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291章 再次立功

字數:3952   加入書籤

A+A-


    會場上響起一陣不可思議的驚呼聲,隨後就是一陣雷鳴般的掌聲。
    其他的選手都有些失望。
    到這個階段,他們心中也都清楚,這一次的冠軍,注定是趙水生的了。
    他們隻能是陪跑!
    果不其然,經過短暫的核驗之後,各個選手的分數也終於出爐了。
    裁判從第十名開始,一個接一個的播報成績。
    “第十名,劉傑!總成績:一百九十八分!”
    “第九名……”
    順帶一提,四個射擊大項,總分數的滿分是二百三十分。
    而且有其中幾個是非常困難的,幾乎注定不可能得到滿分。
    第十名就已經接近200分了,這個成績確實是相當驚人。
    而趙水生,則是在最後終於聽到了自己的名字。
    “第一名,趙水生!總成績:二百二十五分!”
    裁判的聲音中充滿熱情和難以置信:“自從我們開辦大賽以來,這是曆屆最高的分數!打破了之前二百一十八分的最高分數!”
    現場發出山呼海嘯般熱情的掌聲,不少人都紛紛向趙水生拋出紅花和彩帶。
    隨後,就是大家期待已久的頒獎環節了。
    前三名都有不同的獎品,第一名的趙水生,由領導親自頒獎。
    “小夥子幹的不錯,再接再厲!我們都看好你!”
    領導一口地道的革命老區方言,拍了拍趙水生的肩膀,遞給他一張獎狀,還有一本用紅布包著的《選集》。
    趙水生捧著這本書,胸前又帶上了大紅花,和第二名第三名一起接受記者的采訪和拍照。
    一個戴眼鏡的年輕女記者十分激動的詢問:“趙水生同誌,你這次打破了塵封已久的射擊記錄!請問你是怎麽做的呢?”
    “最讓人不可思議的是,你在夜間射擊項目上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滿分,能給我們分享一下的你的經驗嗎?”
    趙水生當然沒啥能分享的,他靠係統能力得來的分數,自己又沒怎麽訓練過。
    所以隻能麵帶笑容,說一些“艱苦奮鬥、勤奮訓練”之類的套話。
    沒想到記者對他的答案還非常滿意,拿著一個小本本,將他說的所有話全部都記錄了下來,並且承諾接下來會上報紙,分享給更多民兵。
    “這就對了,就要讓大家都學習趙水生同誌的先進經驗!”
    領導在一邊欣慰的說。
    之後,趙水生作為前三名,沒有直接回到公社,而是有優待,在別人的帶領下,遊覽了四九城,見識了不少原汁原味的景點。
    如今這個年代,很多景點都沒有經過後來的修複,看起來光禿禿的,有些破敗的樣子。
    但勝在遊客非常的少,一切景色都一覽無餘。
    遠遠不是後來,每到節假日的時候就人山人海的樣子。
    在四九城呆了三天,趙水生也準備回去了。
    這一次,給他們發了不少紀念品,就比如說像章、印著“民兵比武大會紀念”的筆記本和鋼筆,還有毛巾和搪瓷缸,也都寫著比武紀念的字樣。
    趙水生作為第一名,額外有一本選集,還有一個紅色背心,上麵印著五角星。
    就在趙水生在招待所,準備收拾東西坐火車回家的時候,忽然間房門被敲響了。
    趙水生打開門一看,原來是這兩天帶他遊覽的同誌,也是這次大賽的工作人員之一。
    對方喜滋滋的說:“水生同誌,好消息啊!”
    “你暫時不用回去了。”
    “上頭對你這次的成績非常滿意,因為在大賽上創下了新紀錄,所以決定頒發給你個人三等功!”
    “快,馬上跟我去領獎吧!”
    “啊?”
    趙水生整個人都傻了,他是萬萬沒想到,自己參加一個比賽,也能立功的?
    其實,這種情況還真不少見。
    尤其是在規模比較大的軍事大比武當中,如果能在項目裏取得非常優異的記錄,那很有可能成為訓練標杆,上報過去的話,就能夠獲得個人三等功了。
    趙水生更加幸運一點,他這一次比賽有領導觀看,而且領導對他非常欣賞,這就導致他的個人三等功來的格外的快,審批方麵沒受到任何限製,順風順水就下來了。
    趙水生連忙收拾了一下東西,對著洗臉盆前麵的鏡子,整理了一下儀容儀表。
    然後和工作人員一起去領獎。
    這次領獎的地方就不在之前的靶場了,而是一個會議室,規模更大一點,也顯得格外鄭重。
    趙水生懷著激動的心情,麵帶笑容,從領導那裏接過獎勵,又再一次接受了記者采訪和照相。
    領獎完畢之後,趙水生推遲了一下火車票回家的計劃,又準備在四九城多待一天。
    這一天自由活動,他也沒什麽好辦的,就想起來之前自己的計劃。
    那就是買幾套四九城的房子,四合院最好!
    對趙水生來說,這房子買的越多越好,因為未來的升值空間實在是太大了。
    他準備盡可能的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多買幾套。
    如今,四九城不少普通老百姓住的,其實就是自建的民房。
    說起來也跟四合院差不太多。
    這些房子本身雖然不太值錢,但是日後拆遷的時候,可都是貴的嚇人,那是真正的寸土寸金。
    哪怕是在郊區,也是其他城市核心地段的價格,甚至猶有過之。
    趙水生這次是真正在城裏逛了一下,很多城區都跟他印象中有著其他的區別。
    他先去了老本地人聚集的南城,這裏很多四合院都住滿了人,成了所謂的大雜院,一個院子有可能住十幾戶人。
    現在還有崇文和宣武兩個區,後來都被並為東城和西城了,能看見很多人還保持著傳統的做法,比如剃頭挑子等等,依然和建國以前的老四九城沒什麽區別。
    這些傳統甚至一直延續到後來的21世紀初,隨著這些老人慢慢故去,才最終消散不見,成為曆史的記憶。
    最讓趙水生驚訝的,是如今的老四九城城牆,還保留著一大部分,這都是原汁原味,遺留了六百多年的遺跡。
    可惜,後來隨著修建地鐵和擴展道路,這些城牆絕大部分都被拆除了,隻剩下零星的城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