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

字數:5106   加入書籤

A+A-


    看著這些人跪在了兩邊,朱元璋還有朱允熥二人都在這樣的環境下從座椅上走了下來,緩步朝著台上走了過去。
    兩邊的人就隻能看到他們二人的腳步,不少人現在估計都美的很。
    朱允熥也不在意這些人到底在想著什麽,隻是在上階梯的時候,攙扶著朱元璋上去,
    等到朱元璋坐在了龍椅之後,朱元璋才指著自己左前方的位置,
    “你以後就站在這裏,這是你爹以前站著的位置!”
    “是!”朱允熥抱拳一禮,走到了位置上。
    下麵的不少人,聽著這個聲音,似乎有些不對。
    但他們到底沒有接觸太多朱允炆,以為就隻是少年郎的聲音變化。
    “都起來吧!”朱元璋的聲音在奉天殿出現。
    這裏在建築的時候就已經規劃好了,在朱元璋的位置,甚至是在朱允熥的位置,說話的聲音足以傳遞到大殿上的任何角落。
    不然數十上百,甚至更多的人,怎麽可能聽清楚。
    難道還讓朱元璋自己扯著嗓子去喊嗎?
    現在這個年代又沒有什麽話筒,擴音器之類的。
    下麵的大臣稀稀拉拉的都站了起來,不過卻都沒有直接抬頭去看上麵,隻是在平視著。
    猛地,就有不老實的大臣,差點驚呼出聲,
    聲音瞬間被朱元璋給捕捉到了,
    “嗯?誰在說話?”朱元璋對下麵的人喝道。
    “臣吏部主事王文斌,請皇上恕罪!”下麵的家夥可不敢不答應。
    現在站出來,可能情況還不會太嚴重,若是被老朱揪出來的話,那問題就大了。
    “說的什麽?”朱元璋似乎沒有生氣的模樣,問道。
    “臣,臣隻是擔心皇上的身體!”這家夥總不能說,自己看到的不是自己願意看到的人吧?
    “哼,屁話!”朱元璋沒好氣的嗬斥了一句,
    當然知道這些家夥不會這麽想,但現在也沒有怎麽生氣,
    還需要這些人幫著他處理事情呢,隻要不是觸犯他朱元璋定下的規矩,或者是涉及到什麽案件之中了,那就不會有多大的問題。
    “陛下恕罪!”這家夥被朱元璋猛地一個嗬斥,嚇的直接跪在了地上。
    “哼,滾回去吧!”朱元璋沒有追究什麽了,揮了揮手,朗聲對下麵的人說道,
    “之前有不少人在勸咱,說是太子薨逝,大明也需要新的儲君!”
    “咱也覺得很有道理!”
    “所以考慮再三之後,終於決定下來了!”
    說著,朱元璋就要對著身邊的太監揮手。
    而下麵的那些大臣們,武將這邊,大多數的人倒是高興起來了,朱允熥的身份,他們怎麽可能不清楚?
    天生就是站在他們武將這邊的,以後自己的榮華富貴豈不是可以保住了?
    不是文臣一樣的朱允炆,他們喜歡的很。
    但是文臣這邊,就是一個如喪考妣的了,甚至不少人對著劉三吾就怒目而視,
    怎麽搞的?
    之前不是說了嗎?陛下喊他過去,問的就是儲君的人選。
    而且看陛下的這個樣子,還是按照以前立嫡立長的規矩來。
    怎麽現在卻是朱允熥出現了?
    這個家夥是什麽身份,難道你不知道嗎?
    就算是立嫡立長,也應該是朱允炆,現在怎麽立了這位了?
    而且他的名聲怎麽樣,誰不清楚?
    可沒說和文官這邊有多親近,反而和武將那邊的關係更親近。
    他們好不容易要等到一個太子了,結果太子薨逝,現在朱允炆有了希望,甚至比太子還好。
    可是現在是什麽鬼?直接變成朱允熥了?
