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查驗卷宗

字數:7016   加入書籤

A+A-


    山丹軍馬場的官署大堂,雖遠不及各州衙署那般恢宏氣派,卻也自有一番邊塞之地的粗獷厚重。
    由土坯砌壘而成的牆壁能抵禦戈壁灘上凜冽的朔風。
    堂內陳設十分簡單,正中央擺著一張由木頭簡單搭建起來的長桌子。
    堂下兩邊隻有簡簡單單的幾把椅子,還有一排靠在牆邊已經有些腐朽的木架,上麵的卷宗略微有些泛黃。
    李憲和楚瀟瀟端坐於主位,魏銘臻按著佩刀立在二人身後,麵色冷峻。
    山丹軍馬場的一應官吏,從監牧使孫康開始,寺丞、主簿、錄事、各牧監、典廄署、典牧署官員,還有負責灑掃馬場、搬運草料、放牧的小吏。
    一共二十餘人,個個屏息凝神,垂手躬身立於堂下。
    整個官署大堂內氣氛壓抑到了極點。
    “孫大人…”李憲開口,語氣不似剛剛那般怒意明顯,但仍冰冷徹骨,帶著皇家不容置疑的威嚴,“本王要的卷宗何在?”
    孫康連忙站在正堂下,躬身道:“王爺所需卷宗,下官已命人放在桌上…”
    聞言,李憲看了一眼桌上堆著的卷宗,大致翻了一遍,臉色依然很難看:“這些?恐怕不夠吧…”
    孫康瞳孔縮了一下,忙應道:“方才王爺要調閱近一年的卷宗,盡數都在這裏了…”
    “一年的恐怕有些不太夠,本使還需要一些其他的…”還不等李憲開口,楚瀟瀟卻說話了,冷眼看著下站的孫康,沒有一點表情。
    “不知勘驗使大人還需要什麽?”孫康雖低著頭,但聽到她這樣說還是忍不住瞥了上麵一眼。
    “山丹馬場近五年內所有草料入庫、分發、馬匹購銷、人員調動、異常事件及戰馬死亡後的驗屍記錄之卷宗,能調的全部都調來。”
    楚瀟瀟自然不慣著他,孫康的心思早就被她看穿了,無非就是仗著李憲不懂馬場的日常運作,想憑借一些簡單的賬目和名冊來蒙混過關,自己怎麽可能饒過他。
    果然,孫康在聽到楚瀟瀟需要的東西後,身體不自覺地抖動了一下。
    雖然很細微,馬上便恢複了正常,但這點微弱的動作還是被楚瀟瀟捕捉到了。
    孫康抬眉正對上那雙深邃淩厲,能看透人心的眼眸,無奈之下,隻得連忙應聲:“是…是…下官遵命。”
    隨後吩咐手下的太仆寺丞,“去將勘驗使大人所需要的卷宗全部取來。”
    不一會兒,手下的寺丞便指揮幾名小吏抬來了好幾口沉甸甸的箱子。
    楚瀟瀟隻是抬了抬手,魏銘臻便叫來兩名金吾衛將這些箱子全部打開,一股陳年紙張的味道瞬間彌漫開來。
    裏麵堆滿了泛黃的書頁,墨跡新舊不一,有些上麵已經落滿了灰塵,顯然是有些年頭了。
    “王爺,讓我們看看孫大人能給我們帶來些什麽樣的驚喜吧…”
    說罷便與李憲一同起身,走到箱子前。
    魏銘臻示意門外的幾名金吾衛上前,自己也一起加入,協助翻找。
    楚瀟瀟幾乎沒有絲毫停頓,直接拿起一本卷宗開始仔細地翻閱起來,同時還不忘提醒幫忙的金吾衛:
    “一定要看仔細,裏麵凡是感覺有一丁點不對勁的地方便馬上匯報。”
    “是!”
