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稚子誌高母心勞

字數:4288   加入書籤

A+A-


    回到千戶府,林望舒片刻未歇,立即召來了何伯。
    她心中記掛著郊外莊子上的事,吩咐道:
    “何伯,勞你將莊子上所有人員,無論老幼,詳細造冊。
    姓名、年齡、籍貫、因何傷殘、有何特長、家中還有幾口人,都盡量記錄清楚。”
    她需要一份詳盡的名錄,才能心中有數。
    何伯躬身應下。
    林望舒又問起新買的那幾個小廝的訓練情況:“那幾個小子,如今可還安分?裏麵可有瞧著伶俐、肯上進的?”
    何伯回道:“回少夫人,這幾個小子都是從百裏外幾個遭了洪災的縣城買來的,皆是父母雙亡,孤苦無依。
    許是經曆過苦日子,如今有瓦遮頭,有飯果腹,都還算知足肯幹。
    其中有個叫高大誌的,年紀稍長兩歲,人又靈便,眼裏有活,很是上進。
    老奴發現,他竟認得十多個字,說是以前在村子上看夫子教人偷偷記下的。”
    “哦?”林望舒眼中閃過一絲興趣,“可會算術?”
    “這個還需教導。”何伯答道。
    “嗯,你多留意他些,若真是可造之材,日後或可大用。”
    林望舒吩咐道。隨即她又問了趙猛關於小廝們習武的進展。
    趙猛言簡意賅:
    “稟夫人,幾人中,韓小五於拳腳上最有天分,上手快,力道也足。其餘幾人,尚需時日打磨。”
    林望舒略一思忖,便道:
    “既如此,往後訓練時,可將韓小五與煜兒、小昕安排在一處,一同練習基礎拳腳。孩子們年紀相仿,互相也有個比較督促。”
    她頓了頓,看向何伯,“待莊子上的名冊整理出來,凡適齡的孩童,無論男女,都需認字、習武。根基,還是要從自家培養起來才最是牢靠。”
    何伯與趙猛皆領命出去。
    書房內重歸安靜,林望舒靠在椅背上,揉了揉發脹的太陽穴,連日來的思慮讓她感到一陣疲憊。
    周嬤嬤悄無聲息地端來一杯溫水,撫劍也上前,力道適中地為她按摩肩頸。
    周嬤嬤看著她眼底的倦色,忍不住心疼地嘮叨:
    “奶奶,不是老奴多嘴,您再怎麽能幹,也得顧惜著自己的身子。年輕時不覺得,等年紀上來了,就知道厲害了。”
    林望舒閉著眼,微微頷首,表示聽到了。
    她腦中思緒未停,青溪如今在外幫著打理鋪麵賬目,新接手的兩個鋪子若開張,正好需要得力的人手。
    雲娘那邊已送來了初步調教丫環的方案,頗為巧妙,重在引導與觀測心性,在最終結果出來前,她不便插手,隻能靜待。
    而最讓她感到壓力的,還是莊子上的數百口人。
    解決他們的生計,關鍵在於“產出”。
    手工皂或許是個路子,用量不大,可以在莊子上僻出塊地方專門製作,隻是配方需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能外泄。
    但光靠這一樣遠遠不夠,還需想想其他能依托手工、不重體力的產出。
    開藥鋪是自己的計劃,但製藥、采藥、種植皆需專業知識,非一朝一夕之功,需得慢慢培養人手。
    眼下,隻能先等何伯的名冊,看看其中是否有原本就擅長些手工藝的人,哪怕隻會編織、木工,也能減輕不少負擔。
    她正閉目凝神,細細盤算,忽聽得門外傳來熟悉的腳步聲。
    簾子一掀,王煜和黎小昕兩個小身影一前一後走了進來。
    “娘”“林姨”
    兩個孩子規規矩矩地行了禮。
    林望舒讓人給他們端來點心,王煜卻跑到她身邊,仰著小臉,擔憂地問:
    “娘,你是不是不舒服啊?煜兒給你按按頭。”說著,小手就笨拙地伸了過來。
    林望舒心中一暖,拉住他的小手,讓撫劍退下,將王煜攬到身邊坐下,柔聲道:
    “娘沒事,就是有些累,歇歇就好了。你們今日的功課做完了?”
    黎小昕聞言,連忙將手中捧著的幾張紙遞上,正是他和王煜新寫的大字。
    林望舒接過來細細一看,兩個孩子進步確實不小,筆畫雖仍顯稚嫩,但架構已穩了許多,看得出是用了心的。
    王煜在一旁有些得意地匯報:
    “娘,《三字經》和《百家姓》我們都學完了,夫子誇我們學得快。我們現在是不是可以開始學兵法了?”
    他小臉上滿是期待,黑亮的眼睛閃閃發光。
    “咳咳……”林望舒險些被自己的口水嗆著。
    這啟蒙剛完,就想著一步登天學兵法了?
    她穩了穩心神,問道:“那夫子怎麽說?”
    王煜蔫了一點,老實回答:“夫子說明日開始學《千字文》,還要學《弟子規》”
    “嗯,夫子安排得是。”
    林望舒點頭,“先把這些基礎打牢了再說。學問如同蓋房子,地基不穩,樓閣便起不來。”
    她又轉而問起武藝,“楊師傅休沐日快到了,你們近日練習得如何?”
    提到武藝,王煜臉上的神色頓時變得有些忸怩,連黎小昕也低下了頭。
    林望舒見狀,倦意去了大半,追問道:“怎麽了?可是遇到了難處?”
    王煜沉默了一下,才小聲嘟囔:
    “師傅說我們每日隻練一兩個時辰,太過懈怠。
    他說真正的武人,每日需勤練不輟五個時辰以上,方有所成。
    像我們這樣……他說,便是練上十年,恐怕也抵不過他一隻手……”
    林望舒聞言,一時竟不知該如何接話。
    楊彪是沙場宿將,要求嚴苛自是常理,可這話對兩個剛剛起步的孩子來說,未免太過打擊。
    她看著眼前兩個垂頭喪氣的小家夥,又想想楊彪那豪邁卻直接的作風,隻能無奈地在心中歎了口氣。
    她伸手摸了摸兩個孩子的頭,溫聲道:
    “楊師傅是希望你們能成為真正的棟梁,所以要求嚴格。
    不過,你們年紀還小,筋骨未長成,循序漸進才是正理。
    每日堅持練習,日日有所進益,便很好了。現在莫要與他比,與自己比,今日比昨日強,便是勝利。”
    話雖如此,看著兩個孩子似懂非懂、依舊有些沮喪的眼神,林望舒自己也感到一陣無力。
    教養孩子,尤其是想要將他們培養成才,其中的平衡與拿捏,實在是一門深奧的學問。
    她這個“母親”,需要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
    還是黛玉這種小仙女省心,不知道便說和承璋怎麽樣了,信才寄出去不久,不知道入伏前能收到回信嗎?
    是要準備消暑的東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