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原來高手都是這看案卷的!

字數:4409   加入書籤

A+A-


    陸誠不是看案卷,而是翻案卷。
    這一幕,讓衛廣軍和一些警員詫異。
    哦,原來破案高手都是這看案卷的。
    他們表示不理解,但尊重。
    案件基本情況:兩年前,2月17日晚,大興市第二紡織廠年輕女工李秀娟下夜班後失蹤。
    三天後,其屍體在距離廠區五公裏外的一條灌溉渠下遊被發現。
    屍體被發現時已高度腐敗,經法醫鑒定,係頭部遭受鈍器重擊導致顱腦損傷死亡,生前有性侵跡象。
    第一現場不明。
    卷宗裏材料很多:當年對李秀娟社會關係的詳細排查記錄,工友、朋友、親屬、甚至追求者。
    廠區及周邊道路模糊的監控截圖,大量走訪筆錄,法醫報告,現場勘查記錄……
    信息龐雜,看似線索很多,卻像一團亂麻。
    幾個老刑警也圍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討論這起舊案的情況。
    “當年重點懷疑過她車間的一個小組長,兩人據說有點曖昧,但那人有不在場證明,廠裏好幾個人證明他那晚在加班。”
    “還有一個社會上的混混,追求李秀娟被拒絕了,嫌疑很大,但也沒找到直接證據。”
    “廠區後麵那片荒地,我們當年犁地似的搜了好幾遍,屁都沒找到。第一現場就跟憑空蒸發了一樣。”
    “監控就更別提了,那時候廠區外圍攝像頭少得可憐,拍到的都是模糊的影子,根本沒法辨認。”
    ……
    陸誠很快看完了案卷。
    雖然快,但關鍵細節一個都沒放過。
    了然於胸。
    會議室裏。
    衛廣軍點名,讓幾個經驗豐富的、頭腦活泛的警員,先說一下。
    案件重啟,有沒有什麽新的發現,疑點、思路、線索……任何都行。
    被點名的警員有的搖頭,有的說了一些新思路和方向,但分析了一下,根本行不通。
    很好,集思廣益、群策群力了個寂寞。
    最後,衛廣軍隻能看向陸誠。
    其他人也看向陸誠。
    陸警官抬起頭,發現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自己。
    他腦海浮現一句台詞:“都退後,我要開始裝比了。”
    他問了第一個問題:“當年法醫對死亡時間的推斷,誤差範圍是多少?”
    一個參與過當年偵破的老法醫回答道:
    “屍體在水裏泡了幾天,腐敗加速,推斷的死亡時間範圍比較寬,大概在2月17日晚上10點到18日淩晨2點這個區間。”
    陸誠點點頭,又問:
    “排查記錄顯示,李秀娟那晚是晚上9點50分左右離開廠區的,步行回她租住的宿舍,正常需要20分鍾左右。也就是說,她的遇害時間,很可能是在晚上10點10分到淩晨2點之間,地點就在從廠區到宿舍這大約1.5公裏的路段,或者其周邊區域,對嗎?”
    “對,當年我們也是這麽劃定的範圍,重點排查了這條路沿線。”
    “這條路沿線,當年有多少住戶、商鋪、監控點?”陸誠繼續問。
    衛廣軍調出當年的地圖和排查記錄:
    “不多,主要是些老居民樓和小店鋪,監控探頭當年隻有三個,兩個是沿街商鋪自己裝的,像素低,覆蓋範圍有限,還有一個是路口治安監控,但那天晚上……恰好壞了。”
    “壞了?”
    “嗯,記錄上寫的是設備故障,維修記錄也有。”
    “巧合?”陸誠微微挑眉。
    眾人沉默。辦案最怕的就是這種“巧合”。
    陸誠站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筆:
    “我們重新梳理一下。已知:受害者李秀娟,晚上9點50分離廠,預計10點10分至15分左右到達宿舍。實際遇害時間在10點至淩晨2點間。屍體在五公裏外渠中發現,第一現場不明。”
    他在白板上畫了一條線代表路線,標出廠區和宿舍點,以及那三個監控的位置,兩個模糊,一個損壞。
    “當年排查了上千人,重點懷疑對象有幾個,但都因缺乏證據或不在場證明而排除。”
    陸誠看著白板,
    “假設,凶手不是隨機作案,而是有預謀的,或者至少是熟悉李秀娟作息和這條路線的人。”
    “這個我們當年也考慮過,”
    一名警員說,
    “但符合條件的嫌疑人都排除了。”
    陸誠的目光再次落到卷宗裏那些模糊的監控截圖複印件上。
    那是從兩個商鋪監控裏提取到的,當晚那個時間段,出現在案發路段附近的幾個模糊人影,因為像素和角度問題,根本看不清臉,連男女都難辨。
    當年技術條件有限,這些圖像基本被視為無效線索。
    陸誠盯著那幾團模糊的馬賽克看了很久,突然指著其中一張截圖問:
    “這張,靠近‘老王雜貨鋪’監控拍到的,這個模糊的影子,大概是什麽時間點?”
    技術員趕緊查記錄:“晚上10點零7分。”
    “李秀娟9點50離廠,步行速度正常的話,10點07分應該正好經過雜貨鋪附近。”
    陸誠沉吟,“這個影子,動作形態有點奇怪,不像正常走路,似乎……有點弓著背,或者背著什麽東西?”
    眾人湊過去看,那圖像糊得跟打了馬賽克似的,能看出個人形就不錯了,哪還能看出什麽動作形態?
    “這……這能看出啥呀?”
    “試試看能不能用現在的圖像增強技術處理一下,重點增強輪廓和動態模糊區域的解析度。”
    陸誠對技術員說。
    技術員麵露難色:
    “陸警官,這都兩年前的監控了,原始數據可能都不全了,而且當時存儲格式和清晰度就那樣,增強估計效果也有限……”
    “用ai。”
    科技進步的速度是難以想象的。
    兩年前沒辦法,不代表現在沒辦法。
    “ai?我……我不會!”
    技術員臉紅了紅,上個月省廳組織ai刑偵技術交流會,他去了,但隻是剛接觸,稍微有些了解,還沒深入學習呢,更別說運用到實戰了。
    衛廣軍對陸誠道:“ai技術目前隻有省廳有專業人才,我們市裏還處於學習階段,恐怕……”
    有人提議道:“衛隊,要不把圖像送到省廳去處理?”
    大家一時間都沒想到ai技術,因為這玩意兒太高大上了。
    但陸誠卻很輕易就提出來了。
    難道說,江海那邊已經用上ai了?
    我去,這一比對,我們大興比分大落後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