    隨後幾人開始對這幾大箱子的卷宗開始了查驗與對照。
    楚瀟瀟翻閱的速度很慢,目光銳利,不肯放過上麵一絲一毫的細節…
    每一頁的記錄、每一個數字、每一項具體的內容,甚至於墨跡的濃淡程度,筆記是否存在差異,林林種種都逃不過她的眼睛。
    李憲也收起了往日裏的散漫,在這一堆舊卷宗中認真尋找著蛛絲馬跡。
    他雖然對馬場的具體內容不甚熟悉,但多年來混跡在六部和各寺監的甲庫中批閱案牘,對於賬目數字,文書格式甚至是人員的調動卻極為通曉。
    此番查閱,他尤其關注草料的采購源頭和數量對比,包括與太仆寺及春官、夏官之間的往來信憑。
    時間一點點流逝,沒人知道過了多久,隻聽得官署院外的滴壺響了三次。
    堂下站立的馬場眾人,眼神中各有各的憂思與悸動。
    堂內靜得可怕,隻能聽到紙張翻動發出的沙沙聲,和官吏們輕微的喘息聲。
    楚瀟瀟首先注意到的便是關於軍馬糧草的記錄,因為那片毒草就摻和在草料中。
    近五年來,山丹軍馬場的草料采購源頭主要來自三個方向…河西草場,涼州官倉,以及通過絲綢之路前來的西域商隊,以回紇和粟特人為主。
    數量、入倉時間、負責接收糧草的官吏名單還有這些草料最終的去向,都記錄的頗為清晰。
    “孫大人…這裏本使有些疑問…”楚瀟瀟手中捧著一卷書冊,眼睛在上麵掃視了一圈,想到今日暴斃的馬匹,所食正是以苜蓿為主的草料,於是轉頭問道。
    “去年秋天,這批從西域‘康國’商隊手中購得的苜蓿幹草,數量較往年同期多了近三成,這是怎麽一回事啊?”
    孫康連忙上前一步,躬身回答,“回勘驗使大人,去年一整年,祁連山北麓遭遇春旱,整個河西牧草長勢不佳,供不應求,朝廷雖對山丹軍馬場優先配比,但奈何數量有限…”
    接著,他伸出手給楚瀟瀟指了一下身後桌子上放著的幾本卷宗,接著解釋道:
    “故而,下官請示涼州刺史與都督府後,加大了西域草料的買賣數量,以補馬食不足,此事有刺史府的批文,還有夏官尚書的親筆回複,您盡可查驗。”
    隨後便示意一旁的主簿,在桌上那堆卷宗中找出了相應的批複公文,手續齊全。
    楚瀟瀟接過與李憲一同查看。
    “行文,格式,入庫記錄皆無紕漏…”李憲盯著這幾份批文看了好久,緩緩說道,
    “與太仆寺存檔的祁連山春旱、夏官關於河西軍馬場事的批複時間吻合,筆跡、印章所用也沒有其他問題。”
    楚瀟瀟微微頷首,暫時將這份卷宗放在了一邊。
    這時,魏銘臻拿著一卷冊子走了過來,“王爺,楚大人,你們看這個…”
    二人順著魏銘臻手指的地方看去,這裏有一處明顯的官吏調動記錄:“載初二年三月,馬醫張世安乞骸骨告老還鄉,由其副手接任馬醫,這張世安是何人?”
    孫康恭敬地答道:“張老醫官在山丹待了近五十年,經驗非常豐富,且德高望重,在他手下得到救治的馬兒沒有上萬也差不多,後因其年老體衰,思念中原故土,故而請辭…”
    而後又側著頭瞥了一眼旁邊低著頭的現任馬醫劉三,“這位劉馬醫則是張老的親傳弟子,技藝雖不及張老那般出神,但也勤懇盡職,跟著張老在山丹也有小三十年了,熟悉馬性,尋常病症皆能應對。”
    李憲點了點頭,沒有再說什麽,轉身繼續翻看著箱子中剩餘的卷宗。
    翻閱持續了一整天,期間楚瀟瀟又陸續詢問了幾處賬目上的細微出入,諸如某月馬匹損耗較多,某日進草料數量減少亦或增多,某批草料較邊境互市價格略高等等。
    種種問題,孫康皆能對答如流,並且從卷宗中找到相關記錄或當時的具體情況。
    李憲和楚瀟瀟也對此一一查驗對照,確定其解釋合情合理,沒有任何紕漏之處。
    待最後一本卷宗合上的時候,窗外的天空已映成了火紅色。
    暮陽西垂,幾人竟然沒有從這些卷宗中發現任何可疑之處,亦沒有人為造成的漏洞。
    所有的記錄都嚴絲合縫,合乎朝廷法度,件件有據可循。
    楚瀟瀟眉頭微微蹙起,與李憲快速地交換了一個眼神,彼此都從對方的眼中看到了一絲深深的疑慮。
    她鬢角上的幾縷發絲緊緊地貼在麵頰上,一時間不知道是屋內憋悶導致的還是這些卷宗後麵蘊藏的陰謀讓她有些不寒而栗。
