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地主婆成就達成

字數:6584   加入書籤

A+A-


    甭管是老族長還是族老都是一心想為這個家族好的。
    當天晚上就召集各家的當家人開了個會,說了江暖的打算。果然如他們所料,一致通過了。
    一個漢子道:“暖丫頭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都是苦出來的。
    這些年他們姐弟過得有多不容易我們大夥都看在眼裏。
    如今她過得好了,也沒忘了帶上我們這些族人一起掙錢。現在,她又要出錢給村裏修碼頭修路。
    這人工費,咱們也得給她節省節省。反正正月裏也沒什麽事幹,正好修修路,就當活動身子骨了。”
    漢子話得了所有人的認同,於是此事就這麽定了下來。
    第二天,也就是年初二。
    江暖就將一千兩的大額銀票交到了老族長手裏,言明若是不夠再問她要,多退少補。
    囑咐他:“大家要自己出工出力修路我不反對。
    但是修碼頭和修路的材料一定要好,不用為了給我省錢而選用便宜貨。
    路修好了,碼頭修好了,我們村的子子孫孫都能用。”
    這個道理江暖知道,老族長自然也懂。如今得了江暖的話,他的底氣就更足了。
    盡管如此,江暖為了穩妥起見,還是找上了周明方,請他幫忙設計下碼頭泊位,以及村道。
    這位大爺是個全才,修路的本事也不弱。
    當天就帶著石匠直奔江家村,實地考察一番後,第三天就給出了詳細的圖紙。
    因為村民們要自己出人工,江暖就把材料的事情包給了他。
    新年伊始就接到了大活,來了個開門紅,周明方很是高興。
    拍著胸脯同江暖保證,這事兒一定給她辦好了。
    江暖與他合作過好幾回了,自是相信他的本事。
    初六,江暖的糖坊開工,初八,河邊碼頭也同樣開了工。
    江家村裏,人們背鋤頭、扛鏟子挑簸箕,不管是青壯還是婦人,甚至是半大的少年。
    隻要有空的全都湧向了河邊。
    江暖家雖然出了大錢,但也派出了江彥,甚至把家裏的牛車一並帶了過去。
    長輩們都勸江彥回去讀書:“你將來是要做秀才老爺的,可不能做這樣的粗活。”
    江彥十分嚴肅道:“我也是江家村的一份子,村裏修碼頭修路,就該有我的一份力。
    況且,我姐姐常說,勞動工作無貴賤之分。
    要讀書,也不能讀死書。當知民生多艱,將來才能有大作為。”
    長輩們聞言十分感慨:“好後生,就衝你這態度,將來就一定有出息。”
    因牛車被拉去了碼頭工地,出行和工坊這邊運輸貨物就有些不方便。
    正好,初八縣城裏開了今年的第一次牛馬市集。
    江暖索性請了江五太公一起,又去縣城挑了一輛馬車和一架牛車。
    這樣一來,出行就變得方便了許多。
    因為多了一匹馬和一頭牛,江暖怕江君寶忙不過來。
    就讓家裏看門的陳老爹幫著一起喂喂。
    人手充足,又有周明方和石匠指導著,碼頭上的工程進展的十分順利。
    才出了元宵,江家村的碼頭就已初見雛形,打眼一看又寬又闊。
    以至於胡掌櫃再來江家村提貨時,很是讚賞不已。
    對修碼頭江家村民道:“你們這碼頭修的好啊,若是全部完工,隻怕就連縣城的碼頭都比不上。”
    那漢子聞言笑著嘴都合不攏了,與有榮焉:“是吧!
    我們族長和暖暖大侄女說了。要修就要修好些,讓子孫後代都能用!”
    “是這麽個道理。你們村的當家人是個有遠見的,跟著他們走你們村的好日子在後頭呢!”
    十六,江彥也要回縣城的學堂了。下個月就要下場試水了,學堂的先生很是看好他。
    說今年提學官恰好巡視到永州府。
    他若是能順利的通過二月的縣試和四月的府試,到五月就能參加生員試。
    不用再等下一年了。隻要通過那就是妥妥的秀才了。
    故而,今年對江彥來說是個十分重要的年景。
    江暖讓下人趕了車,親自將弟弟送到學堂,那是各種叮囑和擔心,頗有些老母親的心態。
    送完江彥,江暖轉道就去了縣衙門。
    她有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待辦——買山。她想去把那片連綿十幾個山頭的茶山給買下來。
    江暖熟門熟路的進了縣衙。
    她前幾天才來過給呂縣令拜年,倒不是她非要巴著權貴不放。
    實在是她一個鄉下孤女,無根無基的,家業漸大將來難免惹人眼紅,總得尋個靠山不是。
    平日裏勤快點多“燒燒香”,來日有個什麽事情,人家提點她一句。
    或是關鍵時刻幫著說句話,她的命運或許就截然不同。
    人情社會,就是這麽的現實。
