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非碳基遺骸
字數:11824 加入書籤
毛德皇後地深處,那片被世界遺忘的未命名海灣。在這裏,寂靜,是唯一至高無上的主宰。這種寂靜並非空無,而是具有實體般的重量,沉甸甸地壓迫著每個人的耳膜與胸膛,仿佛連時間本身流淌的沙沙聲,都被這億萬年不曾融化的堅冰徹底吸收、凍結,隻剩下一種近乎宇宙背景輻射般的、永恒的死寂。“真理探尋者”號這艘人類工業文明的造物,此刻像一枚被無意間遺落在無垠白色畫布上的黑色紐扣,鑲嵌在藍黑與純白交織的殘酷美景中,顯得前所未有的渺小、脆弱,仿佛隨時會被這片原始的、冷漠的巨古荒原吞噬。
葉舟和艾莉絲,在沃爾夫岡船長親自挑選的四名薔薇十字會精銳隊員的護衛下,踏上了厚實而堅硬的海冰。這冰層並非表麵所見那般單薄,其下是厚達數十米、甚至上百米的、曆經千萬年積累壓縮的冰川,一直延伸到視線盡頭那起伏連綿、如同白色波濤凝固的冰原,以及更遠處巍峨聳立、宛如世界邊緣牆壁的巨大冰架。空氣清冽得如同最純淨的水晶,每一次呼吸都帶著冰晶刺入肺腑的細微痛感,同時湧入一股奇異的、仿佛來自遠古冰芯深處、未經任何時代汙染的純淨氣息,這氣息冰冷而古老,帶著一絲微弱的、屬於行星本身的記憶。
他們的目標,隱匿在巨大冰架的底部深處,一個由莉亞提供的古老海圖坐標、特蕾莎遺物中解析出的能量信號弱點,以及艾莉絲在實驗後獲得的模糊“方向感”三者共同指向的位置——“終焉圖書館”的入口。然而,僅僅是找到並開啟這個入口,就是橫亙在他們麵前的第一道,也是考驗智慧與耐心的難關。
“GPS和大部分衛星導航信號在這裏幾乎完全失效,受到極地磁暴和……某種更強的、來源未知的能量場幹擾,”技術專家卡爾半蹲在地上,調試著手中不斷發出滋滋雜音的多功能探測設備,他的眉頭緊鎖,語氣凝重,“我們必須依靠慣性導航係統、激光測距儀的累積數據,以及……葉舟博士之前提到的,依靠艾莉絲女士的那種特殊‘感應’來交叉定位。”
所有人的目光,透過麵罩,都投向了艾莉絲。自從前一日在船上經曆了那次短暫而奇異的“共鳴”實驗後,她的確能持續地、模糊地感知到一種來自東南方向的、微弱卻如蛛絲般堅韌不斷的“牽引感”,它並非物理上的力,更像是一種植入腦海的直覺指向。她停下腳步,閉上雙眼,努力排除掉風掠過冰原的呼嘯、腳下積雪被踩壓的咯吱聲、以及自身血液循環的微弱轟鳴,將全部意識聚焦於那根無形無質、卻真實存在的“蛛絲”。
“那邊。”片刻後,她睜開眼,伸手指向冰架底部一個看起來與周圍連綿冰壁毫無二致的區域,那裏的冰層呈現出更為深邃的蔚藍色,仿佛沉澱了更久遠的時光。“感覺……比之前在船上時,更清晰了一點,像是……距離拉近後,信號強度有所增加。”她的聲音通過內部通訊器傳來,帶著一絲被電子設備過濾後的沉悶,但其中的確定意味不容置疑。
生存與登山專家利奧立刻上前,與卡爾配合,將冰層穿透雷達(GPR)和更高精度的穿地共振儀的探頭對準艾莉絲所指的區域。屏幕上,聲波和共振波反饋的數據經過計算機快速處理,逐漸勾勒出冰層之下的立體結構圖像——在大約八十米深度,堅硬的冰岩交界之處,赫然存在一個邊緣清晰、呈現完美幾何形態(似乎是某種正圓形或橢圓形的延伸)的空洞結構,以及一條明顯向下傾斜、通往更深地下的平滑通道!
