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帳中殘燈

字數:7355   加入書籤

A+A-


    衛凜的屍體被安置在臨時搭建的靈棚裏,覆蓋著一麵褪色的楚夏舊旗。我站在靈前,手裏捏著他生前總擦拭的那柄短刀,刀鞘上還留著他指腹磨出的光滑痕跡。
    趙猛進來時,帶著一身寒氣,手裏捧著個粗布包:“先生,這是從衛兄弟身上找到的。“
    布包裏是幾封沒寄出的信,收信人都是“楚夏上京衛氏“。字跡娟秀,顯然是衛凜的家人寫來的,問他何時歸家,說母親的咳嗽好了些,妹妹也定了親事。最後一封信裏夾著片幹枯的海棠花瓣,邊緣已經發脆,想來是從偏院那幾株海棠上摘的。
    我把花瓣捏在手裏,指尖微微發顫。衛凜跟著我,從楚夏到大禹,從繁華宮城到苦寒北境,從未有過半句怨言。他總說等楚夏光複了,就帶著家人去雁門關,給那些戰死的兄弟立塊碑。可如今,他卻永遠留在了這片陌生的土地上。
    “火盆快滅了。“趙猛添了些炭火,看著我凍得發紫的嘴唇,“先生去歇會兒吧,這裏有我盯著。“
    我搖搖頭,目光落在靈前的長明燈上。燈芯跳躍著,映出帳壁上晃動的影子,像極了衛凜平日裏沉默站立的模樣。
    “他是替我死的。“我聲音沙啞,“那支箭,本該射在我心口。“
    “戰場之上,本就生死難料。“趙猛歎了口氣,“衛兄弟是條漢子,他護住先生,也是護住了北境的希望。“
    希望...我低頭看著掌心的海棠花瓣,突然覺得這兩個字太過沉重。為了這虛無縹緲的希望,已經死了太多人。
    深夜的帳外傳來風雪聲,夾雜著士兵們壓抑的哭嚎。這次奇襲雖燒了匈奴糧草,卻也折損了不少弟兄,營裏的氣氛沉悶得像塊浸了水的棉絮。
    我走出靈棚,想去營裏看看傷兵,剛轉過帳角,就見兩個士兵蹲在雪地裏,借著馬燈的光擦拭兵器,嘴裏低聲說著話。
    “你說...宋先生真的能帶領我們打退匈奴嗎?“
    “不好說啊。他畢竟是楚夏的亡國皇帝,聽說雁門關就是在他手裏丟的...“
    “可這次奇襲,若不是他想出那條小道,咱們也燒不了糧草啊。“
    “那又怎樣?衛大哥不還是死了?我看啊,跟著他,早晚得把命搭進去...“
    後麵的話越來越模糊,被風雪卷得支離破碎。我站在原地,像被人兜頭澆了一盆冰水,從頭涼到腳。
    原來,他們終究還是不信我。
    也是,一個連自己家國都守不住的人,又憑什麽讓別人相信能守住別人的土地?
    我轉身往回走,腳步踉蹌。左肩的舊傷又開始疼了,這次卻比以往任何一次都痛,像是有無數根針在往骨縫裏鑽。
    回到自己的帳中,我從行囊裏翻出慕容奕給的傷藥,倒出幾粒藥丸塞進嘴裏。藥味苦澀,在舌尖蔓延開來,像極了這些日子的滋味。
    案上放著北境輿圖,上麵用朱砂圈出了匈奴可能反撲的路線。我伸手想去拿筆,指尖卻抖得厲害,連筆杆都握不住。
    “楚夏的"楚",是百姓在戰火裏的哽咽;"夏",是宮城燃起的焚身之火。“我喃喃自語,突然覺得這兩字像兩座大山,壓得我喘不過氣,“可我連哽咽的力氣都快沒了...“
    帳簾被輕輕掀開,趙猛端著一碗熱湯走進來:“先生還沒歇著?喝點熱湯暖暖身子吧。“
    我接過湯碗,熱氣模糊了視線。湯裏飄著幾塊肉,想來是從他自己的份例裏省出來的。
    “剛才的話,先生都聽到了?“趙猛搓著手,有些局促,“他們就是嘴上沒把門,心裏沒別的意思...“
    “我知道。“我喝了口湯,暖意順著喉嚨往下滑,卻暖不了心底的寒,“換作是我,也不會信一個亡國之君。“
    “先生別這麽說。“趙猛急道,“雁門關的事,誰都知道不是你的錯!匈奴人太多了,換作誰都守不住!“
    “守不住,就是錯。“我放下湯碗,目光重新落在輿圖上,“趙將軍,明日召集所有將領,商議防備匈奴反撲的事。“
    趙猛看著我眼底重新燃起的光,愣了愣,隨即拱手道:“是。“
    他轉身要走,我突然叫住他:“趙將軍,你信我嗎?“
    趙猛回頭,看著我眼下的淚痣在燭火中若隱若現,沉默了片刻,重重點頭:“信!衛兄弟用命護著的人,錯不了!“
    我看著他堅毅的眼神,心裏突然一酸。原來這世上,終究還是有人信我的。
    第二日清晨,風雪停了。陽光透過帳簾照進來,在地上投下一片光斑。
    議事帳裏,將領們看著輿圖上密密麻麻的標記,神色凝重。匈奴人丟了糧草,必定會瘋狂反撲,而我們經此一役,兵力折損不少,想要守住北境,難如登天。
