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54章 瞎貓碰上死耗子

字數:3731   加入書籤

A+A-


    許大海這話一出口,大家夥都愣住了。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終將目光都投到了陳川的身上。
    陳川白了眾人一眼:
    “我…”
    陳川話還沒說完,卻見陸小曼抱著本書跑了出來。
    “我知道!我這本書上有寫。”
    她一邊朝這邊而來,一邊開始念:
    “黃唇魚,屬石首魚科,性喜溫畏寒……通常棲息於水深五十至七十米之近海底層泥沙質或礁石海域……”
    她念到這裏,特意停頓了一下,抬起頭,明亮的眼睛看向陳川,“川子你看,書上說了,水深五六十米,喜歡在渾水和有逆流的地方!”
    陳川看著妻子認真的模樣,又掃了一眼她書上那娟秀的筆記,微笑地點了點頭:
    “對,黃唇魚就喜歡生活在這種地方,底質要軟泥或者沙底,水得渾點,有水流攪動最好,溫度也得合適。”
    “它們尤其喜歡待在海床有起伏的地方,方便藏身和覓食。”
    陸小曼頓時瞪大了眼睛,有些驚訝:“川子,這些…你都知道?”
    她本以為自己是找到了關鍵信息來幫忙,沒想到丈夫似乎早已了然於胸。
    陸有業幾人也是投來了疑惑的目光。
    要說大黃魚,會捕撈的可不少。
    但就剛陸小曼說的那一段話,就連學問最深念過初中的劉水生也有不少詞都第一次聽說。
    結果陳川不僅接上了話,還說得這麽篤定,這麽詳細?
    陳川沒有直接回答陸小曼的疑問,隻是給了她一個放心的眼神。
    繼續帶著微笑,開始翻動自己帶回來的東西:
    “黃唇魚大黃魚,別看就差了一個字。”
    “但習性卻差別很大。”
    “所以這次我準備了纜繩鉤和樽海鞘。”
    陳川剛把東西拿出來,趙老五就立即撲了過來。
    趙老五一爪子扒住陳川手裏的纜繩鉤:
    “哎喲!我咋就沒想到這茬!用網?那不是瞎胡鬧嘛!”
    他這一嗓子,把陸有業幾人都喊了過來,圍著地上的纜繩鉤和裝著樽海鞘的鐵桶直瞅。
    趙老五蹲下身,粗糙的手指順著纜繩上的倒刺劃了劃,抬頭衝眾人解釋:
    “你們想啊,黃唇魚待的地方是啥?五六十米深的軟泥底,還有礁石!
    咱平常撈大黃魚用的流刺網,往那底下一放,網腳準得纏礁石上,要麽就陷進泥裏,到時候網都收不回來,還咋捕魚?”
    陳川蹲下身,從鐵桶裏捏起一隻半透明的樽海鞘,遞給旁邊的許大海:
    “不光是底質的問題。黃唇魚比大黃魚精貴,也更警覺,網一進水,水流動靜大,它早順著泥縫鑽沒影了。”
    這纜繩鉤的法子,還是陳川上一世從一位老漁民嘴裏得來的。
    別看河口村人不少,但是沒有知道這黃唇魚需要用纜繩鉤。
    基本都是瞎貓碰上死耗子。
    網魚的時候撞上的。
    這纜繩鉤不一樣,隻要掛著樽海鞘順著船舷慢慢往下放,鉤尖貼著軟泥走,隻要它敢咬鉤,倒刺一掛,跑都跑不了。
    而且這纜繩粗,就算勾到礁石,慢慢拽也不容易斷。
    要是用網,稍微掛住點礁石,一使勁網就破了。
    85年這時候,海裏的黃唇魚本就少,要是用網瞎折騰,不光撈不著魚,還得把這片海域的魚都驚跑。
    所以陳川這次的目的就是,用纜繩鉤,一人管一根繩,精準找魚窩。
    隨著,陳川將自己的計劃以及這纜繩鉤的優勢說完。
    眾人都是紛紛點頭。
    無一不再次刷新對陳川的認知。
    “我說川哥,你知道的那麽多,咋還把船賣了啊!”
    許大海哪壺不開提哪壺。
    趙老五瞪了他一眼道:
    “你老子抓魚本事差?不還是把漁船給送上了賭桌?”
    許大海撓了撓頭:“確實!都是那李龍和李虎太不是東西了!”
    話音剛落,突然兩道人影闖了進來。
    不是別人,正是剛才許大海提到的李龍和李虎。
    兩人比之前遭遇海盜時精神了不少。
    雖然比不了最開的那副高傲,可此刻那骨子精氣神卻是回來了不少。
    “喲嗬,嘮嗑訥?”
    李龍目光四處掃了掃,最終落在了陳川的身上。
    “川子,聽說你昨晚弄了不少大黃魚?不知道有沒有上斤兩的公黃魚啊?”
    “我不要魚肉,隻要魚鰾,價格你放心,好商量。”
    李龍帶著笑,但姿態可不低。
    一股子老子賞你大生意的模樣。
    陳川見狀甚至都不想搭理,轉頭就開始往家裏走。
    “行了,大家都散了吧!我先回去歇著了。”
    頓時,陸有業幾人開始挪動步子,但卻沒有離開。
    隻是待在一旁冷冷注視著兩人。
    麵對眾人的無視,李虎咬的後槽牙咯吱作響。
    自從被陳川坑了那批老皺紋盤鮑後,他們兩兄弟就開始走下坡路。
    在周廣財那吃了癟不說,回來想找王六子,卻是根本找不見了人。
    後來又差點死在了海上。
    “別上頭。”李龍看了眼李虎,上前拉住了前腳已經踏入門檻的陳川。
    “川子,別急著走,這回真是大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