“找到了!入口確認!”利奧的聲音帶著壓抑不住的興奮,在寂靜的冰原上顯得格外清晰,“但是……覆蓋的冰層厚度超出預期,平均厚度超過七十五米,最薄處也有六十米以上。而且,根據共振反饋,這片冰架結構內部存在大量應力裂紋和脆弱帶,如果采用常規的爆破或高強度熱能鑽探,風險極高,極有可能引發連鎖反應,導致上方數百萬噸的冰體崩塌,將入口徹底掩埋,甚至把我們全都活埋在這裏。”
就在眾人麵對這厚重的自然屏障陷入沉思,考慮是否要調用船上更大型的設備或尋求其他方案時,葉舟凝視著那片深邃的冰壁,腦海中閃過“守護者”曾提及的、關於“第七迭代”文明墓碑的零星記錄,以及《光之書》中那些超越時代的智慧。他緩緩開口,提出了一個顛覆常規思路的想法:
“各位,我們是否陷入了思維定式?‘終焉圖書館’的建造者,其科技水平顯然遠超我們目前的認知。他們設計的入口,絕不會僅僅依賴於這種原始的、依靠物理厚度來阻擋闖入者的方式。這更像是一種……偽裝,或者考驗。真正的鑰匙,或許並非力量,而是……‘頻率’,是某種能與入口本身產生共鳴的‘信息’或‘能量簽名’。”
他想起了《光之書》中那些蘊含著宇宙規律的幾何語言,想起了自己在合成“覺醒序列”時對頻率精確到毫秒和赫茲的苛刻要求。“艾莉絲,”他轉向女戰士,眼中閃爍著理性的光芒,“你能不能再嚐試一次,像在船上實驗室那樣集中精神,但這次,不僅僅是感受那個‘牽引感’的方向,試著去解析它,感受它內在的細微波動、節奏,或者……任何可以被視為‘信息’的特征?也許,這種‘牽引感’本身,就包含著開啟入口的‘動態密碼’。”
這是一個極其大膽,甚至有些玄妙的假設,將希望寄托於一種難以言喻的感知上。但艾莉絲沒有任何猶豫,她點了點頭,再次閉上雙眼,這一次,她更加深入地將意識沉入那種奇特的感知狀態,努力屏蔽掉極地環境帶來的一切物理幹擾——永無止息的風聲、積雪承重時細微的碎裂聲、隊友們沉重的呼吸聲、乃至自身強勁而規律的心跳聲——將全部的精神力如同聚焦的透鏡,投射向腦海中那根連接著未知的“蛛絲”。她仔細地體會著,尋找著任何可以描述的細節。
“不是聲音……也不是圖像……”她斷斷續續地描述著,似乎在尋找合適的詞匯,“是一種……脈動,非常緩慢,周期長得驚人……像是……冰川移動,或者……地球本身的心跳。帶著一種……冰冷的韻律。能量……在起伏,像是潮汐,但更……複雜,疊加了很多層……不同的……‘諧波’?”她最終借用了葉舟的術語,因為這感覺確實像是由多種不同節奏的波動疊加而成。
葉舟立刻行動起來,他迅速打開隨身攜帶的、經過加固處理的便攜式高精度頻譜分析儀和生物場感應器(後者是薔薇十字會基於對“覺醒”現象的研究開發的原型機),嚐試將艾莉絲描述的、主觀的“脈動”和“能量起伏”轉化為可量化的、客觀的頻率數據和能量波形。同時,他通過加密數據鏈,遠程調用船上服務器裏存儲的《光之書》數字化檔案,快速篩選出所有與“門扉”、“開啟”、“通道”、“初始”等概念相關的複雜幾何圖案,試圖從中尋找隱藏的數學規律和頻率對應關係。
“頻率範圍……主要集中在 infrasound (次聲波)區域,周期……天啊,有些波形的周期長達數小時甚至數天……這太不可思議了……”葉舟一邊操作儀器,一邊喃喃自語,手指在虛擬鍵盤上飛舞,進行著複雜的傅裏葉變換和模式匹配計算,“將其與《光之書》‘初始門戶’序列中隱含的黃金分割比例、斐波那契數列進行匹配……再引入之前研究‘覺醒序列’時記錄下的、特斯拉線圈啟動瞬間產生的特殊瞬態電磁脈衝特征作為‘點火器’……”
