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江彥衣錦還鄉

字數:6578   加入書籤

A+A-


    江暖委婉的拒絕了淑妃:“承蒙娘娘看得起江彥。不過,有一事我須得事先申明。
    我雖是養他長大的姐姐,但婚姻一事,我並不想越俎代庖,擅自去決定他的婚姻,他的人生。
    我不確定江彥是否有自己喜歡的姑娘。
    他沒有喜歡的姑娘還好,若是有喜歡的姑娘了,硬把他跟三妹妹湊在一塊,對雙方都沒有好處。
    屆時佳偶不成,反倒成了一對怨偶。
    一邊是親妹妹,一邊是親弟弟,宸曦夾在中間,娘娘且教宸曦該如何自處?
    而且,娘娘可問過三妹妹她喜歡什麽樣的男子?”
    淑妃十分的不理解:“這婚姻之事,向來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何需要過問她?”
    江暖笑了笑:“話雖如此,可三妹妹是活生生的人,肯定會有自己的想法。
    況且駙馬可是要跟她過一輩子的,得她自己喜歡才行。
    做長輩的隻能給她參考建議,絕不能擅自替她決定終身。”
    淑妃立刻搖頭:“姑娘家年紀輕,哪裏知道誰好誰壞。不成,不成的。”
    江暖知道短時間內是轉變不了淑妃的想法的,更不會強迫她聽從自己的建議。
    “既然如此,娘娘可曾問過父皇的想法?
    或許父皇心中已經有了合適的駙馬人選也不一定。”
    淑妃心裏一凝,瞬間不說話了,決定回頭就去問問陛下。
    不過該說的江暖還是會提醒:“娘娘,宸曦有一言,不知當說不當說。”
    淑妃看著她:“殿下但說無妨。”
    “三妹妹才十五歲,雖已及笄,可身子骨到底沒有完全長開。
    若此時嫁人,將來與生育上不利。
    我建議三妹妹最好晚兩年再議婚事,那樣將來生育的風險要小得多。”
    淑妃半信半疑:“真是這樣嗎?”
    江暖笑著輕拍了拍懷裏睡著的孩子:“我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嗎?”
    淑妃一想也是。
    宸曦懷孕的時候可沒吃過半點苦頭,生孩子也是順順利利的。
    孩子生下來到現在半歲多了,聽說連個噴嚏都沒打過,格外的健康,大人孩子都好極了。
    不過傳統的思想觀念已經根深蒂固,淑妃還是覺得女子十七八再成婚太晚了些。
    不過她是個聽勸的,自己拿不定主意,當天就去找了明光帝。
    明光帝斬釘截鐵地告訴她:“聽宸曦的話準沒錯。
    韞書還小,等過兩年,朕再親自為她挑選駙馬。”
    皇帝都發話了,淑妃也隻好消停了下來。
    回到自己宮裏,她還是試探著問了問女兒。
    “書兒,你說母妃替你招今年的新科狀元郎江彥做你的駙馬如何?”
    三公主一聽是江彥,那頭立馬搖的跟撥浪鼓似的:“不妥不妥。
    母妃,女兒承認,承恩伯的確是很好,品貌才學都是一等一的。
    可就是因為太好了,無論什麽時候都是一本正經的,太無趣了,女兒才不喜歡這樣的。”
    “那你喜歡什麽樣的?”
    三公主搖了搖頭:“還沒想過。等將來我見著喜歡的再給母妃說……”
    淑妃聽後若有所思,此事就暫且擱置下來。
    江彥被授了正六品的翰林院編修,等回鄉祭祖後就要走馬上任了。
    至於任平生,則被授了七品縣令,被派到了西北任縣令。
    這是江暖事先跟他溝通過的結果:“西北或許不比江南地區富庶,可也是最容易出政績的地方。
    你若是想要有所作為,去那邊無疑是最好的。”
    任平生是個聽勸的,他深知江暖這是在為他打算,因此欣然應允。
    臨行前,他特地同江彥一起,帶著禮物前往鎮國公府同江暖辭行。
    江暖留了他們吃飯,叮囑他:“西北民風彪悍,遇事多動腦。
    若遇到有解決不了的事情,可寫信給我,能幫忙的我一定幫忙。”
    任平生千恩萬謝。
    不論是江彥還是任平生,在正式任職前都要先返回家鄉祭祖,然後再前往各自的崗位任職。
    這是朝廷給的恩典,這叫衣錦還鄉,一般是兩個月。(非真實曆史,勿杠。杠就是你對!)
    江彥要返回馮乘縣,就必須要路過申州,兩人正好結伴同行。
    出發那天江暖沒有親自去送,該叮囑的她都已經叮囑完了,又有大批的護衛隨行,實在沒什麽可擔心的。
    且說江彥一路順風順水,於二十天後,在馮乘縣令的陪同下。
    於震耳欲聾的爆竹聲和彌漫的煙霧裏,踏上了江家村的碼頭。
    收到消息的父老鄉親們,擠滿了整個碼頭。
    不僅僅隻是江家村的,還有隔壁幾個村的,甚至是對麵杆河村的全都來了。
    隻為了在第一時間一睹狀元郎的風采。
