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 章 非洲沙海與舊碼微光

字數:4948   加入書籤

A+A-


    2049 年 11 月的撒哈拉邊緣,載著 “星橋” 設備的駝隊在沙暴裏踉蹌。領頭的老駝夫阿卜杜勒緊了緊頭巾,手裏的 GPS 信號突然斷了 —— 屏幕上跳出一行亂碼,和三天前攔截他們的武裝分子車上的代碼一模一樣。駝隊後麵,二十個銀色設備箱在黃沙裏泛著冷光,箱身上印的 “神經紀元” lo 被風沙磨得發淡,像隨時會被吞沒的星。
    “陳先生,信號又沒了!” 阿卜杜勒對著衛星電話喊,沙粒灌進話筒,聲音裏滿是慌意,“上次那些人說,再敢運‘星橋’過來,就燒了駝隊!”
    電話那頭的陳默正站在尼日利亞拉各斯的臨時倉庫裏,手裏攥著個鏽跡斑斑的電阻絲 —— 是從 2024 年 “小腦環” 原型機上拆下來的,出發前林野塞給他的,說 “這老夥計能幫你找信號”。他把電阻絲接在手工頻譜儀上,屏幕瞬間亮起淡綠色的波紋:“阿卜杜勒,往東南方向走三公裏,那裏有我們埋的應急信號源 ——2028 年在中東做救援時用過的,能屏蔽幹擾。”
    頻譜儀的屏幕上,紅色的幹擾信號正從西北方向逼近,和黑岩生物殘餘勢力的信號特征完全吻合。陳默突然想起昨天林野發來的消息:“黑岩的人在非洲勾結了當地武裝,想截走設備改造成軍用,你一定要小心。”
    與此同時,北京神經紀元總部的輿情室裏,林野盯著全息屏上的匿名舉報信,指節攥得發白。信裏說 “神經紀元在非洲偽造患者康複數據,設備有效率不足 30%”,還附了段模糊的視頻 —— 畫麵裏的 “星橋” 設備明顯是仿冒的,卻被貼了正品的 lo。
    “是黑岩的老把戲,” 蘇晚遞過來一杯熱咖啡,杯壁凝著的水珠滴在 2044 年的臨床日誌上,“他們知道咱們的非洲康複中心下周奠基,想在開工前搞臭咱們的名聲。歐盟醫療委員會已經來問了,要咱們 48 小時內給說法。”
    林野翻開日誌,翻到 2024 年 12 月那頁 —— 上麵貼著張泛黃的照片,小宇穿著棉襖,用 “小腦環” 控製玩具車在雪地裏走,旁邊寫著 “有效率 98.7%,無不良反應”。他突然定了神:“老周,把非洲患者的預篩查數據調出來,用 2044 年的算法水印驗證 —— 當年咱們在杭州做臨床時,每一條數據都留了水印,黑岩改不了。”
    老周的手指在鍵盤上飛快敲擊,額角滲著汗:“林總,數據沒問題,但黑岩把視頻裏的仿冒設備貼了咱們的最新 lo,普通人根本分不清 —— 得找個能讓所有人信服的證據。”
    蘇晚突然想起什麽,從抽屜裏翻出個舊平板:“我這裏有非洲患者的預錄視頻!上個月我去拉各斯時,給二十個孩子做了初步測試,有個叫阿米娜的小女孩,用臨時設備說出了‘媽媽’,她媽媽錄了視頻,還存在這個平板裏。”
    林野接過平板,點開視頻 —— 畫麵裏的阿米娜紮著羊角辮,耳後貼著簡易傳感器,聲音細得像蚊子哼,卻清晰地喊出了 “媽媽”。女人抱著孩子哭,背景裏能看到其他患者在排隊,手裏攥著寫滿期待的紙條。“把這段視頻發給歐盟,再同步到海外社交平台,” 林野的聲音沉下來,“讓所有人看看,咱們的設備到底在做什麽。”
    撒哈拉的沙暴漸漸小了,阿卜杜勒的駝隊終於找到應急信號源。陳默通過衛星電話指導他接好設備,頻譜儀上的紅色幹擾信號慢慢弱了下去。就在這時,遠處傳來汽車引擎的轟鳴聲 —— 三輛皮卡車在沙地裏狂奔,車鬥裏的武裝分子舉著槍,喊著 “留下設備”。
    “陳先生,他們來了!” 阿卜杜勒的聲音發顫,駝隊裏的孩子們嚇得縮在設備箱後麵。
    陳默抓起倉庫裏的應急信號槍,對著天空扣下扳機 —— 紅色信號彈在沙海上空炸開,像顆醒目的星。“別慌,” 他對著電話喊,“我聯係了當地的患者家屬,他們帶著人在附近等著 —— 上次咱們幫阿米娜說話,他們說要幫咱們護著設備。”
    皮卡車剛靠近駝隊,沙丘後麵突然衝出幾十輛摩托車,車上的人舉著 “星橋救我們” 的牌子,把武裝分子圍在中間。阿米娜的爸爸穆薩舉著砍刀,聲音洪亮:“你們想搶救命的設備?先過我們這關!”
    武裝分子的頭領愣了愣,看著圍過來的人群,突然調轉車頭往回跑 —— 他們沒料到,這些看似瘦弱的非洲人,會為了幾台設備拚命。阿卜杜勒鬆了口氣,對著電話笑:“陳先生,你們說的‘初心’,他們懂了。”