    這個心情七上八下的,讓人受不了。
    而且看這個模樣,知道朱元璋要做什麽了,直接宣讀聖旨,
    一旦真的宣讀了,那就來不及了,聖旨豈是那麽容易反駁的?
    現在可不是什麽明朝中後期,一些給事中,或者是內閣的人,都敢不遵守皇帝的旨意,將旨意封駁了。
    先封,然後駁回!
    現在的他們,可沒有這個膽子,以前不是沒有這樣的人。
    在朱元璋下旨分封諸王了之後,有頭鐵的禦史跑了出來,最後的結果如何?
    被朱元璋命令錦衣衛的人給活活摔死了。
    現在聖旨還沒下,應該還有些機會。
    這些人怕死是真的怕死,但是骨氣卻還真的存在。
    甚至哪怕是到了明末,雖然也出現了頭皮癢,水太涼的漢奸,但以身殉國的文人士子也不在少數。
    更別說是現在大明初期的時候了,有骨氣的人也存在一些。
    其中還夾雜著一些有私貨的家夥,隻不過這些人沒有出頭,
    反而是劉三吾他們這些人,私心也確實有,但自己的堅持更大。
    猛地就跪在了地上,
    “皇上!”
    “嗯?”朱元璋看著下麵的劉三吾,臉上露出了笑容,也給他們機會說話,
    “說!”
    “敢問皇上,此次帶著郡王殿下前來,可是要立為儲君?”
    現在朱允炆的爵位還是郡王,畢竟按照以前來說,還隻是太子的兒子,爵位應該如此。
    等到太子登基之後,才會成為親王。
    曆史上,也是等到朱允炆被封為太孫,儲君之後,才被朱元璋封為了吳王,朱元璋登基之前的王號。
    “不錯!”朱元璋點著頭。
    “皇上萬萬不可!”劉三吾跪下磕頭喊道,
    “請陛下三思!”
    “請陛下三思!”不少文臣都跪了下來,跟著劉三吾一起喊道。
    甚至其中的文臣已經占據了七成左右。
    “劉三吾,咱立儲君的事情,也需要你們來說三道四的嗎?”朱元璋的眼神微微眯起,似乎動了殺心一般。
    “皇上,立嫡立長,這是自古以來的規矩,也是您給我大明立下的規矩!”
    “眼下郡王殿下雖說也為嫡子,但卻非長子!”
    “若是立郡王殿下,恐天下人心不服,影響我大明國祚!”
    “甚至長此以往,可能會帶來皇子之間的爭奪!”
    “請陛下三思!”劉三吾繼續進言道。
    “立嫡立長?那你想立誰?”朱元璋喝道。
    不過劉三吾也是個頭鐵的,喝道,
    “皇上,皇長孫殿下乃陛下長孫,萬望陛下三思!”
    “其餘的人呢?也是這個想法?”朱元璋繼續問道。
    下麵的人一個個的附議了起來,都讚同劉三吾所說的。
    “咱知道了!”朱元璋淡淡的說道,
    “立下允熥是咱自己的意思,而且還有,咱也是考慮到了立嫡立長!”
    “日前,允炆因太子薨逝,身體每況愈下,如今已然薨逝!”
    “甚至太子妃也因為太子和允炆的接連薨逝,已於昨日不幸!”
    “允熥現在正是我大明長孫,立下允熥,合情合理!”朱元璋喝道。
    在說完了之後,對著朱允熥就是一個眼神,
    朱允熥見狀,也不由得微微頷首,表示知道了朱元璋的意思,
    下麵的那些人裏麵,有些可能是真的堅持著自己的底線,禮法,想要讓朱元璋立嫡立長,
    而有些,則可能是別有用心之人,在人群之中魚目混珠,甚至可能就是想要利用這些東西來操控皇室。
    這些人,在接下來的時間,都必須要讓他們爺孫二人給重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