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數:3785   加入書籤

A+A-




    李世民意味深長的看了長孫無忌一眼,轉頭笑著拉起蕭宇二人的手道:“好,那就這麽定了,馬上派人去獨孤家,傳羅戰前來,順便讓獨孤敗天一塊來吧。”

    “皇上,不用去人傳旨了,此二人不在獨孤府,我來之前,見著師徒二人出城去了,說是去查看渭河的水位去了。一會就能回來。“看著李世民疑惑的樣子,房玄齡接著道:“知道了獨孤彥雲要在武功和頡利死戰到底之後,數年不動聲色的羅戰在獨孤府上大發雷霆,就要奔向武功城,陪獨孤彥雲一起戰死城頭,敗天回去後才勸下了羅戰,估計此刻羅戰所做的就是在為如何對付頡利做準備。”

    房玄齡的話剛說完,從山東趕回來的,杜如晦風塵仆仆的走了進來,看樣子,這是連家都沒有回,這就趕過來了:“皇上,山東的孫達反了了,在山東二十幾個周打起了反製的大旗。有些支持我們的州官縣令都遭遇了不撤。”

    李世民快速的走了過去,接過杜如晦手裏的八百裏加急,看了一眼皺著眉頭道:“屋漏偏鋒連夜雨,孫達這個混蛋肯定也是也知道了頡利來進犯大唐了事情,看來是有人提前給他們報了信,也想著借此機會敲朕一比竹杠。”

    “我看不僅僅是要敲竹杠這麽簡單,他孫達逃到山東也不是一天兩天了,為何偏偏要在這個時候打起反對的大旗,憑借這他手裏僅剩下的那點人手,如果搞一些刺殺還是有可能的,但是公然在山東二十幾個州縣打起大旗,怕是他身後還有著更都我們不知道的秘密吧。如果我所猜測的不錯,在我們大唐內部,一定還有著一個更大的毒瘤。”杜如晦在這個時候說出這樣的話,不是沒有根據的,隻是這一點點微弱的線索,讓他不能確定這顆毒瘤到底隱藏在哪裏。

    房玄齡看著李世民遞過來的山東急報,神色憂慮的道:“皇上,杜大人說的沒錯呀,建成的大部分舊部都逃道了山東,這件事要是不能迅速的平息,那長安等若是腹背受敵呀,孫達這個人可是建成手下的一員猛將,要是她真的糾集起一批心懷叵測的人,在從山東等地組建起一支軍隊來,那我大唐真的就危險了”

    李世民點點頭道:“是呀,可是這件事派誰去才能平息呢?建成的那些舊部倒還好說,就是這個孫達,此人可是心狠手辣,在建成手下時,沒少陷害忠良,就是朕真的不追究他,他也不會歸降的。”

    看著李世民一籌莫展的樣子,封德儀從座位上站了起來:“要不老臣去山都走上一遭,昔日,老臣和這些人也有些來往,或許老臣的話,他們還能聽進去一二。”

    李世民想都沒想,一揮手:“不行,德儀,這太危險了,你雖然和其餘的人有些故交,但是孫達這個人要是知道你去,他會讓你見到這些人嗎?恐怕你還沒有和這些人聯係上,性命就不保了。”

    杜如晦看看幾個人:“皇上,我到是有一個人可推薦,此人若是陛下用的的當了,可當十萬雄兵,就是……”

    “誰?”

    “魏征,他也是建成的舊部,在東宮的時候,建成對他頗為看重,而當時建成手下的人對他也是馬首是瞻,就是孫達也要稱呼他一聲魏師傅,山東的事情要是讓別人去辦,估計還沒有說動孫達就人頭落地了,但是孫達對魏征卻是不會下此殺手,最多就是囚禁起來,要是真的這樣,那孫達糾集起來的那些人也會離他而去,到時候孫達就成了孤家寡人,想翻起什麽大浪來,也沒能力了,等我們退了頡利的之後,在回頭對付孫達。這雖然是個治標不治本的辦法,但是眼下真的沒有比他在合適的人選了。”李世民突然轉過身來看著他,魏征是也是隱太子的舊部,玄武門事件以後,魏征一樣受了牽連,打入了天牢,李世民知道魏征是個忠義之輩,繼承了大統之後,不但沒有殺了魏征,還讓他官複原職。