    “依我看,不如收縮防線,退守主營。“一個將領提議,“等朝廷援軍到了,再做打算。“
    “不行!“我立刻反對,“退守主營,等於把外圍的百姓拱手讓給匈奴!他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我們豈能坐視不管?“
    “可我們兵力不足啊!“那將領急道,“硬拚隻會讓弟兄們白白送死!“
    帳內頓時吵了起來,分成兩派,一派主張退守,一派主張堅守。趙猛看看這個,又看看那個,眉頭皺得像個疙瘩。
    我看著他們爭論不休,突然想起雁門關最後那幾日,將領們也是這樣吵的。那時的我,和現在一樣,孤立無援。
    “都安靜!“我猛地一拍案,聲音不大,卻帶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誰也不許退!“
    眾人都愣住了,齊刷刷地看向我。
    我走到輿圖前,指尖重重戳在一個叫“狼牙關“的隘口:“匈奴人要反撲,必定會走這裏。此處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我們隻需派五百精兵駐守,就能擋住他們的先鋒。“
    我又指向另一側的山穀:“趙將軍帶一千人,在此設伏。等匈奴人大軍通過,就截斷他們的後路。“
    最後,我的指尖落在主營:“剩下的人,隨我守在這裏。我們不主動出擊,隻守不攻,耗也要耗死他們!“
    帳內一片寂靜,沒人說話。將領們看著輿圖上的部署,又看看我堅定的眼神,眼裏的猶豫漸漸被決心取代。
    “末將願去守狼牙關!“一個年輕將領站出來,抱拳請命。
    “末將願隨趙將軍設伏!“
    越來越多的人響應,剛才還爭論不休的帳內,瞬間變得眾誌成城。
    趙猛看著我,眼裏露出敬佩:“先生這部署,精妙!“
    我點點頭,心裏卻沒有半分輕鬆。這部署雖好,卻有一個致命的缺陷——兵力太分散,一旦某處被突破,整個防線就會崩潰。
    可我沒有別的選擇。
    要麽贏,要麽死。
    散會後,我獨自留在帳內,對著輿圖發呆。陽光漸漸西斜,在地上投下的光斑越來越長,像在催促著什麽。
    突然,帳外傳來馬蹄聲,一個士兵連滾帶爬地衝進來:“先生!宮裏來人了!說是...說是陛下親自來了!“
    我猛地站起來,心裏一陣劇震。
    慕容奕?他怎麽會來?
    我衝出帳外,隻見營門口的雪地裏,一隊玄甲騎兵簇擁著一頂明黃色的轎子,在陽光下格外醒目。轎簾掀開,慕容奕穿著一身玄色常服,踩著雪走了下來。
    他比上次見麵清瘦了些,眼下帶著淡淡的青黑,顯然是趕路勞頓。看到我,他眼底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鬆動,快步走了過來。
    “你...“他想說什麽,目光卻落在我染血的鎧甲和左肩滲出的血跡上,眉頭瞬間擰緊,“受傷了?“
    “小傷,不礙事。“我低下頭,避開他的目光。不知為何,在他麵前,我竟有些狼狽。
    “還在硬撐。“他伸手想碰我的肩膀,卻被我下意識地躲開。他的手僵在半空,眼底閃過一絲詫異,隨即若無其事地收回手,“我聽說了衛凜的事,節哀。“
    提到衛凜,我的心又抽痛起來,點了點頭,沒說話。
    “糧草和援軍,我帶來了。“他指了指身後的車隊,“足夠支撐到開春。“
    我看著那些滿載糧草的馬車,心裏突然湧起一股暖流。在我最艱難的時候,他竟親自來了。
    “陛下何必親自跑一趟?“我低聲道。
    “北境戰事要緊,我不放心。“他看著我,眼神深邃,“更不放心你。“
    最後幾個字說得極輕,像一片雪花落在心尖,瞬間融化,留下一點微癢的暖意。我抬起頭,撞進他的眼眸,那裏映著漫天風雪,也映著我的影子。
    這一刻,帳外的殘燈,營裏的傷痛,似乎都被這目光驅散了些。
    或許,我並不是真的孤立無援。
    至少,還有他。
    這個與我做交易的帝王,這個把彼此命運纏在一起的人。
    我深吸一口氣,握緊了袖中的斷劍。
    匈奴人的反撲就要來了,硬仗,才剛剛開始。
    但這一次,我不會再讓任何人替我死。
    我要守住北境,守住這些信任我的人,也守住...我和他的約定。
    帳外的風又起了,吹得旌旗獵獵作響,像在為即將到來的大戰,奏響序曲。
    ......
