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26章 年關將近,物資分配風波

字數:1897   加入書籤

A+A-


    北風呼嘯,年關的腳步越來越近。四合院裏彌漫著一種混合期待與焦慮的特殊氣氛。期待的是難得的年節假期和可能改善的夥食;焦慮的是年貨的采購和分配,這往往是檢驗各家實力和院內人情冷暖的時刻。
    今年,紅星軋鋼廠的效益似乎不錯,廠裏決定給職工發放一批福利物資,包括每人兩斤帶魚、三斤富強粉,還有按戶分配的花生、瓜子糖塊。消息傳來,全院都沸騰了。
    但問題隨之而來——廠裏隻按人頭和戶數把物資發到個人手裏,但院裏公共區域的衛生打掃、春聯購買張貼、以及可能有的集體活動(比如往年易中海會組織大家一起包一次餃子),都需要費用。以往,這部分錢都是由三位大爺商議後,從各家“湊份子”,或者用院裏那點微薄的公共積蓄(主要是出租零星角落堆雜物的費用)來支出。
    易中海照例召集了三位大爺開小會。他打著如意算盤:“今年廠裏發的物資多,我看各家日子都能寬鬆點。院裏公共開支這塊,我的意思是,還是老規矩,各家按戶出點錢,或者用公共積蓄。另外,賈家情況特殊,孤兒寡母的,今年就別讓他們出了,咱們其他人家多擔待點。”
    他這話看似公道,實則又是搞區別對待,讓大夥兒分擔賈家的開銷。
    劉海中現在滿腦子都是兒子工作保住了(雖然後怕),心情稍好,但一聽又要多出錢,還是有點不樂意,嘟囔道:“老這麽著也不是事兒啊……”
    閻阜貴扶了扶眼鏡,這次沒立刻附和易中海。他得了林凡的好處,又覺得自己該顯示點“學問”和“公道”,便慢悠悠地開口:“老易啊,按戶出錢,看似公平,其實也不盡然。像後院的老李家,就老兩口;前院老吳家,人口也多。依我看,要麽就嚴格按照各家常住人口數攤派,多一口人多出一份,少一口人少出一份,清清楚楚!要麽就用公共積蓄,不夠再均攤。單獨給某家免了,對其他家可不公平。”
    易中海沒想到閻阜貴會公然反對自己,臉色有些難看:“老閻,話不能這麽說。鄰裏之間互相幫襯是應該的,賈家確實困難……”
    “困難是事實,但幫襯也不能變成理所當然。”一個平靜的聲音插了進來。不知何時,林凡也來到了中院,似乎剛下班回來,正好聽到了他們的討論。
    三位大爺都看向他。
    林凡繼續說道:“一大爺提倡互助是好事。但我覺得三大爺說得更有道理,要麽按人頭,要麽用公款,規矩定了,大家都沒話說。單獨給某家減免,這次是賈家,那下次後院李奶奶家困難了,減不減?西屋孫家要是也喊困難,減不減?這口子一開,以後誰家還想多出錢?都等著別人‘擔待’了。久而久之,誰還願意為公共事務出力出錢?反而傷了真正願意出力的人的心。”
    他這話有理有據,點破了易中海“和稀泥”式慈善的弊端。
    周圍悄悄圍過來聽動靜的鄰居們,不少都暗自點頭。尤其是人口少或者相對困難但沒喊出來的人家,覺得林凡和閻阜貴說出了他們的心聲。
    易中海被噎得說不出話,臉憋得通紅。他發現,隨著林凡的崛起和閻阜貴的“倒戈”,自己說話越來越不管用了。
    劉海中一看這情形,也順水推舟:“我覺得林凡和老閻說得對!要嘛按人頭,要嘛用公款!定規矩就得硬邦邦!”
    最終,在小會上,易中海的提議被否決。三位大爺(實際上是兩位)決定,公共開支首先動用院裏那點少的可憐的公共積蓄,不足部分,嚴格按照各家常住人口數均攤,不再搞特殊減免。
    消息公布後,除了賈家暗自不滿(但不敢明說),大多數住戶都覺得公平合理,對林凡和閻阜貴的看法又好了幾分。
    而易中海,則第一次在涉及全院利益分配的大事上,失去了主導權,臉色陰沉得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