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章 砸了他們鐵飯碗
字數:4403 加入書籤
就這樣,大晉東印度公司、大晉美洲公司、大晉非洲公司相繼成立。
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的武裝和地盤,像一個個小王國。
但他們的命脈都掌握在皇帝手裏,因為軍火要從朝廷買,賺的錢要用龍元結算。
這套體係運轉起來後,大晉的財富以幾何級數增長。
到了三年,大晉的歲入已經達到了恐怖的十億龍元。
要知道,之前最好的年景,歲入也不過千萬兩白銀。
有了錢,劉啟開始大規模投資基礎建設。
修鐵路,建工廠,辦學校,整個帝國都在飛速發展。
特別是教育,劉啟投入了巨資。
“朕要讓每個孩子都能上學,不分貧富,不分男女。”
這個政策一出,舉國歡騰。
天下百姓真就沸騰了,家裏有娃娃的都感覺日子有了天大的奔頭。
過去讀書那是士族老爺們的特權。
尋常人家的孩子能認得自己名字都得算祖上燒了高香。
如今可不一樣了,攝政王府直接下了明文。
所有到了年紀的娃娃,不分男女,全都能進官學。
不但分文不取,每天還供一頓飽飯。
這種日子在以前連做夢都不敢想,簡直是神仙待遇。
一時間劉啟在民間的聲望漲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不少百姓家裏都開始給他立長生牌位。
這事兒放任何朝代都算得上潑天功績,史書上怎麽吹捧都不過分。
可天底下的事兒從來就不是一邊倒的,有人笑就有人哭,有人舒坦就有人恨得牙根癢癢。
百姓是高興了,那幫靠著知識壟斷騎在所有人頭上。
作威作福幾千年的士族門閥,徹底炸了鍋。
這已經不是動他們蛋糕那麽簡單,這純粹是把他們吃飯的家夥連鍋都給端了。
他們賴以生存的根基,說白了就是那套“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老規矩。
靠著壟斷教育和知識,再通過科舉掌控朝廷,形成一個水潑不進的利益圈子。
他們說了算誰能念書,念什麽書,誰又能當官,當什麽官,這才是他們權力的命根子。
現在劉啟這麽一搞,把讀書的權利撒給了天下所有人,這怎麽得了。
以後泥腿子的後代也能讀書認字,那他們這些士族子弟的優越感從哪找補。
要是老百姓都開了智,懂了道理,他們還怎麽去糊弄和壓榨,怎麽維持自己高高在上的體麵。
這簡直比直接殺了他們還讓人難受,等於掘了他們的祖墳斷了他們的香火。
一瞬間,整個大晉的士族階層,無論是一方盤踞的千年望族,還是剛剛發家的地主老財。
全都史無前例地擰成了一股繩,把矛頭死死對準那個在他們眼裏倒行逆施敗壞綱常的攝政王劉啟。
沒錯,攝政王,不是皇帝。
當今皇上才八歲,還是個什麽都不懂的娃娃。
真正說了算的,是這位用鐵血手腕擺平了國內外所有麻煩的攝政王。
也恰恰因為他不是皇帝,這幫人才找到了一個自以為是的道德高地來發動攻擊。
你劉啟再牛,功勞再大,終究是個臣子,你做的事就得按祖宗的規矩來。
你現在推的這些新政,有哪一樣是合乎祖宗法度的。
女人上學,工農認字,不考經義,在他們看來就是陰陽顛倒,倫理敗壞。
這種事別說你一個攝政王了,就是真皇帝在這兒。
他們這些讀聖賢書的也有責任站出來以死相諫。
一場醞釀已久的滔天風暴,就這麽在京城悄悄地匯集起來。
這天,劉啟正在攝政王府,聽著新成立的皇家科學院院長的匯報工作。
這個院長不是外人,正是之前一直跟在他身邊的趙如煙。
劉啟這道破格提拔的命令,不知讓多少人驚掉了下巴。
一個女人,還是個沒什麽根基的女人。
居然執掌帝國最重要的科研命脈,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但劉啟從不在乎這些,他用人從來隻看本事,不管出身更不問男女。
趙如煙也的確沒叫他失望,短短三年,就把科學院上下打理得有聲有色。
在他的親自指點下,什麽蒸汽機內燃機,甚至連最原始的發電機都一個個問世了。
“王爺,按照您的圖紙,我們已經造出了一批交流發電機。”
“雖然功率還非常小,但也足夠點亮整座王府。”
趙如煙的聲音裏透著一股子興奮,她身後那幾個老學究也是一個個滿麵紅光。
他們都是劉啟從民間搜羅來的能工巧匠。
過去被人瞧不起,覺得是不入流的“術”,如今卻成了帝國的頂梁柱。
“很好,電力是下一場工業革命的核心,必須死死攥在自己手裏。”
劉啟點點頭,他對這個進度相當滿意。
“還有,新教材的編纂進度如何了?”
一提到這個,趙如煙的臉色就稍微嚴肅了些。
“基礎的數理化教材都弄好了,地理和生物也快要收尾。”
“但這些東西要怎麽跟科舉考試掛上鉤,恐怕會激起非常大的反彈。”
她很明白,這套全新的知識體係跟傳統的儒家經典完全是兩個路子。
真要全麵推行就等於把過去幾千年的教育根基都給否定了,那幫讀書人怕不是要跟劉啟玩命。
“反彈?一群抱著幾本爛書不撒手的老頑固而已,朕就是要讓他們看清楚,時代已經變了。”
劉啟的語氣聽著平淡,卻透著一股不容置疑的霸道。
“傳我的命令,從明年開始,科舉考試廢除所有經義策論,隻考數理化天地生。”
“所有新開的官學,也必須拿這套新教材當唯一標準。”
這道命令隻要發出去,就等於正式向整個士族階層開戰。
趙如煙還想再勸幾句,王府侍衛卻急匆匆地跑來稟報。
“王爺,國子監祭酒,當朝太傅楊士道,帶著三千太學生,正跪在王府門外請願。”
劉啟眉毛輕輕一挑,躲不過的終究還是來了。
這個楊士道正是他小時候的啟蒙老師,三朝元老,門生故吏遍布朝野。
可以說是整個大晉文官集團的定海神針,就連劉啟見了他,也得客客氣氣地喊一聲老師。
之前在朝堂上因為南洋封王的事,他就領頭鬧過,結果被劉啟一套金融霸權理論說得沒話講。
當時他雖然表麵上認了,可劉啟很清楚,他骨子裏那套東西壓根就沒動搖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