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你就說,這十年,像不像?
字數:5477 加入書籤
一晚上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等到朱允熥自己睡醒,被人喊醒的時候,外麵的天色還隻是蒙蒙亮。
查看了一下天色,朱允熥也是真的無奈,現在是大朝會,時間還是這樣,隻能先爬起來了。
好在自己是在東宮裏麵的,不用跑太遠,以後大朝會的時間,看來也需要改變一下了。
朱允熥在下人的伺候下,收拾的差不多了,才坐著龍輦,一步步的朝著奉天殿的方向出發。
等到朱允熥出現的時候,朱元璋差不多也到了這邊。
“走!”朱元璋吩咐了一句,帶著朱允熥就走進了奉天殿裏麵。
隨著山呼的聲音響起,朱元璋也坐在了自己的龍椅上,
“好了,今天這個朝會,交給太孫吧!”朱元璋在眾人起來了之後,直接開口對他們說道,
“遲早是要交到太孫的手中!”
“現在也算是讓太孫曆練一下,等到咱龍馭殯天了之後,也省得太孫手忙腳亂!”
“太孫的做事,也頗具風格,就從現在開始吧。”
隨著朱元璋的話音落下,下麵的人是一陣的馬屁,說著朱元璋的身體好,肯定能萬歲,能萬福金安之類的。
朱允熥沒有聽他們的話,自己也詫異的朝著朱元璋看了過去。
這個之前朱元璋可沒有和他說過,自己也是詫異的很。
沒想到朱元璋做出了這樣的決定,不過對自己來說也是好事,提前就掌握了上朝權力。
朱元璋也給了朱允熥一個眼神,就讓他上去了。
朱允熥也知道自己該怎麽做了,上前一步,看著下麵的大臣,
“諸位可有奏本?”
“啟稟殿下,臣有奏!”戶部尚書直接就走了出來,呈上了奏本。
“準!”朱允熥威嚴的聲音響起。
“殿下,這是臣回去之後,對各級官員俸祿的情況,進一步的總結,請殿下禦覽!”戶部尚書說道。
“嗯,呈上來吧!”朱允熥吩咐著。
聽到朱允熥的命令,朱元璋身邊的太監,對著常務一個眼神,讓常務下去了。
常務也不拖延,將奏折送到了朱允熥的麵前,這次更加詳細,而且各級官員都涉及到了。
不管是文臣還是武將,都有他們對應的俸祿情況。
“孤知道了,就按照你們製定的這個奏本來吧!”朱允熥說道,
“從三月初一開始,就按照這樣製定的發放!”
“臣等多謝陛下,太孫殿下!”所有的大臣全都拜了下來。
這對於他們來說,簡直是天大的好事,怎麽可能不讓他們高興?
“嗯!”朱允熥點了點頭,
“而且孤想了下,不隻是如此!”
“還有哪個縣,府,省,做的好了,也另有賞賜!”
“從現在開始,各個縣要統計一下他們的發展情況!”
“吏部!”朱允熥繼續喊道。
“臣在!”吏部尚書得到招呼之後,走了出來。
“你們是考核官員的,各省,府的官員,都在你們的考核之中!”
“之前的評定,是按照甲乙丙丁來的!”
“但是原因,要記錄下來,不要看著平時的表現,或者是百姓的表現怎麽樣就可以了的!”
“給你們多發了俸祿,也要對的起這些俸祿!”
“他們為什麽會評定為甲!”
“他們今年的收成怎麽樣,百姓們的生活如何?”
“另外就是稅收的情況怎樣?”
“土地稅,商業稅,還有教化的情況如何,都給孤呈報上來!”
“通過綜合的對比,給他們評價!”
“還有乞丐的數量,流民的數量等,孤都要知道!”
“這些要不斷的進步才是,若是土地沒有變多,稅收沒有變多,百姓們還是吃不飽飯的模樣!”
“還評什麽甲?不廢了他們就是好的了!”