    “魏征可是隱太子的舊部,要著去了山東和孫達等人一起謀反,那……”長孫無忌有些擔憂的看著李世民。

    “是呀,魏征此人當年可是建成手下最有主見的一個人,當年也是他力薦建成發動玄武之變,一定要殺了你,此人出身低危,恐怕也不會把信義,忠誠放在心裏,如今陛下仁慈,赦免了他的死罪也就是了,若要此人去接管山東,老臣真的有些擔憂呀。”封德儀此次是非常意外沒有反駁長孫無忌的說法。可是話語間還是透漏出了對於寒門出身人生的鄙夷。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朕相信他的為人,既然讓他官複原職,就不會給他一個空頭銜。好,傳魏征。”李世民做出了一個讓他一輩子都值得驕傲的決定,多年以後,有人問過他,當年就不怕魏征真的和孫達走的一起嗎,李世民隻是笑笑了,說怕,若是在平常一個地方的反叛他倒是不在乎,可是在當時的情況下,若是魏征真的反了,那麽長安可就是腹背受敵,內憂外患呀。但是他相信魏征的為人,相信他就等於相信自己,當這話後來傳到魏征的耳朵裏的時候,年近花甲的魏征淚流滿麵的道吾主真是曠古明君呀。

    渭水河畔,羅戰和獨孤敗天兩人站在一座橋頭上,看著武功的方向,這一刻,二人的心早已飛向了武功,獨孤彥雲對於羅戰既是多年的好兄弟,又是他的救命恩人,這麽多年在獨孤家,從沒有人把羅戰當做外人,身邊的敗天雖然稱呼他為師傅,但卻是向對待父親一樣帶他,而獨孤彥雲一直稱呼他為大哥,然而近日老兄弟就在遠方和敵人拚命,而自己卻不能去援救,隻能在這裏摸摸的告別。

    “萬裏長城,萬裏長,長城裏麵是故鄉,為擋外敵入家鄉,無數兒郎付戰場,不為功名,不為餉。隻為國家,隻為娘,奮勇殺敵以忘死,隻盼早日還故鄉。”從羅戰嘴裏唱出這樣一隻民謠,有著太多的淒涼,從隋末到大唐初建,多少年的戰火,在這片土地上燃燒著,多少年近花甲的老人送著自己的兒子上了戰場,可是真的能回來的又有幾人,而如今剛剛有了一點點的好轉的中原大地,北方的侵略者頡利在次挑起了戰火,羅戰雖然對敵人心狠手辣,但是在他心裏,他對百姓們是真的同情和理解。

    當年羅戰的兒子也是這樣犧牲在了戰場上,現如今羅戰的心裏,敗天不僅僅是他的傳人,更是他的兒子。他把這一生的希望都寄托在了敗天的身上,而如今大唐危機,做為長安禁衛軍的將軍,敗天此次一定是要是要在上沙場的的,如果獨孤彥雲戰死,那他就是獨孤家的最後一個男丁,羅戰此時的最希望的就是獨孤敗天能安全的活下來。這也是對獨孤彥雲最好的交代了。

    “師父,我們回吧,你的心思,我父親會理解的。父親既然決定和頡利做最後的一搏,就是想為身後數以百萬的大唐將士做出一個表率,要讓世人知曉,大唐的就隊裏還是為他們安家保命的將軍,也是想讓突厥的侵略者明白,中原的將士並非是任人宰割的羔羊。”敗天知道現在羅戰心裏想的,可是他又何嚐不想快馬揚鞭趕到武功呢,但是飛鷹臨走的時候的交代,和那眼神,敗天知道自己身上有著更為重要的責任。

    “瓦罐不理井口破,大將難免陣前死,戰死沙場,馬革裹屍,這就是我們作為將軍最好的歸宿,你父親是個英雄,你們獨孤家更是英雄之家,敗天你要記住,今天的恥辱非頡利的鮮血而不能洗盡,這麽多年了,我羅戰也改站出來了,可能這些突厥的小兒已經忘記我羅戰當年的輝煌,忘記當年燕雲十三騎的馬蹄生可以止住嬰兒的啼哭了,走,我們去皇宮,我要麵聖。”羅戰轉身上馬,一溜煙的奔向燈火通明的長安城。多少年了,羅戰默默的待在獨孤家,從未提出過要親自麵聖,而今日為了獨孤彥雲,為了大唐的江山,為了天下這在經受著著火灼燒的百姓們,他那埋藏在骨子裏的戰意再次熊熊的燃燒了起來。

    獨孤敗天看著這個平日裏喜怒從不展現在臉上的師傅,那有些滄桑的背影,他心裏明白,自己的老師今日做出這樣的決定是為了什麽,曾經的經曆過的一切,早已讓這個年過半百的老人看淡了生死,可是今日在府中的大發雷霆,在這裏所說的一切是讓他動了真怒。獨孤敗天轉過頭依依不舍的看了一眼武功的方向,快速的翻身上馬,向著羅戰消失的方向追去。

    這一夜對於長安城裏的大小官員注定是一個不眠之夜,而城內的百姓雖然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但是看著大小官員的府內一個個燈火通明,他們又怎麽能安心的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