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散布謠言

字數:6331   加入書籤

A+A-


    “好!”
    “本帥就準你一次!”
    “你帶著五百鐵騎,提前出發,本帥隻要結果!”
    “末將領命!”
    程處輝高聲應道,臉上綻放出燦爛的笑容。
    “多謝大總管!”
    侯君集見李靖竟然真的同意了,張了張嘴,最終還是沒再說什麽。
    反正軍令狀已經立下,賭約也已定好。
    他現在隻需要搬好小板凳,備好瓜子,坐等看程處輝怎麽把自己的命給玩脫就行了。
    一場風波,就此平息。
    軍事會議繼續進行。
    再也沒有人提要把郭嘉和韓信趕出大帳的事情了。
    郭嘉之後又陸續提出了幾個關於後勤、斥候、以及分兵之後各部協同作戰的細節補充。
    每一個建議都精準地切中要害,讓李靖等一眾宿將連連點頭,讚不絕口。
    大帳之內,議事的氛圍前所未有的融洽與高效。
    ……
    與此同時。
    千裏之外的吐穀渾王城,伏俟城。
    一名滿身風塵的吐穀渾斥候連滾帶爬地衝進金碧輝煌的王帳,聲音嘶啞而驚恐。
    “大汗!不好了!大事不好了!”
    王座之上,麵色陰鷙的吐穀渾可汗慕容伏允正摟著美人飲酒,聞言眉頭一皺。
    “慌什麽!”
    斥候跪在地上,上氣不接下氣地喊道。
    “大汗!唐軍!唐軍來了!”
    “大唐約有一萬騎兵,已經進駐河州,看那架勢,是要……是要征討我們啊!”
    “哐當!”
    慕容伏允手中的金杯瞬間滑落,醇香的馬奶酒灑了一地。
    他猛地站起身,臉上的醉意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隻剩下震驚與駭然。
    “你說什麽?”
    “唐軍來了?”
    慕容伏允一個箭步衝到斥候麵前,一把揪住他的衣領。
    “有多少人?領軍的是誰?!”
    “約……約一萬騎兵,旌旗上書‘李’字,應該是唐軍名將李靖!”
    李靖!
    聽到這個名字,慕容伏允的瞳孔驟然一縮。
    他一把推開斥候,臉色變得無比難看。
    “傳令下去!立刻派出所有探子,給我死死盯住唐軍的動向!”
    “快!”
    “另外,馬上召集所有部落首領,來王帳議事!”
    ......
    中軍大帳內的風波,隨著程處輝立下軍令狀而暫時畫上了一個句號。
    侯君集陰沉著臉,坐回自己的位置。
    他眼底的怨毒幾乎要化為實質,死死地剜著程處輝的背影。
    程咬金。
    程處輝。
    你們父子倆,還真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一個在朝堂上天天給我添堵,一個在戰場上處處跟我作對。
    真以為我侯君集是泥捏的嗎?
    他眼珠一轉,計上心來。
    他悄悄對身後的心腹副將遞了個眼色,那副將立刻心領神會,微微躬身,湊了過來。
    侯君集嘴唇微動,用隻有兩人能聽到的聲音吩咐著。
    “去,派人到李道宗將軍的軍中,把今天大帳裏發生的事情,好好‘說道說道’。”
    他特意在“說道說道”四個字上加重了語氣。
    “就說,雲南王殿下年少有為,不忍我等老將辛苦。”
    “主動請纓,要以五百騎兵,為我大軍掃平西逃之路。”
    “記住,要說得情真意切,讓弟兄們都感受到雲南王殿下的‘良苦用心’。”
    副將眼中閃過一絲了然的陰狠。
    “將軍放心,末將明白。”
    侯君集揮了揮手,副將悄無聲息地退了出去。
    他嘴邊泛起一絲冷笑。
    李靖的主力大軍要繞遠路,這是既定的方略。
    真正能最快抵達戰場的,隻有他和李道宗的兩路兵馬。
    程處輝這小子,帶著五百人去抄後路,看似是奇兵,在他看來,不過是想搶頭功的愚蠢行為。
