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22章 組建團隊

字數:2304   加入書籤

A+A-


    接下組建勞動服務公司的重任後,林凡立刻進入了高速運轉狀態。他深知,萬事開頭難,而一個好的團隊是成功的基石。
    他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招人,而是規劃。他把自己關在新分配的廠長助理辦公室裏,對著紅星廠的人員結構圖、資產清單、甚至廢料產出報表研究了整整兩天。他必須找到這個新公司的生存空間和優勢所在。
    結合紅星廠的實際,他初步勾勒出幾個業務方向:
    1.綜合利用:回收利用廠裏的金屬邊角料、廢舊物資,進行分揀、粗加工甚至嚐試製作一些簡單的五金件、勞保工具。
    2.勞務服務:組建一支相對專業的隊伍,承接廠內外的綠化、保潔、小型土建、設備搬運安裝等勞務項目。
    3.生活服務:嚐試利用廠裏閑置場地或設施,開辦麵向職工和家屬的小賣部、小吃店、理發店等,方便生活,創造利潤。
    4.技術延伸:從技術服務公司承接一些技術含量較低、勞動密集型的輔助工序或外包項目。
    思路清晰後,他開始大刀闊斧地組建團隊。
    對內選拔:他沒有大張旗鼓,而是悄悄地在全廠範圍內物色人選。他需要的不是技術最拔尖的,而是有責任心、有耐心、有協調能力、甚至有點“匪氣”能鎮得住場子的幹部。他親自找一些口碑不錯的中層幹部和老師傅談話,成功說動了一位為人正派、善於做群眾工作的老車間副主任出來擔任公司的黨支部書記,主抓思想和人員管理。又挖來一位精打細算、原則性強的老會計負責財務。
    對外招聘:對於業務骨幹和一線員工,他決定主要麵向社會招聘,重點是返城知青和廠內職工待業子弟。招聘告示貼出,明確要求“吃苦耐勞、服從管理、有創業精神”,待遇與業績掛鉤。報名處排起了長隊,林凡親自參與麵試,他不隻看學曆,更看重眼神裏的那股勁頭和麵對困難時的態度。他甚至設置了一些小組討論和情景模擬,觀察應聘者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
    這套新穎且嚴格的選拔方式,在廠裏和附近引起了不小的議論。有人說林凡搞形式主義,有人覺得要求太嚴。但林凡堅持寧缺毋濫,他需要的是能一起創業的夥伴,而不是來混日子的閑人。
    就在他緊張篩選之時,韓春明聞著味就找上門來了。
    “林哥!林廠長助理!恭喜高升啊!”韓春明一身新行頭,笑嘻嘻地溜進林凡辦公室,“聽說您這兒要開新公司,招兵買馬,大幹一場?怎麽樣,給您鞍前馬後了這麽久,給個副經理幹幹唄?保證給您把業務搞得紅紅火火!”
    林凡看著他那滑頭的樣子,笑了。韓春明是個人才,用好了是把開疆拓土的利劍,但也確實是個不好管束的孫猴子。
    “春明,”林凡給他倒了杯水,“我這廟小,規矩多,可比不了你自個兒單幹自由自在。你這散漫慣了,受得了朝九晚五的約束?再說了,你這沒編製,待遇也不好定。”
    “哎呦我的林哥!”韓春明一拍大腿,“為了跟您幹大事,這點約束算啥!編製那玩意,虛的!能賺錢就行!您就讓我跟著您幹吧,跑業務、拉關係、找門路,我在行啊!”
    林凡沉吟片刻。新公司確實急需韓春明這樣善於開拓市場、頭腦靈活的人才。但他必須約法三章。
    “這樣吧,”林凡有了決斷,“公司可以特聘你為業務經理,不算正式編製,但基本工資加高額業務提成。不過,咱們得先說好規矩:第一,所有業務必須走公司正規流程,合法合規,絕對不能再碰以前的那些灰色地帶;第二,重大事項必須匯報,不能擅自做主;第三,業績說話,能者多勞,但也得多得。能做到,就留下來;做不到,現在就說,咱們還是朋友。”
    韓春明眼珠滴溜溜轉了幾圈,心裏盤算著:背靠林凡和紅星廠這棵大樹,業務肯定好做得多,雖然規矩多了點,但賺得可能更穩當。最終他重重一點頭:“成!林總!以後您就是我老板!您指哪兒我打哪兒,絕對按規矩辦事!”
    就這樣,林凡以一種混合了體製內嚴謹與市場化靈活的方式,初步搭建起了勞動服務公司的核心骨架。一個由老成持重的書記、嚴謹的會計、滑頭卻能幹的業務經理以及一批經過篩選、充滿渴望的年輕員工組成的奇特團隊,即將開始它的征程。
    然而,林凡這邊風風火火地組建新團隊,不可避免地觸動了一些人的利益神經。劉副廠長那邊冷眼旁觀,準備看林凡如何收拾這個“爛攤子”;廠裏一些等著往新公司塞關係戶的人發現林凡油鹽不進,也開始暗中抱怨;甚至四合院裏,聽說林凡又開了新公司,權力更大,心思各異的人們又開始蠢蠢欲動。新的挑戰,已然悄然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