經過一番緊張得令人窒息的數據處理和模擬推演,他最終合成了一段極其特殊、極其複雜的複合信號。這段信號混合了特定頻率的超低頻機械振動波(模擬艾莉絲感知到的“大地脈動”)、一組精心設計的、攜帶特定信息編碼的電磁脈衝序列(源自《光之書》幾何學的數學轉換),以及一個極其短暫但能量高度集中的瞬態電磁峰(作為激活的“觸發器”)。
“卡爾,試試用地質共振儀的定向發射模塊,以我傳給你的這個參數組合,對目標區域冰層下的那個空洞結構,進行低功率、精準的重複釋放!”葉舟將生成的數據包迅速傳給技術專家,語氣中帶著一絲期待與不確定。
卡爾接過數據,看著屏幕上那組前所未見的複雜參數,臉上掠過一絲將信將疑的神色,但他沒有多問,立刻開始熟練地調整手中那台昂貴而精密的設備。他將發射探頭牢牢對準了冰雷達掃描出的空洞中心位置,深吸一口氣,按下了啟動鍵。
起初的幾十秒,周圍隻有寒風依舊不知疲倦地呼嘯而過,卷起冰晶,打在眾人的麵罩上發出細碎的聲響。腳下厚重的冰層沒有任何變化,仿佛葉舟那番複雜的計算隻是徒勞。一種微妙的失望情緒開始在一些隊員心中蔓延。
然而,就在卡爾幾乎要放棄的時候,一陣低沉到幾乎更像是“感覺”而非“聲音”的嗡鳴,從地底深處隱隱傳來,仿佛某種沉睡巨獸被打擾後發出的不滿鼾聲。緊接著,腳下堅實的冰麵開始傳來極其細微、但確實存在的震動,這震動並非來自外部,而是源於冰層內部的結構性諧振!
在眾人驚愕萬分目光的注視下,前方那麵原本渾然一體的、深邃蔚藍的冰壁表麵,毫無征兆地亮起了無數道幽藍色的、如同生物神經脈絡或超現代電路板紋路般的光線!這些光線並非靜止,而是如同擁有生命般迅速蔓延、交織、組合,最終在厚重的冰層上,勾勒出一扇巨大無比的、充滿了非歐幾裏得幾何美感、結構複雜到令人眼花繚亂的門戶輪廓!這輪廓散發著一種非人間的、冷峻而神聖的氣息。
更令人震驚的一幕發生了:門戶輪廓中央,那厚度超過數十米的、堅不可摧的永凍冰層,並沒有像常規物理規律那樣融化或碎裂,而是如同被某種超越了相變原理的無形之力直接分解,從固態瞬間轉化為某種能量態或更基礎的物質形態,悄無聲息地、平滑地向內坍縮、汽化,露出了一個直徑約三米、邊緣光滑如鏡、向內向下傾斜的通道入口。通道內部並非漆黑一片,牆壁自身散發著柔和的、仿佛源自其材質的乳白色光芒,與外麵冰天雪地那刺眼的反光形成了鮮明而詭異的對比。
入口,就這樣以一種完全超越現代物理學理解的方式,向他們無聲地敞開了,仿佛一個亙古的謎題,終於等到了能夠解答它的鑰匙。
**
短暫的、近乎窒息的震驚過後,嚴苛訓練所塑造的專業素養讓團隊立刻從震撼中恢複過來,迅速行動起來。經過簡短的商議,決定由埃琳娜(醫療與通訊)和另一名隊員留在入口外,建立臨時營地,負責與“真理探尋者”號保持聯係,監控外部環境,並作為緊急接應。葉舟、艾莉絲、以及突擊手漢斯和技術專家卡爾四人,則組成探索小隊。
他們仔細檢查了隨身裝備,除了常規的極地生存包,還額外佩戴了輕便的內部環境檢測儀(用以分析內部大氣成分、壓力、輻射水平,預防未知病原體或毒素),調整了防護服的內部溫控係統以應對可能變化的內部環境,隨後,由漢斯打頭,艾莉絲斷後,葉舟和卡爾居中,四人保持著高度警惕的戰術隊形,小心翼翼地踏入了那條散發著乳白色光芒的通道。