    這可是本朝開國以來,他們馮乘縣出的第一個狀元郎,還是三元及第。
    這是屬於整個馮乘縣的榮耀,每個人的臉上都與有榮焉。
    尤其是江家村的族長族老們,一張張布滿褶子的老臉上,硬是笑成了一朵朵太陽花,別提有多高興了。
    江彥對前來迎接他的江家村眾鄉親們,深深的揖了一禮。
    “諸位父老鄉親,族長太公太婆,各位叔伯嬸娘,兄弟姐妹們。
    江彥不負所望,考中了今科狀元,給大家報喜了。”
    話音落,現場立刻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好、好啊,我們的狀元郎回來了。彥仔回來了。”
    族中的長輩們笑著笑著就哭了,拉著江彥的手不肯放開:“我們彥崽出息了,出息了,考中了狀元……”
    江氏家族的祠堂,中門大開。
    江彥進村後,第一時間就被族長和族老們請進了祠堂,祭拜祖先,之後才回的家。
    陳管家提前收到了信,請了縣城酒樓裏的大廚,準備了豐盛的宴席,請全村人吃酒。
    此外,本縣的縣令,前來道賀的鄉紳、周圍村子的村長,以及諸如胡氏商行的還掌櫃等。
    一眾交好的人家也都在被邀請的行列。
    整個江家村酒肉飄香,喜氣洋洋,簡直比過年還熱鬧。
    席間長輩們問起:“暖暖和你姐夫怎麽沒跟你一起回來?”
    江彥笑著搖了搖頭:“雲麾還太小了,路途遙遠,實在不好帶著他長途跋涉。
    姐姐說,等孩子稍微大一點再帶他回來。”
    老族長點了點頭:“也是這麽個理。”
    隨後他又感慨:“你能有今天的成就,多虧了你姐姐。
    如果不是她當初拚了命的幹,拚命的幫扶我們,我們江家村哪有今天的好日子。
    不僅僅是我們江家村的人,我們整個馮乘縣甚至是天底下的老百姓都從心底感激她。
    高產水稻是她種出來的,玉米紅薯和馬鈴薯這些高產良種,也是她千方百計,從海外搞回來的。
    沒有她,我們哪裏可能吃得飽飯,更雖提讓小崽子們讀書了。
    她就是上天賜給我們大景帝國的瑰寶,我們從心底感激她呢!”
    對此江彥深以為然。他幼時便父母雙亡,這是不幸的。
    可他卻有一個比任何人都厲害的姐姐,所以他又是極幸運的。
    下午,江彥把從京城裏帶回來的各色禮物給各家都分了分。
    之後陪著眾長輩們說話聊天。
    他鼓勵大家:“朝廷開了女科,以後女娘也能像男仔們一樣去考科舉做官了。
    所以但凡是讀書好有天賦的女娘,盡管讓她們去上學去讀書,會有出息的,萬不可重男輕女。
    你們看我姐姐就是最好的榜樣。”
    大家連連點頭稱是。
    次日一早,江彥就備了香燭紙錢以及各色的貢品,帶著下人們去給父母上墳。
    江父江母和江家祖父母的墳,江暖發家後曾專門修繕過。
    全部用青磚和青石將四周團團圍起來,看著氣派又堅固。
    即使姐弟倆常年不在家,墳墓仍然被江氏族人打理得極好。
    草長鶯飛的春天裏,別處都是雜草叢生,他們的墳頭上,卻隻有一層剛剛長出來的青草,淺淺的。
    江彥點了香燭紙錢擺了貢品,之後蹲坐在父母的墳前絮絮叨叨的跟他們說了很久的話。
    說村子裏的變化,說自己在京城的生活,
    說姐姐江暖,她成親了,還生了一個可愛的小外甥,說了很多很多。
    快到中午的時候,方才磕了頭下山。
    下午又應邀去了村中的族學,同族學裏的先生交流了一會,同族中的孩子們說了會話。
    鼓勵他們好好學習,將來學有所成,即便不能報效朝廷也能造福家鄉。
    最起碼也能識文斷字,不至於被個簡單的契書給騙了去。
    孩子們望著江彥,眼睛亮晶晶的,答應的極為響亮。
    畢竟眼前就有最好的榜樣。狀元郎啊,那可是全國最厲害的讀書人。
    江君寶也特地請假,從縣學回來了。
    當初那個怯弱的孩童經過這幾年詩書的洗禮,已經蛻變成一個堅毅且滿是書生氣的小少年。
    江彥送給他一個大盒子,裏頭除了成套的筆墨紙硯外。
    還有些外頭難得一見的手抄本,甚至是江彥親手寫的讀書筆記,珍貴異常。
    “筆墨紙硯是姐姐為你準備的,她讓我轉告你,一定要好好讀書。
    知識改變命運,這是你將來撐起門庭的唯一機會。
    這些手稿和手抄本,是我給你的。
    裏頭記載的一些我從前讀書以及考試的心得體會,或許能對你現在有所幫助。”
    江君寶捧著這沉甸甸的盒子,眼淚直在眼眶裏打轉:“謝謝暖暖姐姐,謝謝彥哥。”
    江彥拍了拍少年略顯單薄的肩膀:“好弟弟,努力些,將來我們在京城相聚。”
    江君寶擦掉眼角的濕潤,重重的點了點頭:“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