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格局碾壓!工業標準化,農業現代

字數:3981   加入書籤

A+A-


    會議室裏的氣氛瞬間變得微妙起來。馬德福剛才被李衛國的一番話懟得啞口無言,現在正憋著一肚子火,等著看這個毛頭小子出醜。
    其他幾位局長也在觀望,畢竟這個年輕人說得太過驚人,讓人半信半疑。
    李衛國環視一圈,忽然開口:“各位領導,今天請我來,如果隻是為了表彰我修好一個爐子,那格局就太小了。”
    他主動站起身,走到會議室的黑板前,拿起粉筆。
    劉書記眉頭一挑,這小夥子還真是膽大,居然敢說格局小?
    “我們廠這次事故,根源不是耐火泥,不是工人操作,而是缺乏"標準化"!”
    李衛國開門見山,一句話就讓全場安靜下來。
    “什麽是標準化?就是我製定一個流程,任何人,隻要按照這個SOP來操作,結果就不會有偏差!”
    他在黑板上龍飛鳳舞地寫下幾個大字——“工業標準化”。
    “小到一顆螺絲的扭矩,大到一爐鐵水的溫度曲線,都應該有據可依,有法可循!這,才叫現代工業!”
    工業局張局長聽得眼睛發亮。作為搞工業出身的他,深知現在各廠管理混亂的弊端。
    “你繼續說。”劉書記示意李衛國接著講。
    “比如我們軋鋼廠的高爐操作,現在全憑老師傅的經驗。老王師傅經驗豐富,煉出來的鐵水質量好。換個新人呢?立馬就出問題。”
    李衛國在黑板上畫了一個簡單的流程圖。
    “如果我製定標準:什麽溫度下加料,加多少料,風壓調到幾級,每一步都有精確的數據和操作規範。那麽任何一個有文化的年輕人,照著做,都能煉出合格的鐵水。”
    馬德福忍不住插話:“你說得輕鬆,那些老師傅的經驗是幾十年積累的,豈是說標準化就能標準化的?”
    “馬局長說得對。”李衛國點頭,“所以我的計劃分三步走。”
    他在黑板上寫下:“收集、整理、標準化”。
    “第一步,收集所有老師傅的經驗數據。第二步,用科學方法整理分析,找出規律。第三步,製定標準化操作手冊。”
    “一旦完成,我們不但能避免事故,還能大幅提高產量和質量。更重要的是,技術傳承不再依賴師傅帶徒弟,可以批量培養技術工人。”
    會議室裏響起了輕微的討論聲。這個想法確實很有價值。
    李衛國趁熱打鐵,話鋒一轉:“同理,農業也是一樣!我們不能再靠天吃飯,靠感覺施肥!”
    他粉筆一劃,指向黑板另一邊,開始飛快地畫圖。
    “這是我設計的"高效堆肥發酵池"。”
    隻見他畫出一個結構複雜的池子,標注著各種管道和分區。
    “進料口、發酵區、沼氣收集管、高效液肥出口…”
    每畫一處,他就詳細解釋功能。
    “城市裏的有機垃圾、工廠的廢料、農村的秸稈,全部倒進去,經過我配置的"高效複合菌群"發酵。”
    馬德福嗤笑一聲:“什麽菌群,聽都沒聽過。”
    “馬局長孤陋寡聞不奇怪。”李衛國頭都沒回,“這種菌群能加速有機物分解,一邊產生可以做飯燒水的沼氣,另一邊產出營養價值極高的有機液肥。”
    他指著圖上的兩個出口:“這不叫種地,這叫"資源循環"!這池子,就是一個能把垃圾變成黃金的聚寶盆!”
    整個會議室死一般地寂靜。
    所有人都瞪大眼睛看著黑板上的圖紙,腦海中努力想象著這個“聚寶盆”的神奇效果。
    垃圾變黃金?這話聽起來玄乎,但李衛國說得頭頭是道,讓人不得不信。
    劉書記激動地站了起來,他死死盯著黑板上的圖紙,又看看眼前這個侃侃而談的年輕人。
    這已經不是技術層麵的建議,而是一整套關於未來發展的宏偉構想!
    “小李,你說的這個發酵池,建造成本高嗎?”計劃委員會王主任問道。
    “很便宜。”李衛國放下粉筆,“主要材料就是水泥和磚頭,一個中型發酵池,成本不超過五百塊錢。但產出的價值,一年就能回本。”
    “一年回本?”張局長眼睛亮了。
    “保守估計。”李衛國點頭,“沼氣可以賣給飯店,液肥可以賣給農民。更重要的是,解決了城市垃圾處理的大難題。”
    馬德福終於找到反駁點:“你說得天花亂墜,可這些都是空談!有實際案例嗎?”
    “當然有。”李衛國胸有成竹,“不過馬局長可能沒見過。這技術在西方已經很成熟了,隻是咱們這裏還沒推廣。”
    他這話半真半假。沼氣池確實存在,但他說的這種高效複合菌群,是用21世紀的技術改良的。
    “既然你這麽有把握,那就做個實驗驗證一下。”劉書記拍板道,“市裏可以提供一塊地,你來建造這個發酵池。”
    馬德福臉色一變:“劉書記,這萬一失敗了…”
    “失敗又怎樣?”劉書記冷冷看了他一眼,“現在的農業已經夠爛的了,再壞還能壞到哪裏去?”
    這話說得馬德福臉上火辣辣的。
    李衛國適時表態:“我可以立軍令狀。如果三個月內不能證明技術有效,我自動離開軋鋼廠。”
    “好!”劉書記大手一揮,“我就喜歡你這種敢擔當的年輕人!”
    他轉向在座的各位局長:“大家都聽見了,小李敢立軍令狀,我們還有什麽好猶豫的?”
    “劉書記英明!”幾位局長紛紛表態支持。
    隻有馬德福臉色鐵青,卻又不敢公開反對。
    李衛國心中冷笑。這個馬德福已經被逼到牆角,接下來肯定會想方設法暗中破壞。
    不過他並不擔心。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誰怕誰啊!
    正想著,門外傳來急促的敲門聲。
    “報告!”一個年輕的秘書推門進來,“劉書記,省裏張書記的電話,說是緊急事務。”
    劉書記皺眉:“什麽事這麽急?”
    秘書湊到他耳邊說了幾句話,劉書記的臉色瞬間變了。
    “什麽?出了這麽大的事?”他霍然起身,“散會!其他事情明天再說!”
    說完,他匆匆向門外走去,臨走前回頭對李衛國說:“小李,你的事我記在心上了,明天我會安排人聯係你!”
    眾人紛紛起身告辭,很快會議室裏就剩下李衛國和馬德福兩人。
    馬德福陰森森地盯著他:“小子,你可別高興得太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