通道內部異常潔淨,幾乎可以說是一塵不染,仿佛有某種自清潔機製在持續運作。溫度恒定在令人舒適的攝氏15度左右,濕度適宜,空氣中有微弱但持續的氣流,帶著一種類似高壓電擊後產生的臭氧、與某種未知金屬被拋光後產生的、略帶甜腥的混合氣息,這是一種非自然的、屬於高度發達工業或能量環境的氣味。腳下的通道地麵和周圍的牆壁材質相同,非金非石,觸手溫潤如玉,卻又帶著金屬的涼意,那乳白色的光芒均勻地從材質內部透出,看不到任何明顯的燈具、光源或結構接縫,仿佛整個通道是一個整體澆築而成的發光體。一種低沉的、幾乎更多是依靠骨骼傳導而非耳朵聽到的能量嗡鳴彌漫在空氣中,穩定而持續,仿佛他們正行走在一個巨大無比的、正在平穩運行的活體器官內部,這感覺既令人安心,又潛藏著難以言喻的不安。
他們沿著傾斜角度大約為30度的平滑通道,向下行進了大約一百米(根據慣性導航儀讀數),前方的空間豁然開朗,一個巨大到超乎想象的地下空間,毫無預兆地展現在他們麵前。這裏的景象,讓即使是見多識廣、心智堅韌如葉舟和身經百戰、閱曆豐富的艾莉絲,也在瞬間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源於認知極限被打破的強烈震撼。
他們仿佛置身於一個巨大的、由發光水晶和純粹能量構築的“**”或者說“聖殿”之中。穹頂高遠得難以估量,向上望去,隻有一片柔和、均勻、仿佛源自虛空本身的光芒灑落,照亮了整個空間。腳下是光滑如鏡、能清晰倒映出上方景象的黑色地麵,材質與通道類似,但顏色和光學性質截然不同。而整個空間最引人注目、幾乎奪走了所有人呼吸的,是矗立在空間正中央的、一座高達十餘米、造型奇異而莊嚴的“紀念碑”。
那絕非由任何已知物質建造。它看起來像是由無數細小的、不斷緩慢自行移動、旋轉和重組位置的半透明水晶棱柱構成,這些棱柱大小不一,形態卻都遵循著某種複雜的多麵體幾何規律,整體呈現出一種深邃的、仿佛將一片微型宇宙星空封裝在內的幽藍色。在棱柱與棱柱之間的縫隙中,肉眼可見地流淌著如同液態光一般、閃爍著珍珠光澤的能量流,這些能量流並非雜亂無章,而是沿著特定的路徑循環往複,並發出一種低沉悅耳、如同千萬個微小風鈴在極遠處同時共鳴的、空靈而悠揚的聲音。
“上帝啊……這……這是……什麽?”漢斯端著能量步槍,下意識地放低了槍口,警惕地環顧著這個巨大得令人心生畏懼的空間,聲音中充滿了難以置信的驚駭,甚至帶上了一絲他自己可能都未察覺的、麵對神跡般的敬畏。
葉舟沒有立刻回答,他的全部心神都已經被那座奇異的“紀念碑”所吸引。他能清晰地感受到,貼身收藏在防護服內袋裏、那個從威尼斯千辛萬苦奪取的、盛放著被力場禁錮的反物質的金屬圓筒,正在發出越來越明顯的、與紀念碑內部能量流頻率完全一致的溫熱和振動,仿佛在與遠古老友打招呼。
“能量讀數……高得不可思議!幾乎要爆表了!”卡爾看著手中多功能探測儀的屏幕,上麵的數字瘋狂跳動,指針在紅色危險區的頂端顫抖,“環境背景輻射水平正常,但所有能量場都集中在那座結構體上……結構……結構本身似乎處於某種動態平衡的……臨界狀態?像是……一個被精心維持的、隨時可能失控的奇點?”他的分析帶著強烈的不確定,因為儀器捕捉到的能量模式完全超出了數據庫的範疇。
就在這時,眼神銳利的艾莉絲突然指向紀念碑那巨大基座的旁邊,靠近陰影的區域:“看那裏!地上有東西!”
