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醫療體係
字數:4475 加入書籤
幾枚落葉打著旋的飄在石桌上,許仙望著白素貞遠去的背影。
看著那抹白色衣袂轉過回廊,徹底消失在視線中。
他的手下意識撫上胸口,隻覺得那裏沒來由的湧上一陣說不清的空茫。
那空落落的感覺很奇怪,並非疼痛,倒像是丟失了什麽東西。
可又說不清具體丟失了什麽。
他茫然地收回視線,看向薑宸:“殿下,白姑娘她.....似乎不太高興?”
薑宸慢條斯理地用茶蓋撇著浮沫:“她就那個樣子,脾氣大的很。本王平日都要讓她三分,漢文兄別跟她一般見識。”
“不敢不敢...”
許仙連忙搖頭,說罷,他頓了下似乎還想說什麽,卻欲言又止。
“漢文兄想說什麽?”
“我...就是想起殿下先前說過,說青姑娘是您的貼身丫鬟,還說她有個姐姐,姓白。
這位白姑娘也姓白,我就在想.....”
“不錯,是她。”
“那她也是殿下的貼身....”
“若是丫鬟,本王何必一口一個姐姐稱呼?又何必讓她三分?”
“那她是....”
薑宸有些玩味的反問:“你覺得呢?”
“.......”
許仙一時被問住了。
他其實無意於探究白素貞和薑宸的關係。
之所以詢問,隻是想不明白,這位白姑娘為何幾次三番去拆殿下的台,甚至還...
腦中回想著白素貞臨走前的那聲嗤笑,以及那句帶有諷刺意味“祝你得償所願”。
許仙隻覺得像是有一根刺深深的紮在了心裏,帶來一陣不合時宜的涼意。
給他那顆被欲望之火點燃的內心迅速降溫,讓他產生了自我懷疑。
自己剛才的選擇.....真的對嗎?
僅僅為了名利,就......
“漢文兄?”薑宸的聲音將他拉回現實,“看你神情恍惚,又在想什麽?”
許仙回過神,有些局促:“沒想什麽,隻是.....”
話說中途便戛然而止,他不知該如何向薑宸表達他心中的動搖。
薑宸盯著他看了片刻,隨後移開目光,慢條斯理的道:“她呢,除了脾氣大,性子也清高的很,鄙夷男人追逐名利。
但她卻不知對於男人而言,若無名利傍身,隻怕都沒有女子願意瞧上一眼。而她之所以生氣.......”
他轉動著手中的茶盞,聲音很輕也很慢,“她覺得本王讓你追逐名利,是在把一個善良靦腆的人引向歧路。她更不相信憑你現有的醫術,本王便能讓你成為名醫。可這麽荒誕的事,你卻又偏偏相信。
所以她才罵你是傻子,她覺得你是被欲望蒙了眼,蝕了心。她既是怒,也是哀。”
“但是...”
薑宸轉過頭,凝望著許仙,“她的目光到底是淺薄了些。她看到的隻有這些,也隻能看到這些。
她覺得身為醫者,當外有醫術,內有仁心,如此方能做到懸壺濟世,治病救人。這不錯。
但本王問你,若按照此法,假使有一日,你真成了醫術冠絕天下的名醫,靠你一顆仁心一身醫術,一天能看幾個病人?窮盡一生,又能救治幾人?”
“.......”許仙一怔,這個問題他從未深入想過。學醫之時師父也隻是教導仁心仁術,何曾提及過這等事。
“了不得就是數千乃至上萬人而已。相較於億萬百姓,不過是杯水車薪。因此,本王所說的名揚天下、富甲一方,絕非隻讓你當個所謂的名醫,開幾個醫館那般簡單。
而是要助你開辟出一套前所未有的醫者之道,做出一番惠及萬民的實在功業,成為受天下人敬仰的一代醫者。”
薑宸說話之時的音調並不高,但聽在許仙耳中卻如同驚雷,炸得他目瞪口呆。
醫者之道?惠及萬民?受天下人敬仰?
“殿下,您,您可否細說...”他的聲音有些發顫。
薑宸笑了笑,反問道:“漢文兄,你覺得為何培養一個醫者需要十數載,乃至數十載光陰?為何名醫又總是鳳毛麟角,難以惠及尋常百姓?”
“這......自是因醫術精微,需要年深日久的積累。”
“你說的這僅僅是一部分原因,而且並不重要。”
“不重要?”
“對,不重要。”
薑宸慢條斯理的飲了一口茶,“最重要的症結乃是現在的學醫行醫之法,太過迂腐守舊。與其說是師父帶徒弟,不如說是使喚不要錢的長工。但凡收個徒弟,非得好好磋磨個幾年,還美其名曰磨礪心性....嗬!
不僅教的慢,成材率低。即便是徒弟心性磨礪夠了,仍拖拖拉拉,甚至不肯傾囊相授。一個個敝帚自珍,總想著教會徒弟餓死師父。
於是你留一手我藏一招,多少珍貴的醫術因此泯滅而未能傳世。如此這般,談何濟世,又如何濟蒼生?”
“.......”
許仙陷入默然,這些話雖是在抨擊諷刺,但他卻覺得這一字一句都說進了他的心裏,敲打在他學醫十年的記憶上,激起無數共鳴。
他想起自己頭幾年被當作雜役使喚,想起近幾年師父偶爾才肯點撥一招半式時的遮遮掩掩。
一股深切的認同感湧上心頭。
“所以,本王要做的是變法,變革醫療之法,建立一套全新的醫療體係。”
“醫療.....體係?”許仙對這個詞感到陌生又茫然。
“沒錯。”薑宸站起身,踱步到亭邊,望著頭頂湛藍的天空,仿佛在勾勒未來的藍圖,“推翻如今這腐朽的醫道,建立一套醫館分級,分科專精,集中培養的醫療體係。”
他轉過身來,伸出三根手指,“第一,設立三級醫館。第一級遍布鄉村坊市,深入基層,隻處理頭疼腦熱等常見小病。第二級為中心醫館,匯聚各科好手,處理大病重病。
最高一級則為醫學研究院,專攻絕症以及疫病研究,由真正的醫科大家坐鎮。”
“第二,再不分什麽全科郎中,將醫道分門別類,細分為內科、外科、婦科、兒科、骨科...等等,每位醫者,專攻一科,精研一道。
術業有專攻,效率何止提升十倍?
一個專精接骨的郎中,一天能處理的骨傷病患,抵得上十個全科郎中。一個專攻小兒疾病的醫師,對幼兒病情的把握,必然遠超泛泛之輩。”
“至於第三項的集中教育,更是重中之重。”
薑宸放下最後一根手指,“摒棄那零星散漫,效率低下的師徒傳承。建立專司學醫的學院。
再編寫統一的醫學教材,將疾病原理、診斷之法、標準藥方、急救流程,甚至是護理常識,悉數編撰成冊,公之於眾。
而後廣募學子,按本王方才所言醫道分科,將這些學生分流,令其專精一道,集中授業,批量培養。”
他目光灼灼,聲音裏帶著不容置疑的力量,“三年,培養出能診治常見病的鄉村郎中。五年,培養出能在中心醫館獨當一麵的專科大夫。十年,讓本王所說的三級醫館與醫學院遍布天下。
叫天下百姓小病不出村,大病有處醫,急危重症有希望。終有一日,要讓這天下無不可醫之病,無不可救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