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 垂涎三尺
字數:5024 加入書籤
一億三千萬兩白銀,五百萬石糧食。
這個數字,是共和國過去十年財政收入的總和。
而這,還僅僅是京城這些官員們,刮出來的油水。
要是把全天下的貪官汙吏都算上。
那將是一個,足以讓神明都為之嫉妒的恐怖數字。
劉啟很滿意這個結果。
他當場宣布,所有主動“捐款”的官員,都可以官複原職,既往不咎。
這個決定,讓那些剛剛還心如死灰的官員們,瞬間就活了過來。
他們一個個感激涕零,山呼王爺英明。
仿佛劉啟不是那個剛剛搶了他們所有錢的強盜。
而是那個寬宏大量的救世主。
人性,就是這麽的犯賤。
隻有讓他們體驗過地獄的絕望,他們才會懂得天堂的美好。
劉啟這一手恩威並施,玩得是爐火純青。
不僅把錢搞到手了,還順便收服了一幫對他感恩戴德的走狗。
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有了錢,有了糧,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了。
劉啟立刻下達了一係列的命令。
開倉放糧,賑濟災民。
減免賦稅,與民生息。
興修水利,發展農桑。
整頓吏治,嚴懲貪腐。
每一條,都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
這些政令,在那些被他“借”來了錢的官員們的全力推行下。
以一種前所未有的速度,傳遍了整個共和國。
一時間,整個國家都沸騰了。
所有的百姓,都在歌頌著鎮國武成王的功德。
他們甚至自發地,為劉啟修建了生祠,日夜供奉。
在他們心裏,劉啟已經不是凡人。
而是上天派下來,拯救他們於水火之中的神明。
劉啟的聲望,在短短幾天之內,就達到了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巔峰。
哪怕連那個高高在上的皇帝,如今也隻能被他比下去。
至於劉啟,把一切政務都處理妥帖以後。
突然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徹底當上了甩手掌櫃。
把那些麻煩事、吃力不討好的活計,完全推給了蘇勳和孔融。
自己卻帶著崔鶯鶯,回到下溪村,享受一片溫存與安寧。
他非常清楚,奪取天下要靠自己一腔鐵血和果敢決斷。
可若真想要治理好這江山,則隻能倚仗那些各有專長的能人。
蘇勳管著錢糧,孔融懂百姓冷暖。
光憑這兩人,打理這片江山已足夠井然有序。
他自然清楚,自己的角色不是參與細節,而是牢牢握緊大方向該往哪走。
還有那支唯一掌控於手的強軍,這一切就無比安心。
沒多久,劉啟的身影再一次走到下溪村的村口。
就見趙含嫣和趙如煙早就在那兒等星星似的望著小路。
巧的是,兩人的眼底都有還沒褪去的紅暈。
其實前些天京裏發生的天大亂子,她們全都略知一二。
她們心裏明白,自己的男人正在外頭下著讓人無法想象的賭注。
說不擔心是假的,可更多的是,替他感到光榮。
這些女人哪會在乎他成了隻手遮天的王侯。
真正讓她們害怕的是男人會變成孤單的殘影。
“夫君,這次總算回來了啊。”
一道身影從左側,一個聲音從右,倆人同時飛進劉啟的懷裏。
她們身上熟悉的暖意和香氣,幾乎把這個久戰官場的男人的心都溶化了。
臂彎裏,緊緊擁住這共度風雨的二人。
不由自主,他的嘴角浮上少有的柔和笑意。
“嗯,這次回來了。”
有時候想一想,無論權勢有多滔天,取得了頂天立地的威望。
這裏溫柔燈火常在之處,才算是真正的歸宿。
或者說,人的一切奮鬥,也終歸隻是為了這種守候。
深夜,等所有情緒都歸於平靜。
趙含嫣和趙如煙窩在劉啟懷裏,像兩隻慵懶乖巧的小貓。
臉頰還殘留著淡淡的紅霞,看著楚楚動人又惹人憐愛。
“夫君,你走了一趟又一趟,這回還得離開嗎?”
趙含嫣的指尖輕輕劃過那結實的胸膛,有點遲疑也帶點求知的溫柔。
其實她心裏的憂慮和情意,又怎麽會瞞得住無人聽懂?
她總感到害怕,那叫“天下”的巨大誘惑,會徹底帶走眼前這個人。
“這回不去了。”劉啟抬手,輕柔地在她額頭落下一吻。
“起碼沒等到你們給我多添幾個胖娃娃,這家門我絕不邁出去。”
他的話讓趙含嫣和趙如煙的臉頰燙紅,連耳根都染上了粉色。
羞澀與欣喜擠滿心頭,倆人一頭埋進他懷裏,這下終於不敢直麵這份柔情了。
“誰…誰要給你生了,不知羞。”
趙如煙的聲音,細若蚊吟。
卻充滿了無盡的嬌嗔和甜蜜。
劉啟哈哈一笑,翻身將兩女重新壓在身下。
“不生,可由不得你們。”
一時間,滿室皆春。
當劉啟從溫柔鄉中醒來時,天已經大亮了。
他伸了個懶腰,隻覺得神清氣爽,渾身充滿了用不完的力氣。
溫柔鄉是英雄塚,這話果然不假。
但有時候,它也是最好的充電器。
就在他準備起床的時候,門外,傳來了崔鶯鶯的聲音。
“主人,歐洲那邊,來消息了。”
劉啟的眉頭微微一挑,他穿好衣服,走到外麵的書房。
崔鶯鶯已經將一份加密電報,遞到了他的麵前。
電報是戴維·洛克菲勒發來的。
內容很簡單,他和阿爾瓦公爵,已經成功回到了歐洲。
並且,已經按照劉啟的吩咐,開始布局了。
戴維利用洛克菲勒家族的龐大財力,和遍布整個歐洲的情報網絡。
開始瘋狂地,在輿論上,渲染共和國的強大和富饒。
他把共和國,描繪成了一個,遍地是黃金,人人如龍的天堂。
把劉啟,塑造成了一個,英明神武,堪比神明的東方君主。
同時,他又不動聲色地,透露出了一點點,“死神”武裝直升機,和“白磷彈”的威力。
當然,他沒有說得太詳細,隻是用一種,極其誇張和模糊的春秋筆法。
來描述那兩場,堪稱降維打擊的屠殺。
這種半遮半掩的描述,反而更能勾起人們的好奇心和恐懼感。
一時間,整個歐洲的上流社會。
都對那個神秘的東方帝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他們一邊,對共和國的富饒,垂涎三尺。
一邊,又對共和國的武力,感到了深深的忌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