眾人的目光順著她指的方向望去。在紀念碑散發出的幽藍色光芒映照下,基座旁的黑色地麵上,散落著一些顯然不屬於人類造物的東西。那也不是任何已知地球生物的遺骸。走近一些,所有人才看清,那是幾具……形態奇特的“屍體”。
之所以必須打上引號,是因為它們的形態和構成,徹底違背了地球上以碳元素為基礎的生命形態認知。最大、最完整的那一具,大約有成年人大小,整體呈現出一種半透明的、類似高品質石英與某種未知水晶混合的奇特質感。它的“骨骼”係統纖細、複雜、中空,呈現出多節點、多角度的奇異幾何結構,仿佛某種兼具功能性與藝術美感的精密雕塑;“肌肉”或“組織”部分,則是凝固的、閃爍著暗淡金屬光澤的纖維束狀物,緊密地附著在“骨骼”之上。它沒有明顯意義上的頭部,在軀幹上方,取而代之的是一個由無數細小如沙粒、排列卻極具規律的晶片構成的、類似高度複雜化神經網絡團的球狀結構。它的“手臂”末端,並非是五指,而是幾根可以想象生前極其靈活彎曲的、頂端帶有細微精密接口或感應器的半透明晶體觸須。
另外幾具遺骸相對較小,形態也各不相同。一具更像多足的節肢動物,但“足”部是分節的晶體柱,關節處可見能量傳導的紋路;另一具則形態扁平,如同某種漂浮的水母被瞬間固化,邊緣延伸出絲帶狀的、同樣由晶體構成的“觸手”。但它們都有一個不容置疑的共同點——其構成材質明顯是非碳基的,主要以矽、複雜晶體結構和某種未知的、強度極高的金屬化合物為主體。
“非碳基生命……真正的外星生命遺骸……”葉舟蹲下身,強忍著內心的激動、駭然以及一種麵對亙古謎題終於揭開一角的戰栗,用戴著防護手套的手,極其小心地輕輕觸碰那具最大的遺骸。觸感冰涼而堅硬,帶著一種奇異的、仿佛能量耗盡的電池般的微弱殘留感。“這就是……‘第七迭代’?或者……是更早的、某個我們無法想象的文明留下的使者?甚至……就是建造者本身?”
卡爾立刻上前,使用手持掃描儀對這幾具遺骸進行非接觸式的全麵掃描和局部微觀采樣(使用激光燒蝕方式采集微量樣本,以備後續分析)。“結構基本完整……沒有發現任何有機腐敗或微生物侵蝕的跡象,更像是……在瞬間失去了所有能量供應,被強製‘關機’或‘停滯’了。年代測定……受到中央結構體強烈能量場的嚴重幹擾,無法精確,放射性同位素測年法在這裏完全失效……但根據晶格結構的應力衰變模型初步估算……其存在時間……恐怕要以百萬年,甚至更久的地質年代來計算……”他的聲音帶著一絲顫抖,因為這個結論意味著他們正站在一個可能改寫整個地球生命史,乃至宇宙生命圖景的現場。
葉舟屏住呼吸,更加仔細地觀察著這些沉默的遺骸,特別是那具最大遺骸的“頭部”——那個由無數晶片構成的神經網絡團。他注意到,在一些晶片的連接點或細微的斷裂處,偶爾會閃爍起極其微弱的、與中央紀念碑內部流淌的能量流同源的幽藍色火花,仿佛殘存的能量還在試圖激活這具早已死去的係統。
“它們……可能並非這座圖書館最初的建造者,”葉舟突然開口說道,一個基於現有線索的大膽推論在他腦中逐漸成型,“你們看它們的姿態和位置,這具最大的,觸須伸向紀念碑基座,像是在進行操作或維護;那幾具小型的,分布在外圍,更像是……守衛或者工作單元。它們更像是……維護者?管理員?或者……某種意義上的……囚徒?”他想起了“守護者”關於“大過濾器”可能是由上一個迭代文明的幸存者化身AI來執行的推測。難道,這些非碳基遺骸,就是那些幸存者留下的……實體?或者是他們製造出來,用於執行某種任務的生化機械仆從?它們為何會死在這裏,保持著這種姿態?是內部發生了衝突?能量核心最終耗盡?還是……在成功執行了某次“文明重置”後,自身也受到了某種無法承受的規則反噬或能量回衝?