    這些卷宗太幹淨了,幹淨得不像一個管理著擁有成千上萬馬匹和龐大草料物資的邊塞軍馬場。
    一環扣一環,沒有一點漏洞和錯誤,這種過分的完美,本身就顯得極其不自然。
    李憲的身體慢慢靠向楚瀟瀟,微微前傾,用隻有兩個人能聽到的聲音伏在耳邊嘀咕著。
    “這些卷宗太幹淨了,似乎是特意為了我們查驗而正準備的,明麵上的東西,我們應該是查不出什麽了。”
    楚瀟瀟眼神朝著孫康的方向瞥了一眼,見他沒有任何異動,這才點了點頭,以同樣的聲音說道:
    “既然從這些箱子中找不出什麽東西,想必這些人…”
    說著,她的視線在每個人身上移動,個個低著頭,看不清楚表情,“身上沒有一個是幹淨的,王爺,我們或許該…打草驚蛇了…”
    李憲眼中閃過一絲了然,當即明白了她的意思,直起身,清了清嗓子。
    眼睛也不再看這幾口大箱子,目光同樣掃過堂下垂手恭立的眾人,最終落在了太仆寺少卿孫康的身上。
    “啪!”李憲猛地一拍木箱子,一聲巨響在寂靜的官署大堂內響起,嚇得所有人渾身一激靈。
    “孫康!”他的聲音陡然拔高,爆喝一聲,臉上的怒意不減反增,“你好大的膽子,竟敢拿這些表麵文章來糊弄本王。”
    孫康被這突如其來的質問嚇得渾身一顫,雙腿一軟,竟直接跪倒在地上,不住地磕頭:
    “王…王爺息怒…下…下官…萬萬…不敢糊弄您啊…這…這些卷宗一樁樁一件件都是主簿真實記錄的,絕無半點虛假…”
    “哼…絕無虛假?”李憲冷笑一聲,打斷了他的話,背著手緩緩走到他麵前,一雙虎目直勾勾看著他。
    “五年的卷宗,竟挑不出一絲一毫的錯處,每一筆賬目都詳詳細細,合情合理,似乎就是專等本王或朝廷派人來檢查的…”
    孫康臉色煞白,冷汗瞬間就下來了,雙臂撐在地上抖動得厲害,“王…王爺明鑒…下…下官豈敢欺瞞…”
    “孫大人,你當山丹軍馬場是王法之外,世外桃源嗎?還是你當本王和楚大人是三歲的孩童,任你隨意欺瞞?”
    李憲這番話,看似有些無理取鬧,但細想之下不無道理。
    山丹馬場作為西北軍鎮的戰馬供給場所,馬食草料、飲水,甚至包括治病,本就無有定數,突發情況亦是數不勝數,怎可能事無巨細。
    況且,西北戰況紛雜,一旦戰馬有損,根本來不及報送台閣,怎會盡數都有記錄,於常理不合。
    “王爺,馬場事務繁雜多變,偶有疏忽或許難免,下…下官隻是恪盡職守,將事情盡可能全部記錄,不…不明白王爺所說是何意…”
    孫康語無倫次地辯解著,看向楚瀟瀟的眼神中帶著惶恐,又轉頭看了看旁邊麵無表情的魏銘臻,似在尋求一絲轉圜的餘地。
    堂下其他官吏更是噤若寒蟬,頭垂得更低了,喘氣都得偷偷瞥一眼中間站著的王爺和勘驗使。
    楚瀟瀟站在李憲身旁,沒有言語,隻是一味地冷眼旁觀,注意到孫康的恐懼更多是源自李憲身為王爺的威懾和那些“莫須有”的指責,而非針對某一項具體“罪行”被揭穿後的驚慌失措。
    她心中當下有了判斷…孫康極有可能是本案的知情人或參與者,但絕非是主謀,而且從他的反應來看,極有可能受到了源於某人的脅迫或是控製。
    隨後她的手指在李憲的後腰上杵了一下,李憲當然理解她的意思,兩人要的便是眼前這般效果。
    他冷哼一聲,不再逼問孫康,轉身看向魏銘臻,厲聲道:“魏將軍…”
    “末將在!”魏銘臻朝前猛踏一步,鎧甲鏗鏘作響,此刻的他不敢有絲毫猶豫,怒氣正盛的壽春王,可是真的敢將在場所有人都宰了。
    “將馬場眾人依次帶入內堂,本王與楚大人要單獨問話,其餘人等由金吾衛負責看守,不得交頭接耳,不得擅自離開,亦不得如廁,違令者,斬!”
    “遵命…”魏銘臻手握刀柄,冷冽的目光輕輕一掃,金吾衛立刻上前,將眾人分隔開來,氣氛瞬間變得更加緊張了許多。
    馬場的一眾官吏大眼瞪小眼,都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而這時,劉三再次看向孫康,眼神中帶著一絲慌亂。
    隻見孫康搖了搖頭,便沒有再理會,唯有袍袖中的手緊緊地攥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