“當然,若是有人想要利用稅收來討好孤,橫征暴斂,那就要看看他的腦袋是否夠硬了!”
“孤要的是發展,是強盛,是百姓們安居樂業,富裕起來,不是讓他們橫征暴斂的!”朱允熥喝道。
“是,殿下!”吏部尚書不敢怠慢,對朱允熥說道。
“監察禦史,你們負責監察。”朱允熥又朝著都察院的人看了過去。
“臣等遵旨!”又是有官員站了出來。
聽著朱允熥的命令,朱元璋自己也在細細的品味,不錯,太孫的這個建議很是不錯。
誇得再怎麽好,看的再怎麽興盛,但是若都隻是表麵上的東西,那沒什麽用,還要看百姓們的真實生活。
看看他們的稅收,也能知道他們的收成如何,是否繁華,買東西的人是否多。
加上監察禦史的行動,這下也可以避免太孫說的橫征暴斂。
不錯,很是不錯!
各個府可以安排縣裏麵的人去做,縣裏也可以去調查鎮子,或者是村莊這些,
朱元璋饒有興趣的在上麵聽著,沒有去打擾太孫什麽。
“好,那這次的事情就這麽定了,戶部回去之後,將俸祿的情況,發放到各級官員手中!”朱允熥說道,
“吏部也將孤的話,傳遞到天下,孤要讓大明的百姓都知道!”
“臣遵旨!”
“嗯!”朱允熥點了點頭。
“殿下,臣有本奏!”看著其餘的人都不說話了,之前的事情也過去了,劉三吾站了出來。
“準!”朱允熥淡淡的說道。
“啟稟殿下,恩科的具體事宜已經安排妥當!”
“已經傳遞到我大明各地!”
“隻是具體的日子,不知是否還要按照以往的時日?”劉三吾問道。
“一切照舊吧!”朱允熥對於這個倒是沒有改動什麽。
“臣遵旨!”劉三吾抱拳說道。
大明科舉,和後世很是相似,開始的時候,施行了科舉。
但是中間卻是停頓了十餘年,而在這十多年的時間裏,朱元璋大肆的修建學校,社學,培養大明的人才。
一直等到準備了十餘年,才算是重新恢複了科舉製度。
為的就是讓大明更底層的人,也能有一個上升的通道。
不然那時候的科舉,選拔不出來朱元璋想要的人,幾乎全都是以前元朝時候的讀書人,
而且能力也沒有多少,甚至這些人還可能會形成利益集團,完全堵塞了上升的渠道。
經過十多年的時間準備,如今總算是差不多了。
而且,在這些年裏,朱元璋還進行了幾次大案,嘿,熟悉不?
殺了不知道多少人,有不少官員,甚至都是戴著枷鎖處理公務。
到現在,也已經恢複了不少,隻不過還是有問題,就是之前朱允熥和朱元璋商議的東西了。
幾乎大多數中舉,有功名的士子,都是出身南方,尤其是江浙贛等地方。
“殿下!”這時候,劉三吾卻沒有要回去的意思,反而對朱允熥抱拳說道。
“說!”朱允熥沒有讓他回去。
“現在一切具備,隻是出題的事情?”劉三吾問道。
“孤已經想好了!”朱允熥淡淡的說道,
“等時間到了,安排人過來拓印就是了!”
“是,殿下!”劉三吾也不敢多問了,知道了這些,剩下的就是準備科舉的開始了。
不過想了下,朱允熥還是開口了,
“戶部尚書!”
“臣在!”戶部尚書走了出來。
“這次來趕考的士子,怕是有不少人都出身寒門,底層!”
“家中本就不富裕,可能是全族的供奉,才有了現在的功名!”
“家中怕是也不怎麽富裕!”
“你戶部出資,工部建造一些住所吧!”
“不需要太好,能有個遮風擋雨的地方就行了!”
“還有吃喝的問題,也稍微解決一下,讓人能有個溫飽!”
“都是我大明的士子,說不得裏麵就有什麽驚世之才!”
“同樣也體現我大明對士子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