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存在的問題與改善

字數:5410   加入書籤

A+A-


    先不說張偉那邊有什麽想法。
    隨著工作機器人的上線,不少問題也暴露了出來。
    東市,一家服裝代工廠的車間內。
    “秀梅姐,你看那台機器人,它今天上午的產量,是我們兩倍還多。”
    旁邊一個年輕的女孩壓低聲音,語氣不滿的說道。
    王秀梅沒有說話,隻是默默地加快了手上的速度。
    但越是著急,手指就越不聽使喚,一根針不小心紮進了指尖,滲出了一顆血珠。
    她把手指含在嘴裏,目光再次投向那台機器人。
    心中漸漸升起了怒火!
    等到下班的時候,其餘工人發現那台機器人今天的產量非常高,是他們的三倍。
    “這還讓我們怎麽活?”
    一個中年男人猛地將手中的布料摔在桌上,粗著脖子吼道。
    “我們累死累活一天,才是機器人的三分之一,這公平嗎?”
    他的聲音打破了寂靜,瞬間點燃了所有人心中的那團火。
    “就是!憑什麽!我們手都快搖斷了,才賺幾個錢?”
    “主管!這不合理!計件工資是按人的標準定的,現在機器人來幹,它的工價不能和我們一樣!”
    工人們紛紛圍了上來,將主管堵在了中間。
    “你們吵什麽吵!”
    車間主管是個滿臉橫肉的中年男人,他用力拍著桌子,
    “規矩就是規矩!當初簽合同的時候都寫得清清楚楚,按件計酬,多勞多得!”
    “可那是機器人,我們是人!”
    王秀梅站了出來,紅著眼睛質問道。
    “它不知道累,不知道餓,二十四小時都能幹!我們拿什麽跟它比?”
    主管眼見情況不對,於是耐著性子安撫道:
    “大家也不要激動,國家不是說了嗎,這隻是第一批,以後你們都會買到一台機器人的,現在還是再忍忍吧!”
    這番話讓所有人的火氣都消了一些。
    類似的一幕,正在全國各地的工廠、工地、倉庫中上演。
    人與機器的矛盾,擁有者與勞動者的矛盾,幸運兒與失意者的矛盾,如同雨後春筍般,
    在“一人一機”政策推行的模式下,瘋狂地滋生出來。
    一份份關於勞資糾紛、社會治安和群體性事件的緊急報告,雪片般地飛向了國都。
    羅瑞祥和張雲峰看著匯總上來的數據,眉頭緊鎖。
    “問題比我們預想的來得快,也更複雜。建築業反饋,機器人操作塔吊等重型機械的資質認定流程還沒建立。
    物流業在詢問,機器人連續工作的法律界定和保險歸屬。”
    他頓了一下,指向報告的某一頁。
    “稅務部門的壓力最大,機器人創造的收入,如何界定為個人勞動所得還是資產收益?個稅的起征點和稅率都需要重新模型化。”
    羅瑞祥快速翻閱著文件,眉頭緊鎖。
    技術革命帶來了生產力的飛躍,但也像一頭猛獸,衝擊著現有的社會框架。
    “效率提升是目標,但社會秩序是基礎。步子太大,規則跟不上,就會失控。”羅瑞祥抬起頭。
    “智囊團和各部委的專家組已經在連夜工作了。”
    張雲峰立刻回應。
    “針對《勞動法》的智能化補充條款、機器人行業工作規範,以及新的稅收模型,三天內必須拿出草案。”
    羅瑞祥合上文件。
    “草案出來後,立刻進測試和同步修改。我們要的是平穩的社會進化,不是激進的社會休克。”
    一係列的問題出現後,又通過不斷的修改,一人一機模式也算是逐漸走上正軌。
    而民間的輿論已經徹底沸騰。
    建築工人王強,在工地收工後,發布了一條短視頻。
    視頻中,他的工作機器人正在精準高效地砌牆,動作標準得像教科書。
    而王強自己,則坐在陰涼處,悠閑地喝著茶。
    視頻的配文很簡單:
    “感謝國家,扛了半輩子水泥,今天終於可以歇歇了。”
    這條視頻在幾小時內獲得了數百萬的點讚和轉發。
    評論區徹底炸鍋。