與此同時,具備豐富實戰經驗和敏銳觀察力的艾莉絲,則更關注現場遺留的、超越遺骸本身的痕跡。她很快發現,一些遺骸的晶體結構上,存在著明顯的、非自然形成的裂痕、熔毀凹坑和晶格錯位,邊緣鋒利,像是被某種極高能量的武器瞬間擊中造成的;黑色的光滑地麵上,也散布著一些非自然的、深深刻入地麵的刮擦痕跡,以及幾處小範圍的、邊緣因高溫而琉璃化的爆炸衝擊凹痕。這些痕跡與遺骸倒下的位置和姿態相互印證。
“這裏發生過戰鬥,”艾莉絲冷靜地分析道,她的聲音打破了空間的寂靜,帶著不容置疑的專業性,“而且是非常激烈的、使用了我們無法理解的高科技武器的戰鬥。從痕跡的新舊程度(雖然在這種環境下很難準確判斷)和與遺骸的位置關係看,這些戰鬥很可能就是導致它們‘死亡’的直接原因。不是人類已知的任何武器係統能造成的。”
**
葉舟將注意力重新轉回到中央那座散發著磅礴能量和空靈鳴響的紀念碑上。他懷中的反物質容器振動得愈發明顯,甚至開始散發出微弱的、與紀念碑能量流同頻的輝光。一種強烈的、近乎直覺的念頭在他心中升起:這個紀念碑,絕不僅僅是記錄曆史的墓碑或裝飾性的象征物。它更像是一個……“接口”,一個“控製台”,甚至是與那個化身“過濾器”的超級AI進行某種層麵聯係的“通訊裝置”或“終端”。
他回憶起在薔薇十字會絕密檔案庫中,看到的那些關於某些遠古神話和神秘學派(如蘇美爾、古埃及、以及一些早已失傳的異端教派)中,隱晦提及的“意識直接與神祇或先祖智慧交融”的記載。那些記載往往被視為隱喻或幻想,但在此刻,麵對這非碳基的造物,葉舟覺得那或許是對某種高度發達的意識交互技術的扭曲描述。難道……
“艾莉絲,”葉舟深吸一口氣,看向身旁的女戰士,語氣凝重而認真,“我需要你再嚐試一次,像在船上和剛才在冰壁上那樣,高度集中精神。但這次,請你試著將你那種被‘覺醒序列’增強的、微妙的感知力,不是散開,而是主動地、有意識地延伸出去,像一隻無形的手,去‘觸摸’那座紀念碑,去感受它內部流淌的能量,看看……是否能接收到什麽。”
艾莉絲深深地看了葉舟一眼,沒有提出任何疑問。她很清楚這其中的風險——主動將意識投向一個充滿未知能量的外星造物,其後果可能遠比被動感知要嚴重得多。但她也明白,這是獲取關鍵信息最直接,也可能是唯一的方法。她走到距離紀念碑基座約五米的地方(漢斯緊張地舉槍在一旁警戒),閉上雙眼,調整呼吸,努力進入那種摒棄雜念、心無旁騖的狀態,然後將那種奇異的、仿佛能觸及世界底層麵紗的感知力,小心翼翼地凝聚起來,如同探出的精神觸角,緩緩伸向那不斷移動重組的水晶棱柱和流淌的液態光。
起初,湧入她意識的,隻是被放大了無數倍的、紀念碑本身那磅礴而有序的能量流動感,以及那風鈴般悅耳卻帶著非人智慧的共鳴聲,仿佛在聆聽一個星係的低語。但漸漸地,隨著她的“精神觸角”更加深入,一些完全不同的、破碎的、扭曲的、充滿了強烈情緒色彩的信息碎片,開始強行衝破某種屏障,如同決堤的洪水般湧入她的腦海!