    隻要把“搶功”這個名頭給他坐實了,再把他“視軍國大事為兒戲”的形象散播出去。
    李道宗是什麽人?
    皇親國戚,李世民的堂弟,治軍嚴謹到近乎刻板。
    他最恨的就是這種不守規矩、自作主張的將領。
    到時候,都不用我出手。
    李道宗的唾沫星子都能把這小子淹死。
    至於軍令狀?
    嗬嗬。
    吐穀渾就算再不濟,也不是五百人能攔住的。
    你就等著軍法從事吧,程處輝。
    ……
    與此同時,鄯州城外,積石道行軍大營。
    李道宗身著一身明光鎧,正巡視著營中的糧秣儲備。
    “這批草料是什麽時候運到的?”
    “回將軍,是昨日傍晚。”
    “檢查過了嗎?有沒有受潮發黴?”
    “都檢查過了,絕對沒有問題!”
    李道宗點點頭,伸手抓起一把豆料,放在鼻尖嗅了嗅,又在手心撚了撚,確認無誤後才放下。
    他治軍,向來如此,事無巨細,親力親為。
    正當他準備前往下一處糧倉時,一陣壓低了聲音的議論,斷斷續續地飄入他的耳朵。
    “聽說了嗎?中軍大帳那邊,雲南王殿下跟侯總管打賭了。”
    “什麽雲南王,不就是個駙馬爺嗎?聽說才十七八歲,毛都沒長齊呢。”
    “噓!小聲點!人家現在可是親王,正兒八經的藩王,跟咱們可不是一個層次的。”
    “藩王怎麽了?藩王就能拿國事開玩笑?”
    “帶五百人就想去堵吐穀渾的後路,這不是搶功是什麽?這不是胡鬧嗎?”
    “就是,到時候功勞他一個人全占了,苦活累活還不是咱們這些大頭兵幹。”
    李道宗的腳步猛地一頓。
    他的臉色瞬間沉了下來。
    一股冰冷的氣息從他身上散發開來。
    那幾個正在交頭接耳的士卒隻覺得後頸一涼,一回頭,正對上李道宗的眼睛。
    幾人嚇得魂飛魄散,“撲通”一聲就跪在了地上。
    “將……將軍……”
    “誰讓你們在這裏胡言亂語,動搖軍心!”
    李道宗的聲音不大。
    “你們剛才說的話,都是從哪裏聽來的?”
    幾名士卒抖如篩糠,支支吾吾半天也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
    “說!”
    李道宗一聲厲喝。
    “是……是隔壁營的兄弟傳的……他們也是聽別人說的……”
    李道宗的眉頭皺得更緊了。
    他知道,這絕不是空穴來風。
    軍中流言,如若不及時遏製,其危害甚於刀兵。
    “啪!”
    他手中的馬鞭猛地抽出,在空中發出一聲脆響,重重地抽在一名士卒身前的空地上。
    “每人領二十軍棍!”
    “再讓我聽到有誰在軍中散播流言,妄議主帥軍令,定斬不饒!”
    “滾!”
    幾名士卒如蒙大赦,連滾帶爬地跑了。
    李道宗站在原地,臉色依舊難看。
    程處輝。
    對於這個突然冒出來的少年藩王,他的觀感其實很複雜。
    一方麵,作為李唐宗室,他天然對這種靠著裙帶關係和皇帝寵信上位的年輕人抱有一絲排斥。
    在他看來,軍功,必須是一刀一槍在戰場上實打實拚出來的。
    程處輝年紀輕輕就封王拜將,太過順利了。
    可另一方麵,他比誰都清楚,吐穀渾是我大唐西北邊陲的心腹大患。
    一日不除,邊疆一日不寧。
    無論程處輝用什麽方法,隻要能徹底解決這個隱患,那就是大功一件。
    私人情緒,必須排在國家大義之後。
    “來人!”
    “在!”
    一名親兵迅速上前。
    “傳我將令,全軍拔營,加速前進!”
    “另外,給我去查!查清楚這些流言到底是從誰的嘴裏第一個傳出來的!”
    “遵命!”
    李道宗的眼中閃過一絲冷厲。
    不管是誰在背後搞鬼,挑撥離間,破壞大軍團結。
    一旦被我查出來,我絕不輕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