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四章 通過考試,證明你有一技之長
字數:5368 加入書籤
但劉啟很清楚,科技是一生產力。
要想讓大晉真正強大,必須掌握最先進的科技。
而要掌握科技,就必須有人才。
全世界的人才,不管是哪國人,隻要有本事,他都要。
三個月後,科技博覽會如期舉行。
來的人,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
不僅有泰西的科學家,還有大食的數學家,天竺的天文學家。
甚至還有從美洲來的植物學家。
他們帶來了各種各樣的發明和發現。
蒸汽機的改進版,能效提高了一倍。
新型的紡織機,產量是舊式的十倍。
還有各種化學製品,醫療器械,農業技術。
劉啟親自參觀了每一個展台,跟每一個科學家交流。
他的專業知識,讓這些科學家都感到驚訝。
一個東方的統治者,竟然對西方的科學了如指掌。
不僅如此,他還能提出很多建設性的意見。
“你這個蒸汽機,如果把汽缸改成這樣,效率還能提高。”
“你這個化學反應,如果加入催化劑,速度會快很多。”
“你這個望遠鏡,如果用這種玻璃,能看得更遠。”
每一個建議,都讓科學家們茅塞頓開。
他們這才明白,這個年輕的攝政王,不僅是個政治家,軍事家。
更是一個真正的科學家。
“諸位,朕誠摯地邀請你們,加入大晉科學院。”
“朕可以給你們最好的待遇,最好的實驗條件。”
“最重要的是,朕給你們自由。”
“你們可以研究任何你們感興趣的東西,朕不會幹涉。”
“朕隻有一個要求,你們的成果,要首先用於大晉。”
這個條件,太誘人了,在歐洲,科學家的地位並不高。
很多人還被教會迫害,被當成異端。
而在這裏,他們受到了最高統治者的重視和尊重。
還有豐厚的待遇和自由的研究環境,幾乎所有人都動心了。
最後,有一百多位科學家,決定留在大晉。
這其中,不乏一些在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有了這些人才,大晉的科技發展,又上了一個台階。
鐵路越修越多,工廠越建越大。
電報線路遍布全國,電燈開始在大城市普及。
甚至,劉啟還開始研究無線電通信。
雖然技術還很原始,但已經能在短距離內傳遞信息。
這些變化,讓整個世界都感到震驚。
原本被認為是落後的東方大國,竟然在短短幾年內,就變成了科技強國。
泰西各國坐不住了。
他們派出使節,想要跟大晉建立更緊密的關係。
說白了,就是想偷學大晉的技術。
劉啟來者不拒,“想學可以,拿東西來換。”
“黃金,白銀,礦產,土地,什麽都可以。”
“隻要價錢合適,朕什麽都賣。”
這就是劉啟的高明之處。
技術是可以賣的,因為技術會更新。
今天賣給你的,明天就過時了。
而你給我的資源,卻是實實在在的。
就這樣,大晉通過技術貿易,又賺了一大筆。
國庫裏的錢,多得都不知道怎麽花了。
“陛下,要不要減稅?”
李明建議道,現在國庫這麽充實,可以讓利於民。
“減稅?不,朕有更好的主意。”
劉啟神秘地笑了笑,“朕要建立全民福利製度。”
“免費醫療,免費教育,養老金,失業救濟。”
“讓每一個大晉人,都能有尊嚴地活著。”
這個想法,太超前了,連李明這樣的新派官員,都覺得不可思議。
“陛下,這得花多少錢啊。”
“錢?朕最不缺的就是錢。”劉啟豪氣地說道。
“而且,這不是花錢,是投資。”
“百姓生活有保障,就會更努力地工作,創造更多的財富。”
“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將來就會成為國家的棟梁。”
“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國家富,則、民富;民富,則國更富。”
這個道理,李明聽懂了,但他還是擔心。
“可是,陛下,如果人人都有保障,會不會養出一群懶人?”
“這個朕也想到了。”劉啟早有準備。
“福利是保底,不是養懶,想要過好日子,還得自己努力。”
“而且,朕會建立嚴格的審核製度。”
“真正需要幫助的,一定幫,裝窮騙錢的,嚴懲不貸。”
就這樣,大晉成了世界上建立全民福利製度的國家。
消息傳出去,全世界都瘋了。
免費看病,免費上學,老了有養老金,失業了有救濟金。
這簡直就是人間天堂啊,無數外國人,想方設法要移民大晉。
但劉啟設置了很高的門檻。
“想成為大晉人,可以。”
“但必須通過考試,證明你有一技之長。”
“還要宣誓效忠大晉,遵守大晉法律。”
“最重要的,要認同大晉文化,說漢語,寫漢字。”
即便如此,還是有很多人願意來。
因為跟大晉比,他們自己的國家,簡直就是地獄。
就這樣,大晉吸引了全世界的人才。
科學家,工程師,醫生,教師,各行各業的精英,都往大晉跑。
人才的聚集,又推動了大晉的發展,形成了一個越來越強的正向循環。
五年後,大晉已經成了毫無爭議的世界一強國。
領土橫跨亞歐美三大洲,人口超過五億。
工業產值占全世界的一半,軍事力量更是獨步天下。
陸軍有一百萬,全部裝備現代化武器。
海軍有五百艘戰艦,其中包括剛剛下水的鐵甲艦。
空軍,對,劉啟連空軍都搞出來了。
雖然隻是一些簡陋的飛艇和滑翔機。
但已經能夠執行偵查和轟炸任務。
麵對如此強大的大晉,其他國家隻能俯首稱臣。
龍元成了世界貨幣,漢語成了世界通用語言。
大晉的法律,成了國際法的基礎。
劉啟,這個從未稱帝的攝政王。
成了實際上的世界之王,但他並不滿足。
因為他知道,這隻是開始,真正的工業革命,還沒有到來。
電氣時代,信息時代,還在遙遠的未來,他要做的還有很多很多。
“陛下,您真的不打算稱帝嗎?”
這天,張居正又一次問起這個問題。
劉啟已經統治大晉十年了,小皇帝劉宏早就病死了。
皇位空懸,隻有一個攝政王,這在禮法上,總歸說不過去。
“張大人,朕問你,皇帝這個稱號,對朕還有意義嗎?”劉啟反問道。
張居正想了想,搖了搖頭,確實沒有意義了。
全世界都知道,劉啟就是大晉的最高統治者,叫不叫皇帝,沒有區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