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一章 立於不敗之地

字數:4731   加入書籤

A+A-


    “那些王公貴族就算想煽動他們來反抗我們,恐怕也是有心無力了。”
    “因為沒有人會跟自己的生活過不去。”
    “我們不僅要用商品占領他們的市場,更要用生活方式去同化他們的人民。”
    “等到他們的百姓都離不開我們大晉的商品時。”
    “那片土地,也就離不開我們了。”
    顧炎武這番話雖然沒有劉啟說得那麽宏大。
    但卻更加的一針見血。
    他用最樸素也最直接的商業邏輯,完美地解答了楊博提出的那個看似無解的難題。
    讓在場的所有官員都感到了一陣脊背發涼。
    他們發現,原來這些他們一向看不起的商人。
    腦子裏想的東西竟然是如此的可怕。
    殺人不用刀,誅心不見血。
    這種用利益去腐蝕,用生活去同化的手段,比直接用軍隊去征服還要歹毒一百倍。
    劉啟的臉上終於露出了發自內心的笑容。
    他知道自己沒有選錯人。
    這個顧炎武天生就是幹這個的料。
    他就是一把最鋒利的刀,足以幫自己劈開通往世界之巔的所有障礙。
    “好,說得好。”
    劉啟站起身親自走下台階,將顧炎武扶了起來。
    “從今天起,你就是我大晉的海外貿易總署署理大臣,官居一品,位同三公。”
    “朕給你最高的權力,給你最大的支持。”
    “朕隻要你,給朕一個結果。”
    “臣定不負陛下所托。”
    顧炎武的聲音已經帶上了一絲激動到難以抑製的顫抖。
    他知道,從這一刻起他的人生將徹底被改寫。
    整個大晉的,不,是整個世界的曆史,也將因為他而翻開全新的一頁。
    而那些跪在地上的老臣們則徹底地陷入了絕望。
    他們知道一個屬於他們士大夫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一個由皇權和商業資本所共同主導的全新的,也是他們完全無法理解的時代。
    已經來臨了。
    他們就像一群被遺棄在沙灘上的前朝遺老,隻能眼睜睜地看著時代的巨輪從他們身上無情地碾過。
    而他們連一絲反抗的力氣都沒有。
    退朝之後,劉啟單獨留下了顧炎武。
    君臣二人在禦書房裏又密談了整整一個下午。
    沒有人知道他們具體談了些什麽。
    隻知道當顧炎武從禦書房裏出來的時候,他的臉上帶著一種近乎狂熱的興奮。
    而他的手裏還多了一樣東西。
    一張由皇家銀行簽發的,額度為十億龍元的空白支票。
    劉啟給了他前所未有的信任和支持,甚至允許他先斬後奏。
    顧炎武也沒有辜負這份信任。
    他回到江南之後,立刻就展現出了他雷厲風行的一麵。
    三天之內,他就從江南商會裏抽調了上千名精兵強將,組建起了海外貿易總署的草台班子。
    七天之內,他就製定出了一套詳盡到每一個細節的,針對泰西各國的“貿易戰”計劃。
    半個月後,一批滿載著大晉各種廉價商品的船隊。
    就從鬆江府的港口揚帆起航,浩浩蕩蕩地駛向了遙遠的泰西大陸。
    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正式打響。
    而此時的劉啟卻好像把這件事給忘了。
    他沒有再過問海外貿易總署的任何事情,而是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另一件事情上。
    能源動力研究所,也就是內燃機的研發。
    在他看來,商品傾銷、資本輸出這些都隻是術的層麵。
    真正能夠決定一個國家一個文明最終高度的,還是科技。
    隻有掌握了最核心的科技,才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而內燃機就是開啟下一個科技時代的鑰匙。
    誰先掌握了它,誰就掌握了未來,研究所裏,氣氛緊張而又熱烈。
    阿利斯泰爾那群泰西頂尖的科學家,現在已經徹底成了劉啟的狂熱信徒。
    他們每天都像打了雞血一樣,圍在劉啟的身邊,聽他講解那些超越時代的物理和化學知識。
    每一個公式、每一個定律都為他們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
    讓他們對自己過去所學的那些東西產生了根本性的懷疑。
    “老師,我還是不明白,為什麽燃料的壓縮比越高,發動機的熱效率就會越高?”
    年輕的羅伯特舉著手裏的設計圖,滿臉困惑地問道。
    這個問題已經困擾了他好幾天了。
    按照傳統的理論,過高的壓力應該會導致能量的損耗才對。
    劉啟沒有直接回答他,而是在黑板上畫下了一個坐標係。
    “你看這個壓容圖。”
    他用粉筆在圖上畫出了一條封閉的曲線。
    “這代表了一個理想的奧托循環。”
    “根據熱力學第一定律,係統在一個循環過程中對外所做的淨功,等於係統從外界吸收的淨熱量。”
    “也就是這條曲線所包圍的麵積。”
    “而提高壓縮比,就相當於在保持吸熱量不變的情況下增大了這個麵積。”
    “所以循環的淨功就會增加,熱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劉啟的講解深入淺出,清晰明了。
    羅伯特瞬間就茅塞頓開,“我明白了,我明白了。”
    他興奮地大叫起來,“原來是這樣,我怎麽就沒想到呢。”
    “老師,您真是個天才。”
    其他人也紛紛投來了敬佩的目光。
    在他們眼裏劉啟已經不是一個君主,而是一個無所不知的科學之神。
    然而,就在這片和諧的學術氛圍中,卻有一個不和諧的聲音響了起來。
    “恕我直言,殿下。”
    開口的是一個新來的,來自法蘭西的化學家,拉瓦錫。
    這個人在化學上的地位,相當於物理世界的牛頓那樣頂尖。
    整個元素周期表概念,正是由他一手打造出來的。
    在這些泰西來的學者當中,他也是剩下最後一個還沒被劉啟 “勸服” 的家夥。
    “您剛剛講的那個理論,聽起來是天衣無縫,可惜忽略了一個最基礎的環節。”
    “具體是什麽問題?”
    劉啟來了興趣,盯著他直接開問。
    “爆震。”拉瓦錫一字一頓地說出口。
    “我研究時發現,隻要燃料和空氣在氣缸裏混合得太厲害,一壓過頭,就很容易自己點起來。”
    “這玩意一旦自燃,衝擊力特別大,分分鍾就能把發動機炸成廢鐵。”
    “這個情況,就是我們常說的爆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