    恰逢呂縣令也在,隻笑著問江暖:“你這丫頭怎麽又給我帶這麽多糖,上次帶的還沒吃完呢!”
    江暖讓人將成箱土特產往桌上一放,笑眯眯的:“沒事兒,您放著慢慢吃。
    我今兒是來辦事的,順便來看看您。”
    “辦事,辦什麽事兒,說說?”
    江暖嘿嘿一笑:“您也知道,我這不弄了個榨油坊嗎?光有榨油坊沒有茶樹我這心裏沒底啊?
    我聽說,就我們村上遊牛尾道後頭的片野茶山是塊無主之地,所以我想問問咱們縣裏賣不賣?
    若是賣我想買下來,再派人好好打理一番,以後也能有個長久的營生。”
    呂縣令一聽立即了然,笑著指著她道:“你這丫頭倒是個精明的,那地方確屬無主之物。
    你若是想買也可以,隻是那片地方連著十幾個小山包,麵積不小。
    全都買下來,怕是花費不小啊。”
    江暖雙手抱拳,作祈求狀:“麻煩您讓人給我看看唄,我量力而行。”
    呂縣令於是叫了掌管田土賦稅的主簿過來,拿了那賬本和粗陋的輿圖一看,
    共有十三座小山包,粗粗一估得有三萬來畝。
    縣裏荒山荒地的售賣價是一兩銀子一畝,也就是三萬兩。
    江暖當即拍板:“買了!”於是在交了一千兩的定金後,縣衙第二天就派了人去丈量。
    幾天就給出了江暖具體的數據:三萬三千八百一十畝。
    江暖果斷的全部拿下,呂縣令作主免了最後的零頭。
    收了她三萬三千八百兩,給她辦了紅契。
    回家的路上,江暖拿著契書看了又看,心裏那叫一個快活得意。
    畢竟,從今往後她也是有山場的人了,地主婆成就達成!
    回到家後,江暖第一時間把自己買下那片茶山的事情告訴了村裏人。
    大家心裏早有所準備,雖然遺憾以後不能去那片茶山摘茶籽了。
    但是江暖說了,茶山太大她家的人手有限,自己管不過來,要請人代為打理茶山。
    包括合理的種植樹苗、每年至少一次的砍青等。
    以五百畝為一個單位,每單位每年的傭金為10兩銀子。
    這東西生的賤,隨便種種都能活。天生地長的,也不用特別打理。
    每年隻在草木最為旺盛的季節,把阻擋茶樹正常生長的特別高的草和雜葉子砍掉即可。
    這些事情,完全可以選在農閑的時候幹,可不比你滿縣城找零活幹強太多了。
    這可是十兩銀子,從前他們全家累死累活兩三年也存不下這麽多錢。
    在某些程度上來說,這相當於領了個鐵飯碗。
    這樣的好事,誰不瘋。因此消息一經發布,前來報名的人差點擠破江暖家的大門。
    江暖索性把這事兒交給了老族長,讓他幫忙統計一下願意承包茶山的人家。
    確定好名單後再選一天時間,統一到她這裏簽定合約。
    老族長速度很快,第二天就把名單交到了江暖手裏。
    村民們前來江家簽合約按手印拿定金的時候,那一個個笑得,大牙花子都露出來了。
    當然,江暖也同眾人說清楚了:“你們也別覺得這錢好拿可以隨便糊弄我。
    我會派人去驗收,並且還會親自不定時的抽查。若是達不到我的要求,我可是會要求賠償的。
    並且,下一年也不會再承包給你們打理了。”
    並且,將這些條款也都明明白白寫進了合約裏,白紙黑字的,到時候誰也別想抵賴。
    雖然村民們都純樸,但是無規矩不成方圓,該有的規矩都得有。
    三萬三千八百畝茶山,共分成六十八個單位。
    江家村除了江君寶家外,其餘的幾十戶每家都領了一個單位。
    即使如此,還是沒能領完,不過這也不是什麽大事。
    江家村的媳婦們,許多都是從鄰村嫁來的。回娘家一說,不過一天就領了個精光。
    茶山承包出去的第二天,江暖就從縣裏的牙行買了一個將近四百畝的莊子。
    這地方地勢略低,下了雨容易沉水。
    拿來種水稻產量不佳,隻能算作是次田,因此掛牌了一年多都無人問津。
    江暖了解後,以極低的價格拿了下來,打算全都拿來種甘蔗。
    去年,村裏有一組長輩去了南邊的梧州府,收購回來兩大船的青皮甘蔗。
    江暖看過都是極好的品種,因此特意把尾巴都留了下來。
    埋進地窖子裏頭,留作今年的蔗種,這會兒正好用上。
    除此外,她還買了個六百多畝的莊子,全是良田。
    這幾筆大投資下來,基本上把去年掙的錢全部砸了進去。
    好在糖坊這邊的原料還能再支撐一段時間,日子倒也還能過下去。
    人多力量大,江家村的碼頭僅僅用了二十來天就建成竣工。
    放眼望去,全部由巨型青石條砌築的碼頭,大氣又寬闊,一溜兒數十個泊位排過去。
    既有可以停小船竹筏的淺水泊位,也有停雙層甚至是三層大桅船的深水泊位,著實讓人一見就心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