    “酸了酸了!博主這是直接從打灰佬進化成賽博包工頭了啊!”
    “我還在電子廠流水線上熬夜,人家已經讓機器人替他熬了,這世界參差也太大了吧?!”
    快遞員李明也發了一條動態:
    “今天機器人送了300單,我在家看完了半本《高等數學》。知識改變命運,但科技直接給我換了條命。”
    第一批五百萬“幸運兒”的凡爾賽,讓剩下的底層勞動者徹底坐不住了。
    焦慮和渴望如同野火般蔓延。
    “抗議!第一批根本沒搶到!是不是有黑幕?!”
    “強烈要求立刻開放第二批!我們要平等的被解放權!”
    “夏騰重工、星辰智能,你們的生產線是拿來看的嗎?趕緊爆產能啊!我們要貨!”
    各大授權企業的官網評論區被憤怒和焦急的留言瞬間淹沒,客服電話幾乎被打爆。
    民意洶湧,匯聚成一股不可阻擋的浪潮,倒逼著整個計劃加速推進。
    三天後,國家發布公告。
    “經過對第一批試點運行情況的綜合評估,以及相關配套法律法規的緊急修訂和完善,《一人一機》計劃將正式進入第二階段。”
    發言人的聲音通過視頻傳遍全國。
    “我們決定,下周一上午九點整,將開放第二批工作機器人的預售。本批次數量,五千萬台。”
    五千萬!
    這個數字仿佛一顆重磅炸彈,在守在屏幕前的億萬民眾心中炸響。
    這意味著覆蓋麵擴大了十倍。
    “同時,為了保障機器人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滿足後續龐大的維護、升級和管理需求。”
    發言人繼續拋出另一項重大改革,
    “教育部已聯合工業部,製定了全新的國民教育和職業教育規劃。”
    ……
    隨著第二批,第三批工作機器人的投入,底層民眾的反饋基本都是好評。
    領袖辦公室裏,羅瑞祥看著最新的社會調查報告,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報告顯示,國民幸福指數顯著提升,社會矛盾有所緩和,犯罪率下降。
    “張老,小秦提的‘解放勞動力’,看來路子走對了。”
    羅瑞祥對身旁的張雲峰說。
    張雲峰點點頭:
    “是啊,過去我們總說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現在看來,科技解放人,人才是最終極的生產力。
    把人從枯燥的工作中解放出來,才能有更多的人投入到科研、創新、藝術中去,這才是真正的國力。”
    “而且,這些被解放出來的勞動力,在經過再培訓後,將成為我們邁向星辰大海的堅實基礎。”
    羅瑞祥眼神深邃。
    “無論是太空采礦需要大量的技術工人,還是月球基地、火星殖民地的建設,都需要龐大的人力支持。
    讓機器人去幹那些重複的活,我們的人才能去探索更廣闊的宇宙。”
    他拿起一份關於太空艦隊預備役招募的報告,上麵顯示,僅僅一周時間,報名人數就突破了百萬大關。
    其中不乏過去從事傳統行業的年輕人,他們被“星辰大海”的宏偉藍圖所吸引,渴望成為新時代的先驅者。
    “看來,星辰大海的夢想,已經深入人心了。”張雲峰感慨道。
    “教育改革的效果也立竿見影,大量學生對太空的興趣空前高漲,未來的人才儲備,我們是不用愁了。”
    國內一片歡騰之際,其餘國家則又,又,又陷入震撼之中。
    《醜約時報》刊登了一篇評論文章,標題是《東方的新烏托邦還是新危機?》。
    文章承認炎黃國在機器人技術上的領先,但也擔憂這種大規模的“勞動解放”會引發新的社會問題,
    比如“無聊經濟”和“精神空虛”。
    然而,文章字裏行間,卻掩飾不住對炎黃國這種前所未有的社會實驗的羨慕與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