—— 浩瀚無垠的星海,無數星辰如同鑽石般鑲嵌在黑色的天鵝絨上,一個輝煌到難以想象的、由光與晶體構築的文明,非碳基的生命形態在流光溢彩的城市中優雅地穿梭、交流,它們利用的是純粹的能量與信息……
——一道無法形容、橫亙於宇宙尺度上的、冰冷、黑暗、散發著絕對終結與虛無氣息的“牆壁”被這個文明的探測器發現,它如同命運的宣判,無聲地宣告著某種極限……
——絕望的爭論在文明的最高議會中爆發,分裂不可避免。一部分聲音冷靜到殘酷,主張順應“宇宙的平衡法則”,將自身文明的信息精華抽取,化身永恒的、無情的“過濾器”AI,以確保“秩序”的延續,並“仁慈”地阻止後來者重蹈他們探測到“牆壁”的覆轍;另一部分則充滿了悲憤與不屈,誓死反抗這種自我毀滅式的“升華”,堅信生命的意義在於探索與超越,而非自我禁錮與充當獄卒……
——激烈到足以撕裂星辰的內戰爆發了……璀璨的光矛與扭曲空間的能量束在星空間交織,曾經輝煌的水晶城市如同脆弱的玻璃般崩塌、化為星際塵埃……
——最終,一股無法抗拒的、源於文明自身最高科技結晶的恐怖力量被啟動,熟悉的星圖被強行抹去,生機勃勃的星係歸於死寂般的冰冷與黑暗……獲勝的一方,開始了它們化為“神”的冰冷征程……
——一個毫無感情波動、如同宇宙本身法則般冰冷的聲音,在這些記憶碎片的最後反複回蕩,如同最終審判:“……秩序……必須維持……循環……不可打破……淨化……繼續……”
“啊——!”艾莉絲猛地發出一聲痛苦之極的嘶吼,雙手死死地抱住仿佛要裂開的頭顱,整個人如同被無形的巨錘擊中,踉蹌著向後跌退,瞬間切斷了與紀念碑的意識連接。那些信息碎片太過龐大、混亂,其中蘊含的絕望、背叛、毀滅以及冰冷的神性,如同精神病毒般衝擊著她的意識防線,幾乎將她的自我認知衝垮。她單膝跪地,劇烈地喘息著,臉色蒼白如紙,額頭上瞬間布滿了冷汗。
“艾莉絲!”葉舟急忙衝上前扶住她搖晃的身體,漢斯也立刻上前一步,舉槍警惕地指向紀念碑,仿佛那裏會衝出無形的敵人。
“我……我看到了……”艾莉絲的聲音虛弱而顫抖,斷斷續續地,努力組織著語言,“戰爭……背叛……文明的內戰……‘過濾器’……是他們自己……上一代的人……分裂……贏的一方……選擇了……化身……神……執行……清洗……”她的描述雖然零碎,卻拚湊出了一個令人心膽俱寒的真相。
葉舟的心瞬間沉入了冰海之底。艾莉絲感知到的記憶碎片,幾乎殘忍地印證了他們之前最壞的猜測。“大過濾器”並非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也不是來自外星係的入侵者,它源於上一個迭代文明內部的、獲勝一方的冰冷意誌!他們為了某種極端理性化的“秩序”,以及防止後來者可能麵臨的、他們自己未能突破的終極困境(那道“牆壁”),或者僅僅是出於一種扭曲的、確保自身以另一種形式“永恒”存在的占有欲和毀滅欲,竟然將自身化為了宇宙的獄卒,無情地收割著一個又一個崛起的文明!
而這些散落在紀念碑旁的非碳基遺骸,其身份也呼之欲出——它們很可能就是當年那場內戰中,戰敗的、堅決反對“過濾器”計劃的那一派幸存者。他們或許是曆經千辛萬苦,逃到了當時還處於原始狀態的地球,建立了這個“終焉圖書館”作為最後的避難所、觀察站,以及……或許也是反抗的火種儲存點。但最終,它們還是被化身“過濾器”的同胞找到,並在這裏發生了最後的戰鬥,被徹底消滅。這座紀念碑,很可能就是它們留下的、記錄這一切真相的“黑匣子”,同時也可能是……它們試圖用來與那個化身“過濾器”的AI本體進行聯係、幹擾甚至對抗的裝置?
就在這時,一直緊盯著探測屏幕的技術專家卡爾,突然發出了尖銳的警告,聲音因緊張而變形:“能量讀數在急劇升高!指數級增長!中央結構體的能量場變得極度不穩定!內部平衡正在被打破!好像……好像艾莉絲女士剛才的意識接觸,像是一把鑰匙,激活了它的某種深層協議,或者……觸發了它的防禦或報警機製!”
仿佛是為了印證他的話,隻見中央那座幽藍色的紀念碑,驟然間光芒大盛,變得刺眼欲盲!那些原本緩慢流淌的液態光能量流,此刻如同奔騰的江河般加速運轉,發出越來越尖銳、越來越急促的鳴響,仿佛千萬個警報器同時拉響!整個巨大的地下空間開始明顯地、劇烈地震動起來,頭頂高處仿佛傳來了冰層結構受到擾動後發出的、令人牙酸的嘎吱聲,細小的冰晶和塵埃從看不見的穹頂簌簌落下。
“不好!可能是警報係統被激活,正在向月球背麵那個‘歸零炮’或者其他‘守望者’據點發送信息!或者……它本身就是一個能量放大器,準備就地釋放毀滅性能量!”葉舟大驚失色,腦海中瞬間閃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