    陳默的眼眶突然發熱,他摸出懷裏的電阻絲,對著頻譜儀的屏幕看了看 —— 淡綠色的波紋裏,映著遠處駝隊的影子,像 2024 年杭州民房裏,他們圍著 “小腦環” 看數據時的樣子。“告訴穆薩,等康複中心建好了,第一個給阿米娜裝設備。”
    北京的輿情室裏,歐盟醫療委員會的回複終於來了:“視頻已驗證,舉報信係偽造,我們會協助國際刑警追查黑岩殘餘勢力。另外,美國商務部傳來消息,鑒於你們在非洲的人道主義援助,決定解除對‘星橋’醫療用途的製裁。”
    林野把消息念給蘇晚聽時,她正在整理非洲康複中心的奠基儀式流程。聽到 “解除製裁” 四個字,她手裏的筆突然掉在桌上,眼淚砸在 2044 年的日誌上:“2028 年美敦力訴訟時,咱們說總有一天要讓美國承認咱們的技術,現在終於等到了。”
    老周突然歡呼起來,全息屏上跳出全球患者的祝福消息 —— 杭州的周奶奶發了段包粽子的視頻,說 “等非洲的孩子用上設備,我給他們寄粽子”;曼穀的巴頌帶著阿明,舉著 “謝謝星橋” 的牌子;還有美國的漸凍症患者,用 “星橋” 控製機械臂寫了 “希望無國界”。
    11 月 15 日,非洲康複中心的奠基儀式如期舉行。陳默站在沙地裏,手裏捧著個銀色的設備箱,箱子裏放著 2044 年的 “小腦環” 原型機。林野和蘇晚從北京趕來,蘇晚手裏的臨床日誌上,多了一頁非洲患者的簽名,最上麵是阿米娜歪歪扭扭的名字。
    穆薩抱著阿米娜走過來,小女孩伸手摸了摸 “小腦環”,眼睛亮得像沙海裏的星:“陳叔叔,這個能讓我說話嗎?”
    陳默蹲下來,把電阻絲放在她手裏:“這個是我們當年做設備時用的,它能幫你找到說話的信號。等中心建好了,你就能像杭州的小宇哥哥一樣,用‘星橋’跟媽媽聊天了。”
    奠基鏟落下時,黃沙裏埋進了一塊金屬牌,上麵刻著 “20442049,初心未改”。林野看著遠處的駝隊,突然想起 2024 年的那個雪夜,他們三個在杭州民房裏,用舊電腦改代碼,窗外的雪下得像今天的沙,卻沒擋住他們眼裏的光。
    “你看,” 蘇晚碰了碰他的胳膊,指著天空,“美國的貨運飛船來了,他們送來了咱們需要的光刻膠,還有醫生團隊。”
    林野抬頭,銀白色的飛船在藍天下格外醒目。他摸出懷裏的衛星電話,撥通了杭州紀念館的電話:“老張,把咱們的舊頻譜儀和日誌擦幹淨,等非洲的孩子康複了,我帶他們去看看 —— 讓他們知道,這設備是怎麽從一間民房,走到撒哈拉的。”
    電話那頭傳來老張的笑聲:“放心吧,我每天都擦,那頻譜儀上的裂痕,我還特意用紅筆描了描,像顆星星。”
    儀式結束時,阿米娜突然對著陳默的頻譜儀喊了聲 “媽媽”—— 雖然聲音很輕,卻讓在場的人都哭了。穆薩抱著孩子,對著林野深深鞠躬:“你們帶來的不是設備,是光。”
    陳默把頻譜儀遞給阿米娜,屏幕上的淡綠色波紋裏,映著她的笑臉:“這台老夥計陪我們走了五年,現在讓它陪你等‘星橋’,好不好?”
    夕陽把沙海染成金紅色,林野、陳默、蘇晚站在奠基碑前,手裏握著從杭州帶來的泡麵 —— 是 2024 年的老牌子,他們泡在沙漠裏的冷水裏,吃的時候卻覺得比任何山珍海味都香。
    “明年這個時候,咱們再來,” 林野說,“看阿米娜用‘星橋’唱歌,看康複中心裏坐滿孩子。”
    蘇晚點點頭,從包裏掏出個星星貼紙,貼在奠基碑上 —— 和 2024 年她貼在民房門上的一模一樣。“還要帶更多的舊物來,讓這裏的孩子知道,科技不是冷的,是帶著回憶和溫度的。”
    陳默舉起手裏的泡麵桶,對著沙海喊:“為了初心,為了光,幹杯!”
    風裏傳來沙粒的聲音,像無數個患者的笑聲。林野知道,非洲的路才剛開始,未來還會有沙暴,還會有阻礙,但隻要他們還能像現在這樣,握著舊物,記著初心,就沒有走不通的路。
    夜色降臨時,他們在沙地裏搭起帳篷,頻譜儀的屏幕亮著,淡綠色的波紋裏,映著遠處康複中心的輪廓。蘇晚翻開臨床日誌,在最後一頁寫下:“2049 年 11 月 15 日,撒哈拉邊緣,光已抵達。”
    林野看著那行字,突然想起 2024 年的那個夜晚,蘇晚在民房的白板上寫 “科技溫暖生命”,現在,這句話正在非洲的沙海裏,慢慢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