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七章 誰說女子不如男
字數:4948 加入書籤
這些洋人今後十年都得在大晉賣命,幫大晉培養技術骨幹,這比什麽都值錢。
“陛下,臣不負所托!”
林婉清雙膝跪地,眼神裏滿是激動,一開口整個人都是喜悅溢於言表。
“所有的技術圖紙全都帶了回來,這些泰西工程師現在也全都聽話了。”
“臣相信,等咱們自己人都學會了,他們的本事也就被我們捏在手裏了。”
劉啟見她這麽爭氣,趕緊把她扶起來,臉上憋不住露出笑容。
“婉清,辛苦你了,你一路受苦,朕早都知道。”
“你的功勞,朕全都看在眼裏,記在心上。”
“等朕登基結束,一定少不了你應得的獎賞。”
林婉清被他說得臉都紅了,低著頭說道。
“臣沒別的想法,隻要能留在陛下身邊,已經心滿意足。”
一句話說得溫柔醉人,讓劉啟心頭一軟,對她的心思也是越來越清楚。
劉啟一時心念已定,直接決定,登基後一準給林婉清貴妃的名分。
消息一出來,整個朝廷和士族全都驚呆了,還沒人見陛下這麽直接的。
有人以為他這是在擴充後宮,終於要開始享福了。
也有人品出了背後的意思。
劉啟是在拉攏人心,要借林婉清立威揚名。
林婉清的功勞不是嘴上說說,封她為貴妃,這既是情分,更有重大的政治考量。
一個月的時間很快過去,登基大典如期舉行。
這一天,整個京城都沸騰了,百姓們傾城而出觀看盛典。
文武百官按品級排列,外國使節也紛紛前來祝賀。
場麵之盛大,規模之宏偉,前所未有。
劉啟身穿龍袍,頭戴冕旒,在萬眾矚目中登上了皇位。
他接過傳國玉璽,正式宣布自己為大晉新帝,年號永昌。
山呼萬歲的聲音響徹雲霄,震動四方。
這一刻,劉啟終於完成了自己的野心。
從一個穿越者,到攝政王,再到皇帝。
他用了不到三年時間,就走完了別人需要幾十年才能走完的路。
而這一切,才剛剛開始。
登基後的劉啟並沒有沉溺於享樂,反而更加勤政。
他知道自己雖然當了皇帝,但麵臨的挑戰依然嚴峻。
內有守舊勢力的暗中抵製,外有泰西列強的虎視眈眈。
想要真正讓大晉強大起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他開始全麵推行新政,徹底改革舊有的體製。
科舉製度被廢除,改為新式學校選拔人才。
八股文被禁止,取而代之的是實用的科學技術教育。
軍隊繼續現代化改革,裝備更先進的武器。
這些改革遭到了不少反對,尤其是那些讀書人。
他們覺得劉啟這是在摧毀傳統,是在數典忘祖。
但劉啟根本不在乎這些,他用鐵腕手段鎮壓了所有反對聲音。
誰敢阻擋改革,就讓誰從這個世界上消失。
在他的強力推動下,大晉的麵貌日新月異。
工廠一座座建起來,鐵路一條條鋪開去。
新式學校遍布全國,科技人才大量湧現。
整個國家的實力以驚人的速度增長著。
而泰西各國看著大晉的崛起,心裏越來越不安。
他們知道如果再不采取行動,大晉很快就會超越他們。
到那時候,主導世界的就不再是泰西人,而是東方人了。
帕默斯頓再次提出了聯合行動的建議。
這一次他的態度更加強硬,措辭也更加嚴厲。
他警告其他國家,如果再不聯合起來,大家都會被大晉各個擊破。
這番話終於起了作用,各國開始認真考慮聯合的可能性。
一場更大規模的衝突,似乎已經不可避免。
而劉啟對此早有預料,他不僅不害怕,反而有些期待。
因為他知道,隻有通過戰爭,才能真正確立大晉的霸主地位。
也隻有通過戰爭,才能讓那些自以為是的泰西人徹底臣服。
他開始秘密備戰,調集更多的軍隊,生產更多的武器。
同時派出間諜滲透到泰西各國,刺探情報,製造混亂。
一場史無前例的大戰,正在悄然醞釀之中。
就在國際局勢風雲變幻的時候,京城裏又發生了一件讓人意外的事。
蘇詩突然上書,請求辭去兩廣總督的職務,回京城侍奉劉啟。
理由是自己已經年近三十,該成家了,不想再在外奔波。
這個消息一出,所有人都震驚了。
蘇詩正值事業巔峰,前途無量,為什麽要突然辭官?
很多人猜測,這是劉啟要納她為妃的信號。
果然,沒過幾天劉啟就下旨,冊封蘇詩為淑妃。
同時任命她為戶部尚書,負責管理國家財政。
這個任命一出,再次震動朝野。
讓一個女人當戶部尚書,這在曆史上絕無僅有。
但劉啟就是敢這麽做,而且做得理直氣壯。
“誰有能力誰上,朕不管你是男是女,隻看你能不能辦事。”
蘇詩沒有讓劉啟失望,她接手戶部後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
簡化稅收流程,打擊貪汙腐敗,整頓財政秩序。
短短幾個月時間,國庫收入就增加了三成。
劉啟對她的表現非常滿意,越來越信任和倚重她。
而蘇詩也越來越離不開劉啟,兩人的感情日益深厚。
後宮裏的其他妃嬪看在眼裏,心裏都有些嫉妒。
但她們也知道,蘇詩的地位不是靠美貌,而是靠真才實學。
這種女人,她們比不了,也爭不過。
時間就這樣一天天過去,轉眼到了永昌三年。
這一年,泰西各國終於組建起了聯合艦隊。
他們集結了兩百多艘戰艦,號稱要教訓大晉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東方帝國。
消息傳來,整個京城都緊張了起來。
很多大臣擔心大晉的海軍實力不夠,無法抵擋這麽龐大的艦隊。
但劉啟卻顯得胸有成竹,絲毫不慌。
“兩百艘戰艦?聽起來很多,其實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
“他們各懷鬼胎,貌合神離,真打起來一盤散沙。”
“而朕的海軍,雖然數量不如他們,但質量遠超他們。”
“這一戰,朕必勝無疑。”
他的自信不是沒有道理的。
經過三年的發展,大晉的海軍已經今非昔比。
蒸汽鐵甲艦的數量增加到了八十艘,火炮的威力也大大提升。
更重要的是,大晉的海軍訓練有素,士氣高昂,戰鬥力驚人。
雙方的決戰,定在了香江外海。
這將是一場決定東西方命運的史詩級海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