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仁至義盡
字數:4768 加入書籤
執夫望向俞陌,麵露疑惑,開口問道:“還有話要說?”
俞陌緩步走近,低聲問道:“夫長,是否該帶上黃泉一同行動?”
執夫輕輕搖頭,說道:“暫且不用!魏國之事,先不讓他們介入。”
“她們身份特殊,若參與其中,恐惹人注意。”
“是。”
俞陌聽罷,不再言語,隨即轉身離開軍營。
……
四日將至,執夫一直待在府中,未曾外出。
他這幾日的異樣,讓紀子、曲優等人有所察覺。
她們心中隱隱猜到——執夫恐怕又要出征了!
雖有猜測,但二人平日裏並未多言,也未顯露情緒。
直到出發前夜,執夫才將此事告知。
紀子、曲優神色微滯,勉強一笑:“這不是你一直等待的麽。”
“但你在外征戰,務必多加小心。”
執夫點頭回應:“我明白。此戰歸來,秦國便可一統,天下也將安定。”
“從此以後,大秦百姓,不再受戰亂之苦。”
紀子、曲優點點頭,簡單用過飯後,便開始替執夫整理衣物行裝。
次日辰時,天光已亮。
執夫踏入軍營,將士們早已整裝待發。
他翻身上馬,目光掃過眾人,大聲說道:“此戰,隻可勝,不可敗!”
“如今天下,隻剩魏國未平。拿下魏國,秦國便可一統,百姓亦可安居樂業。”
“為大秦,也為你們的家人!”
“秦國必勝!”
“秦國必勝!”
“秦國必勝!”
三聲呐喊響徹軍營,氣勢高昂,士氣如虹。
刀鋒與長矛在陽光下閃爍寒光。
每個人臉上,皆透著堅毅與決然。
此番出征,生死未卜,但他們無所畏懼。成為大秦虎騎那一刻,便早已將生死交付於家國!
“出發!”
隨著號令落下,大秦虎騎再次踏上征程。
魏國境內。
蒙恬大軍主營帳內。
聽聞秦王派遣執夫率軍前來,蒙恬臉上浮現一抹笑意。
他對執夫的能力早有了解——驍勇善戰,謀略過人。
若有他相助,魏國戰局必可加速推進。
“報——”
喊聲突起於營帳之外,一名士兵慌忙奔入軍營,稟報:“將軍,魏軍再度敗退,已經逃散!”蒙恬聽後,眼中閃過一絲沉思,語氣嚴峻地說:“又是如此!魏國究竟在打什麽算盤!”
……
魏國都城大梁的宮殿中。
魏王端坐高位,殿內群臣肅立。
魏王神情凝重,威嚴地開口:“諸位臣子所言之策,真能奏效?”
話音剛落,一位大臣上前,拱手道:“大王,秦國軍力強盛,若長期攻伐,魏國恐難抵擋。”
“若使其滋生輕敵之心,則秦軍必因驕傲而敗。”
“況且大梁城臨水而建,防守極為有利,隻要我們將兵力集中於關鍵之處,便足以抵擋秦軍。”
魏王微微點頭:“道理雖是如此,但寡人連失多座城池,心中實難安定。”
大臣們神情卻並不憂慮,平靜回道:“大王明察,倘若我軍能一舉重創秦軍主力,那些失陷的城池自可奪回。”
“眼下,靜待時機,才是最佳之策。”
魏王假聽後,頷首說道:“也好!既然如此,那就繼續布置下去。”
“其餘城池,絕不能再失守,否則秦軍久困之下,大梁亦難保!”
“請大王放心,臣等在調度之時,已將各城糧草盡數運來,即便持久對峙,秦軍終將糧盡而敗!”
“嗯。”
……
執夫所率大軍抵達魏國鍾地時,也在暗中探查當地情形。
不久,一名裝扮成村民的探子匆匆趕到軍中,恭敬稟報:“將軍,前方村落的百姓皆已逃難。”
“隻留下少數婦孺與老人。”
執夫聽後,眉頭微皺:“可有發現魏軍蹤跡?”
士兵搖頭答道:“未曾見有一兵一卒。”
執夫神色略沉,翻身下馬。
正當他準備獨身前往村落時,俞陌等人也欲隨行。
“你們不必跟來。”他低聲叮囑,隨即卸下軍裝,獨自朝村子走去。
“將軍,那我們該如何行事?”俞陌望著執夫離去的背影,低聲問道。
“守好四周,若生變故,立刻馳援!”俞陌果斷下令。
“遵命!”
執夫獨自踏入村中,目光四掃。
滿目荒涼,破敗景象映入眼簾,一名老婦人眼神空洞地坐在門前。
“老人家,能討口水喝嗎?”他走上前輕聲詢問。
然而無論他問多少次,對方皆無回應。
無奈之下,執夫隻得自行走入院中,仔細查看情形。
“有人嗎?還有人在嗎?”
確定四周無人回應後,執夫徑直走向院中的水缸。
他說是來討口水喝,實則另有所圖,隻為查探真相。
院子裏散亂不堪,像是被人洗劫過一般。
就算遇上戰亂逃命,也不至於如此狼狽。
執夫走進茅屋,水缸裏隻剩下一小灘渾濁的水,幹糧更是顆粒無存。
粗略掃視一圈後,他回到門口,重新坐在老人身邊。
“老大娘,我這裏有半張餅,您要不要吃點?”
他剛拿出餅,老人雙眼頓時亮了起來,迅速搶過去,緊緊捂在懷裏,神色充滿戒備。
“您這是……”
執夫愣住了,滿臉不解。
他再三詢問,老大娘始終沉默不語。直到他徹底走遠,老人才將那半張餅掏出來,狼吞虎咽地吃著。
巷口那邊,執夫將這一幕盡收眼底,隨即轉身回到軍中,取來一些糧食,再次走進村莊。
在不斷走訪調查中,他逐漸理清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原來,魏軍從城中撤退時,曾在此地肆意搶掠,奪走了村中所有糧食。
青壯男子則被強行帶走,充作勞役。
當執夫聽聞此事,臉上怒意難掩。
他雖不是魏人,但麵對這等慘狀,怎會無動於衷?
連野獸都知同類相護,這些魏軍卻連最基本的憐憫都毫無保留,將百姓的生路徹底斷絕。雖未親手殺人,但奪走糧食,無異於間接置人於死地。
執夫並非善類,但他家中亦有老母,懂得人情冷暖。
“走吧!”
他帶著軍隊離開村莊,卻未將所有糧食留給村民。
在他看來,做到這些,已是仁至義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