
    這可不是他們平日裏吃的那些混著沙石的糙米,是富貴人家才吃得起的上等白米。
    緊接著,是第二袋,第三袋……
    足足五大袋精米,在院子中央堆成了一座小山。
    還沒等眾人從震驚中回過神來。
    又有家丁抬著兩個半人高的陶壇走了進來,蓋子一掀開,一股濃鬱的清油香氣,瞬間彌漫了整個院子。
    一整扇肥瘦相間,還帶著新鮮血色的豬肉被抬了進來。
    還有幾隻被捆住了腳,還在咯咯叫的肥雞。
    圍觀的村民們,眼睛都看直了。
    這世道,能吃飽肚子就不錯了,誰家不是糙米就著野菜,對付對付算了。
    何曾見過這些白花花的上等貨色。
    而盧家其他人更是呼吸加重,看著柳家下人們把東西一件件地往小院裏搬,眼珠子都快瞪出來。
    大伯母死死地盯著那扇豬肉,喉嚨裏發出了咕咚一聲吞咽口水的聲音。
    賞賜還沒有結束。
    幾個家丁又抬進來一個樟木箱子。
    箱子打開,裏麵是幾匹疊得整整齊齊的布料。
    有給男人做短褂的青色細棉布,有給女人做衣裳的花色棉布,最上麵,赫然是一匹在陽光下流淌著光澤的絲綢。
    小院外,一個粗糙的嗓音突然響起:
    “這是湖州絲綢,我前些日子去縣裏最大的成衣鋪子聽店裏的小二說過,一匹就要上百兩銀子。”
    此話一出,小院外的村民們一個個眼睛都值了。
    “我的親娘誒,這什麽絲綢是金子做的不成,一匹就能抵咱十幾年的的吃喝。”
    “這盧老二家的小子,是立了多大的功啊,柳家這也太舍得了!”
    .......
    小院內,三嬸連忙走到搬布匹的家丁前,想從對方手上接過。
    可家丁來之前就得了王管事的吩咐,沒有把最貴重的布匹交給三嬸,安靜地站在王管事身後。
    看樣子打算親手交給李氏。
    三嬸手尷尬地伸在半空,最後還是李氏開口說:“三弟妹,別急,先聽王管事怎麽說,你放心少不了你的那份。”
    三嬸聞言,嘿嘿一笑,乖巧地站在李氏身後。
    人群後方的大伯母酸得牙齒都快咬碎了,恨自己怎麽沒有快三嬸一步。
    等柳家家丁陸陸續續地把賞賜搬完了。
    王管事又從懷裏,掏出了一個用紅布包裹的東西。
    紅布掀開,裏麵是碼得整整齊齊的一摞銀錠。
    “這是主母特意賞的五十兩紋銀,給嫂嫂添置些家用。”
    五十兩。
    白花花的銀子,在太陽底下,晃得人睜不開眼。
    整個下河村,哪戶人家,能一口氣拿出幾兩現銀都已經是富裕人家了。
    更別說五十兩了。
    不過有湖州布匹在前,這五十兩給眾人的衝擊,倒沒之前那麽大。
    不過也讓眾人徹徹底底的明白了。
    盧家這是要過上好日子了啊!
    尤其是盧老二和李氏,生了盧璘這麽個有出息的兒子,真的要翻身了。
    王管事等眾人的議論聲慢慢降下來,才又對李氏開口:
    “嫂嫂,主母還說了,你和盧家哥哥安心在家養好身子,想盧璘了隨時招呼一聲,派人來村裏接你們回府,住多久都沒關係。”
    李氏聞言,眼淚終於奪眶而出。
    隻是這一次,不再是恐懼和委屈。
    是喜悅,是驕傲,是揚眉吐氣。
    小院裏堆著的糧油米麵,手上沉甸甸的銀子。
    一樁樁,一件件都在告訴她,自己兒子,真的出息了。
    而這時,一直沒有存在感的大伯開口打斷了李氏。
    “王管事,您看,都是我盧家的孫子。”
    “我家長子盧觀,還年長璘兒兩歲,平時也都是跟著我讀書,耳濡目染,穩重得很。”
    “不如這次過來,把盧觀一並帶過去,給璘兒做個伴,兄弟倆也好有個照應。”
    大伯打得一手好算盤,以為柳府人傻錢多,想著把自己兒子送過去,說不定日後也能得些賞賜。
    王管事聞言則是心裏一陣發笑。
    跟著你讀書?
    你連個秀才的邊都沒摸到,還想教出盧璘這種天縱奇才?
    真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
    不過臉上卻依舊掛著客氣的笑容,沒有直接揭穿。
    “府裏的人手安排,都是主母說了算,我一個下人,可做不了主。”
    這番話說得滴水不漏,既拒絕了大伯,又全了盧家的麵子。
    盧老爺總算反應了過來,連忙上前一步,對著王管事拱了拱手。
    “王管事一路辛苦,不如進屋喝口茶,歇歇腳再走。”
    王管事擺了擺手。
    “不了不了,府裏還有一堆事等著我回去處理,就不多留了。”
    他今天的任務就是給盧家送來賞賜,任務完成了,沒有逗留的必要。
    說著,從懷裏取出一張寫著地址的紙條,繞過盧老爺和大伯,親手遞到了李氏和盧厚麵前。
    “哥哥,嫂嫂,這是府上的地址。”
    “主母說了,你們若是想孩子了,隨時可以寫信過來,我派人來接你們去府裏小住。”
    說完,王管事再不逗留,對著眾人一抱拳,轉身便帶著家丁們浩浩蕩蕩地離開了。
    王管事一行人前腳剛走,一直堵在院外的村民們,後腳就按捺不住,嗡的一聲湧了進來。
    整個盧家小院,瞬間被圍得水泄不通。
    “哎喲,盧老爺子,我就說嘛,您老人家洪福齊天!”
    “二郎也是個有福氣的,生了這麽個好兒子!”
    “可不是嘛,李氏妹子,你這下可算是苦盡甘來了!”
    .........
    一張張堆滿笑容的臉,一句句熱情洋溢的奉承,把盧老爺捧得五迷三道的。
    好像前些日子說盧家有眼無珠的不是他們一樣。
    之前那個說盧璘進了富貴窩就忘了爹娘的漢子,此刻正擠在最前麵,滿臉都是討好的笑。
    “盧家二哥,你看看,我就說璘兒那孩子有出息,錯不了的!”
    盧厚雖然忠厚老實,但聽著這些話,心裏門兒清。
    無非是看盧家日子好過了,往後說不定有能救濟他們的時候。
    盧老爺也清楚鄉裏鄉親的秉性,恨人有,笑人無,慣得捧高踩低。
    前幾天還戳著他的脊梁骨看笑話,今天就舔著臉湊上來巴結了。
    雖然心裏不屑,但這種被人高高捧著,揚眉吐氣的感覺,確實舒坦。
    他挺直了腰杆,清了清嗓子,剛想當著眾人的麵,說幾句場麵話。
    可話到嘴邊,眼角的餘光瞥見院子裏堆成小山的賞賜,又硬生生地咽了回去。
    這些東西,是柳家指名道姓賞給二房的。
    他這個做爹的,還沒資格替人家誇這個海口。
    人群又喧鬧了好一陣,見盧家人沒什麽表示,這才三三兩兩地散去了。
    等人走幹淨了。
    盧老爺將手裏的旱煙杆在門檻上重重一磕,掃視了一圈院子裏的家人。
    “都別在外麵杵著了,先把東西給搬進去,仔細點,別弄壞了。”
    “關上門,進屋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