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背井離鄉
字數:4551 加入書籤
把他們內心最深處的懦弱和無能,赤裸裸地擺在了太陽底下。
孔穎達的臉色,一瞬間變得慘白。
他張了張嘴,想反駁,卻發現自己一個字也說不出來。
因為劉啟說的,全都是血淋淋的現實。
在過去的幾百年裏,麵對匈奴的騷擾。
他們這些所謂的國家精英,確實除了無能的抗議和屈辱的進貢之外,什麽都沒做過。
是他們,用所謂的仁德,喂飽了北方的狼。
也是他們,用所謂的王道,把無數的邊關百姓,推進了萬劫不複的深淵。
“你跟我說,要善待匈奴遺孤,要用仁德化解仇恨。”
劉啟的嘴角,勾起了一抹極度輕蔑的冷笑。
“那我再問你,農夫和蛇的故事,你沒聽過嗎?”
“不是我的族類,心思必定不一樣,這個道理,難道還要我來教你?”
“今天我放了他們,將來他們肯定會卷土重來。”
“到時候,誰來替那些因此而死的無辜百姓負責,是你嗎?”
“你所謂的仁德,不過是對敵人的縱容,是對自己國民的殘忍。”
“你所謂的王道,不過是建在無數屍骨之上,自欺欺人的空中樓閣。”
“像你這樣的人,手不能提肩不能挑,治國沒方法。”
“安邦沒策略,除了會耍嘴皮子,誇誇其談,什麽用都沒有。”
“我大晉的江山,要是交到你們這些人的手裏,亡國也就不遠了。”
劉啟這番話,已經不能用誅心來形容了。
這簡直就是把孔穎達和他所代表的整個儒家思想。
按在地上,用最粗暴的方式,來回地碾壓。
他徹底否定了儒家思想存在的意義,把它貶得一文不值。
這對於一個把畢生心血全部傾注在儒學上的老人來說,甚至比直接處死還讓人絕望。
“你——你……”
孔穎達顫抖著手指著劉啟,整個人止不住地發抖,嘴巴張了張,卻一個字都擠不出來。
劇烈的壓抑讓他胸口像被石頭壓住,緊接著喉頭一陣腥甜。
血沿著嘴角溢了出來。整個人僵硬地倒在地板上。
“孔大人!”
有幾名文官驚呼著趕緊衝上前,將他扶住。
片刻之間,原本肅然的大殿亂成了一團。
而劉啟神色依舊,就像他早就料準了這一幕會發生,並無意外的意思。
其實他的目的,也正是為了這般效果。
深知對付這些死抱道德說教的舊儒士,沒必要花時間與他們爭辯。
想要讓他們臣服,隻有用最強硬、最徹底的方式,連根拔起他們引以為傲的一切。
到那時這些人才會從心底感到害怕,明白哪怕再多辯駁,也隻會自取其辱。
此刻他已經決意要讓天下人看看,這個時代隻用實力說話。
無論出身背景,有任何頂嘴、抗拒的想法,結局都隻會是硬生生地被鎮壓。
弟子們慌亂地把孔穎達抬下去,沒人知道老人還能不能挺過來。
一下子,大殿的氣氛沉悶壓抑得令人幾乎喘不過氣。
剩下那些常日裏自詡清流的文臣。
此刻麵麵相覷,一個比一個沉默,沒有哪怕一句附和。
場間所有人望向劉啟的目光已全是畏懼,仿佛麵對讓他們陌生又敬畏的猛獸。
經曆方才這一幕,誰都清楚,僅靠所謂的秩序和道德規範,根本威懾不了眼前的人。
他的狠厲果決遠超他們以往的認知,光是遵循禮義已不足以與之對抗。
如今試圖講仁義道德,隻會比踩在他腳下還要羞辱。
短暫的寂靜中,劉啟毫無掩飾地點頭。
腦海裏閃現滿足的念頭,總算見到了想要的境地。
環視四周,他淡然啟口解說:“北方事務,已有具體安排。”
“自即日起,原本屬於匈奴牧民的土地,將被正式劃歸至大晉版圖,設立北疆行省。”
“行省下設一百零八個墾殖區,都要建設新城。”
“我將從內地遷移三千萬百姓到北疆定居開墾。”
“遷來的百姓,每戶分一百畝田,免十年徭賦。”
“同時,我下令,所有繳獲的匈奴女人,作為賞賜,歸將士們分配。”
“鼓勵他們與匈奴女子成婚、生子。”
“我要在最短時間,讓漢人的血脈紮根這片草原。”
“讓這裏成為我們大晉不可分隔的國土。”
劉啟說完,朝堂瞬間氣氛大變。
此前對匈奴的戰爭隻是單純的征討。
現在,他提出的北疆開發,直指整個民族的文化及血脈的重組同化。
他的意圖已經昭然若揭。
他不僅要占領那片土地,還要把那片土地上所有屬於匈奴的印記,都給徹底地抹掉。
讓他們的語言,他們的文化,他們的血脈,都徹底消失在漢文明的汪洋大海裏。
這種做法,比直接的屠殺來得更加徹底,也更加“殘忍”。
一些思想還停留在舊時代的文官,聽完之後,隻感覺一陣天旋地轉,幾乎快要站不住了。
他們無法想象,一個君主,竟然能這麽赤裸裸地把這種近乎野蠻的殖民政策,當成國策來公開宣布。
這在他們看來,簡直就是大逆不道。
然而,這一次,卻再也沒有人敢站出來反對。
孔穎達的下場,還擺在那兒呢。
他們可不想成為下一個被活活氣死的倒黴蛋。
更重要的是,劉啟提出的這個計劃,雖然在道德上看起來很有問題。
但裏麵蘊含的巨大好處,卻讓很多人都無法拒絕。
三千萬人的大遷移,一百多座新城市的建立。
這背後代表著多麽龐大的商業機會。
在場的商部官員和那些跟商界關係密切的官員。心裏都跟明鏡似的。
修路、建房、運輸、物資供應,這裏麵的每一項。
都是一個能讓人賺得盆滿缽滿的大蛋糕。
而那些軍方將領們,更是個個眼睛放光。
分土地、分女人,這可是自古以來,對有功將士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賞賜。
劉啟的這個決定,很快就讓那些驕橫慣了的手下將領,對他更加信服。
而對底層士兵和即將遷徙的百姓來說,也是極大的誘惑。
一百畝地,還有十年免稅,對於一直靠種地為生的農戶,這等於是天上掉餡餅。
這足夠讓無數人甘願放下一切,背井離鄉,隻為追逐一絲生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