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花宴巧設擇良才
字數:3300 加入書籤
                    送走了滿懷激動與期盼的二舅一家,林望舒獨坐書房,指尖輕叩桌麵,心中關於重開繡樓的計劃愈發清晰。
    直接與外祖母娘家合作,選拔可用之才,此事需得辦得既有效,又不至過於張揚,以免引來不必要的關注。
    她思忖良久,一個源自現代、卻可巧妙嫁接於古代的形式躍入腦海——何不辦一場別開生麵的“花宴”?
    名義上是邀請外祖母娘家的女眷們至莊子賞春散心,實則暗中設下幾輪比試,綜合考察來人的品性、技藝乃至應變之能。
    地點便選在李莊頭打理的那處河畔莊子,那裏景致清幽,場地也寬敞,到時候還得多找點馬車去接人,得聯係車行。
    打定主意,她便開始細細籌劃。首先要定下莊子,與李莊頭打好招呼,安排宴席、場地布置等一應瑣事。
    其次,便是要通過二舅,將這場“花宴”的真正目的和選拔方式,悄然通知到外祖母娘家尚在揚州、且可能身懷繡藝的族人,給予她們充足的準備時間。
    這期間,二舅和二舅母少不得要往返傳遞消息、協調關係。
    想到此處,林望舒意識到,自己尚未見過那位大舅母。
    聽二舅所言,大舅母性子潑辣爽利,上次她去外祖家時,大舅母正巧帶著待字閨中的小女兒去廟裏進香,實則是為相看人家,當時未能得見。
    如今既要與外家合作,這位掌著內宅的大舅母應該也是需要了解的人物之一。
    果然,不過兩日,大舅母柳周氏便帶著小女兒上門來了。
    一是為上次未能親迎致歉,二是聽聞姑奶奶有意重振繡樓,特來拜見並看看有無能幫襯之處。
    柳周氏果然如傳聞般,快人快語,行事利落,雖帶著幾分商賈之家的精明,卻也不失爽朗大氣。
    她的小女兒約莫十三四歲,模樣清秀,低眉順眼,頗有規矩。
    林望舒與柳周氏寒暄過後,便將自己的計劃大致說了,並直言需要一位能鎮住場麵、協調各方關係的總理事人,希望大舅母能牽頭,與溫和細心的二舅母一同,負責此次花宴的對外聯絡、人員接待及庶務安排。
    柳周氏一聽,眼中頓時放出光來。
    她嫁入柳家多年,深知婆婆的心病,也明白重開繡樓對柳家意味著什麽,更清楚這事若辦成,自己在家中的地位將大不相同,以後不管在什麽場合都有底氣,家中也會寬裕很多。
    她立刻爽朗保證道:“姑奶奶放心,這事包在我身上,定給您辦得妥妥帖帖,絕不出一絲差錯。弟妹那邊我去說,她性子軟和,正好與我互補。”
    安排好了外家這邊,林望舒又將秋紋喚來。
    如今的秋紋,經過文嬤嬤一番調教,愈發沉穩幹練,眼神明亮,舉止有度。
    林望舒將花宴的整體構想、流程細節交代給她,命她總攬自己這邊的所有籌備事宜,包括與莊子李莊頭的對接、物料的采買清點、當日的人員調度等。
    “此次便是對你這段時日學習的考較,”林望舒看著她,目光中帶著期許,“可能勝任?”
    秋紋深吸一口氣,屈膝行禮,聲音清晰堅定:“奴婢定當竭盡全力,不負主子信任!”
    她眼中沒有絲毫怯懦,向往之心躍然於臉上,襯出躍躍欲試的幹勁。
    林望舒滿意點頭,文嬤嬤果然沒看錯人。
    接著,她便去了賈敏處,將開繡樓及舉辦花宴選拔人才的想法和盤托出。
    賈敏聽罷,先是驚訝,隨即眼中便流露出由衷的讚賞:“妹妹此舉,真是功德無量!柳老夫人那手技藝,若是失傳,確是可惜。若能讓你外祖家蘇繡重新現世,還真真一件大功德,埋沒了真是可惜。也可以借此機會重振門風,便更是美事一樁!”
    她深知其中意義,不僅關乎技藝傳承,更能為黛玉、承璋乃至柳家後輩增添一份實實在在的依仗。
    她又細心提醒:“隻是此事需得格外謹慎。選拔之時,品性務必要放在首位,技藝反在其次。心術不正者,技藝再好也不能用。”
    林望舒深以為然:“嫂嫂所言極是。我亦作此想。屆時,還想勞煩嫂嫂一同前往,一來做個見證,二來也想請嫂嫂和外祖母一同做個評判,您二位眼光毒辣,必能甄別良莠。”
    賈敏笑著應承下來:“這是自然。我也正好帶玉兒去散散心,讓她見見尋常人家姑娘的生活,開闊下眼界。”
    她頓了頓,又壓低聲音道,“既然要開繡樓,這布料絲線的采買便是頭等大事。揚州城裏,‘瑞福祥’的杭綢蘇緞顏色最正,‘錦繡閣’的絲線品種最全,價格也公道。你若需要,我可將常來往的幾家掌櫃引薦與你,他們看在我的麵子上,斷不敢以次充好。”
    兩人又細細商議了花宴那日的具體行程、安保、以及如何不著痕跡地進行“考核”。
    黛玉在一旁安靜地聽著,偶爾抬起清澈的眸子,小聲提出一兩個問題,譬如:“既然要比試,可否讓她們提前帶上自己曾經最滿意的或者最喜歡的一件繡品,可以先看看她們的喜好?”
    看著望舒鼓勵的眼神:“天氣若好,可否在園中設一處,讓她們當場描摹些花草樣本?”
    林望舒和賈敏聽了,相視一笑,覺得黛玉的建議雖孩子氣,卻頗有靈性,能考察繡娘的觀察力與創造力,便欣然采納,融入計劃之中,隻是這些繡娘隻怕有些能臨不能繡,能繡的不能臨,到時候根據需要分開招攬吧。
    一切商議停當,林望舒心中大定。
    有大舅母柳周氏的潑辣爽利主持外聯,有二舅母王氏的溫和細膩輔助內務,有秋紋的沉穩幹練統籌執行,更有嫂嫂賈敏的全力支持與寶貴經驗,這場為重振繡樓而設的“花宴”,已然具備了成功的雛形。
    她仿佛已經看到,在那春光明媚的河畔莊子裏,一場無聲的技藝較量即將展開,而那些被塵封多年的巧手與慧心,將有機會重見天日,編織出新的錦繡篇章。
    而她的玉兒,也將在這場特別的宴會上,看到不同於深宅大院的、更為廣闊鮮活的人生圖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