    慕容奕的到來給營地帶來了不小的震動。將士們看到皇帝親臨前線,士氣大振。他不僅帶來了充足的糧草和援軍,還親自巡視營地,慰問傷兵,展現出一個君王應有的擔當。
    晚些時候,慕容奕來到我的帳中商議軍務。燭光下,他的側臉輪廓分明,長睫在眼下投下淡淡的陰影。我們對著輿圖討論了很久,從兵力部署到糧草調配,從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到應對策略。
    “你認為匈奴會在何時反撲?“他忽然問道。
    “三日內。“我肯定地說,“阿古拉性格急躁,糧草被燒必定震怒,會盡快報複。“
    慕容奕點頭表示同意:“與朕想的一樣。所以我們必須盡快做好準備。“
    討論告一段落時,夜已深沉。慕容奕卻沒有離開的意思,反而讓人送來了酒菜。
    “陪朕喝一杯。“他倒了兩杯酒,將其中一杯推到我麵前,“算是為你前日的勝利慶功。“
    我接過酒杯,卻沒有喝:“陛下,現在慶祝為時過早。匈奴未退,戰事未了...“
    “正是因為不知明日生死,才更要珍惜當下。“他打斷我,舉杯一飲而盡,“這是朕從軍中學到的道理。“
    見他如此,我也不好再推辭,隻得舉杯相陪。酒是上好的禦酒,入口醇香,後勁卻足。幾杯下肚,我感到臉頰發燙,連日來的疲憊似乎也減輕了些。
    “你知道嗎?“慕容奕忽然道,“朕很羨慕你。“
    我詫異地看著他:“陛下何出此言?“
    “你雖失了國,卻仍有為之奮鬥的信念和目標。“他轉動著手中的酒杯,眼神有些迷離,“而朕自登基以來,終日困於朝堂爭鬥,幾乎忘了為何而戰。“
    我沉默片刻,輕聲道:“陛下為的是大禹的百姓,為的是天下太平。這比我的個人恩怨,崇高得多。“
    他輕笑一聲,忽然伸手撫上我左肩的傷處:“還疼嗎?“
    隔著衣衫,他的掌心溫熱,讓我不由自主地顫了一下:“好多了。“
    “那日見你受傷,朕...“他話說到一半忽然停住,收回手,轉而拿起酒壺又倒了一杯,“罷了,不提這個。“
    帳內一時寂靜,隻有燭火劈啪作響。酒意上湧,我感到有些頭暈,勉強支撐著站起身:“陛下,夜已深了...“
    話未說完,一個踉蹌差點摔倒。慕容奕及時扶住我,他的手穩穩托住我的腰,距離近得能感受到他的呼吸。
    “小心。“他低聲道,聲音有些沙啞。
    我抬頭對上他的目光,那雙總是深邃難測的眼眸此刻清晰地映著我的身影,裏麵有一種我讀不懂的情緒在湧動。我們的臉靠得很近,近得幾乎能感受到彼此的體溫。
    帳外忽然傳來更鼓聲,打破了這曖昧的時刻。慕容奕緩緩鬆開手,後退一步:“你好好休息,明日還要備戰。“
    他轉身走向帳門,卻又在門口停住:“宋知樂,無論發生什麽,記住朕與你同在。“
    望著他離去的背影,我撫上剛剛被他碰觸的地方,那裏還殘留著溫度。這個男人,總是讓我捉摸不透,時而疏離,時而親近,時而冷酷,時而溫柔。
    但有一點越來越清楚——在這場權力的遊戲中,我對他而言,或許不僅僅是一枚棋子。
    而我對他的感覺,也在悄然發生變化。從最初的戒備與敵意,到如今的信任與依賴,甚至還有一絲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愫。
    這種變化讓我不安,卻又無法控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