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49章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字數:5313 加入書籤
縣太爺和主考官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同樣的想法。
決定先看看崔皓的達府之作,再去品鑒盧璘那篇引動文鍾之作。
縣太爺先是禮貌的向崔皓詢問意見。
崔皓點頭示意,神色平靜如水。
得到同意後,主考官迫不及待地拿起崔皓的考卷,縣太爺也湊了過來。兩人屏息凝神,開始細讀。
“孝在養誌,悌在守心。父母生我以形骸,聖賢教我以仁義,故孝非惟奉膳,悌不獨恭行。”
開篇破題便不同凡響。
主考官眼中閃過讚賞之色,開篇破題直指孝悌的精神內核,而非流於表麵的行為規範。
“昔曾子耘瓜受杖而不怨,是謂以孝修身;子路負米百裏而不倦,是謂以悌濟家。此二子者,未居廟堂之高,然孝悌所至,巷陌生輝。”
承題部分也體現了很高的水平。
以古賢為例,將孝悌從個人品德升華到社會教化,層次分明,邏輯嚴密。
“故曰:孝悌非為名也,乃為己立心;非為達也,乃為生民立命。苟能以此心推之,雖布衣亦堪為天下法。”
結尾收束有力,將孝悌提升到“立心立命”的高度,格局宏大。
兩人讀完,皆是搖頭感歎。
縣太爺更是長長吐出口氣,眼中滿是欽佩:“妙哉!此文以小見大,緊扣孝悌本質,闡述精妙絕倫。確實是達府經典之作!”
主考官教諭也連連點頭:“年紀輕輕便有如此見地,當真是後生可畏啊!”
崔皓淡然一笑,既不驕傲,也不謙遜。
看完崔皓的文章,兩人的目光不約而同地轉向盧璘。
看著年輕的不像話的盧璘,想到他柳家書童的身份,縣太爺忍不住開口:“可是師從柳老爺?”
盧璘搖了搖頭:“學生師從沈夫子,諱曰春芳。”
這話一出,縣太爺微微一愣。
“沈春芳?“可是前任閣老,禮部尚書沈大學士?”
“正是恩師。”盧璘恭敬回答。
縣太爺聞言止不住地點頭。
難怪!
難怪能寫出引動文鍾自鳴的驚世之作!
居然是沈大學士的學生!
大學士,這可是翰林之上的存在。
距離大儒之位僅一步之遙!
連崔皓都側目而視,沈春芳的名諱,他也有所耳聞。
.......
半個時辰前,柳府,靜心堂。
沈夫子難得地早早醒來。
作為上了年紀的老人,他本該在這個時辰還在夢鄉中。
可今日卻輾轉反側,再無睡意。
今天是璘哥兒下場考試的日子。
他沒有去送考,倒不是不關心,而是對自己這個得意門生有著絕對的信心。區區縣試第一場,以璘哥兒的學問,實在算不得什麽難事。
可沈夫子心中還是有些不安,不知道這份不安來自哪裏。
睡不著的沈夫子索性起身,來到書案前,想要寫字靜心。
狼毫蘸墨,剛寫到一半。
窗外一道白光劃破天際,緊接著一聲驚雷突然炸響。
再便是那悠遠古樸的鍾鳴聲,振聾發聵般,一聲聲傳入沈夫子耳中
“文鍾自鳴?”
沈夫子猛地站起身,目光死死盯著縣學的方向,眼中滿是震撼。
百年難遇的文道異象啊!
誰的文章,竟能撼動禮器,引動文鍾?
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的名字便是崔皓。
柳老爺收集學子信息,同樣給了沈夫子一份。
對於崔皓以及崔家,以及那位當世大儒,沈夫子了解比柳老爺更深。
“果然是當世大儒。”
博陵崔家的底蘊,當真深不可測。
親手教導出來的弟子,都能寫出經典,撼動禮器。
至於璘哥兒?
沈夫子搖了搖頭,心中壓根沒往那方麵想。
自己雖然是大學士,距離大儒之位,還差那臨門一腳。
可這臨門一腳的差距,卻是雲泥之別。
連自己都寫不出能撼動禮器的文章,自己的學生又怎麽可能?
璘哥兒雖然天賦異稟,學問精深,可畢竟年紀還小,閱曆有限。
想要寫出這等驚世之作,怕是還需要時日磨礪。
考場內,剛剛看完崔皓文章的縣太爺和主考官教諭,迅速被一種更為強烈的好奇代替。
達府之作已是難得。
能引動文鍾地鳴的驚世之言,又該是何等模樣。
縣太爺與主考官教諭,兩個加起來超過百歲的腦袋,幾乎是同時湊到了盧璘的桌案前。
屏住呼吸,目光灼灼地盯著桌上的考卷。
考卷上的墨跡已幹,一個個蠅頭小楷,工整得如同刻印出來的一般。
筆鋒銳利,鐵畫銀鉤,卻又帶著一股超然物外的飄逸。
單是這份書法功力,就足以讓兩人心驚。
這絕非一個十二歲少年所能擁有的筆力。
兩人的目光,從標題開始,緩緩下移。
“孝以事親,悌以敬長,此聖人立教之本,人倫所先也。”
好一個開宗明義。
縣太爺下意識地點了點頭,破題穩健,直指核心,已是上乘之作的根基。
主考官也微微點頭,確實是穩健破題,一眼就能瞧得出根基紮實。
果然是沈大學士教出來的弟子。
兩人不動聲色,目光繼續向下。
“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三才之道備焉。”
看到此處,縣太爺的瞳孔微微一縮。
好大的氣魄。
尋常文章論孝,無非局限於家庭倫理。
此文卻直接將事親、事君、立身三者貫通,將個人之孝,提升到了天地人三才的高度。
主考官的呼吸,也變得有些急促。
他已經預感到,這絕非一篇尋常的經義文章。
繼續往下。
“家為孝之本,《孝經》雲:‘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父在觀其誌,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是故孝者,家道之所係。”
“鄉乃悌之基。《論語》雲:‘宗族稱孝焉,鄉黨稱悌焉。’尊耆老而恤孤弱,禮敬長者,友善兄弟,悌之施也。如此,則家齊國治,天下太平。”
文章層層遞進,由小見大,從個人到家庭,再從鄉裏到國家。
邏輯嚴密,氣勢磅礴,仿佛有一條無形的階梯,在兩人眼前徐徐展開。
縣太爺與主考官看得心神搖曳,幾乎要沉浸其中。
仿佛已經忘記了身在何處,忘記了時間的流逝。
眼中隻剩下那一句句文字不斷衝擊著他們心神。
終於,兩人目光落在了文章的最後。
那也是整篇文章的收束之筆。
“是故,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也。”
嗡。
短短一行字,卻有如帶著千鈞之力,狠狠砸在兩人的心頭。
縣太爺的身體猛地一顫,死死地盯著那行字。
主考官教諭更是呆立當場。
時間仿佛在這一刻靜止。
兩人久久失語,腦海中一片空白,隻有那十個字在反複回蕩。
修身。
齊家。
治國。
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