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論功過

字數:4790   加入書籤

A+A-


    天賦?
    霍元覺循她目光望去,心中不解何以縣隍突然論及這新人的天賦。
    孫清寒修為已至金丹,神識過人,一眼便看出秦川神識遠異常人,乃天賦異稟之相。但她並未多言,轉身對副寺長道:
    “既然諸位皆認定此地最宜,那麽過幾日,縣廟便會派人將百餘株靈橙樹苗送至。此後之事,便托付農靈寺諸位道友。此事利在天民,還望諸位交出一份讓九川百姓滿意的答卷。”
    副寺長與霍元覺被她話語拿住,胸中憋悶,卻也隻能恭聲稱是。
    孫清寒容色清冷,她亦有不得已處。
    赴任之前,福地方麵對她寄望甚深,將這貧靈縣交予她,便是盼她能做出一番成績。她一人之力終有窮時,唯有定策指方向,具體事務還需倚仗下屬完成。
    縣隍離去後,農靈寺眾人恭送至寺門外,目送其一行遠去。
    一直立於不遠處、將事情聽去七八分的秦川,卻眉頭漸鎖,望向自己掌管的那兩畝空地:
    “要在此處種靈橙?”
    聽起來不過是栽種果樹,似乎並非難事。但由一縣之主親口指派、親臨田間定下的任務,再愚鈍之人也知非同小可。
    他才剛入農靈寺,似乎便撞上了一樁極為棘手的差事。
    然以其身份,無從知曉更多內情,隻得按時歸家,準備突破練氣一層。
    再看農靈寺公廨之內。
    ……
    傍晚,正寺長郭善山風塵仆仆自臨縣趕回。
    正副二寺對坐,皆麵沉如水。
    “該當如何?”劉世昌向真正的一把手問道,“是否該全力促成縣隍此項靈橙計劃?”
    郭善山沉默良久,忽問起毫不相幹之事:“老劉,我還有幾年可退?”
    劉世昌一怔,正要開口——
    郭善山抬手止住他,緩聲道:“鄉觀級仙官,築基後期,壽二百載。我今一百四十有六,一百五十退休。若無意外,四年之後,便是你接任此位。”
    劉世昌忙道:“我……”
    郭善山卻端起茶盞,慢悠悠說道:“這位新縣隍,年少銳進,自是盼著一番作為,以便早日高升。
    她可以試錯,即便錯了,亦可調任它縣,年歲尚輕才二十八歲,就有金丹期修為,五百年壽元,試錯沒什麽成本。
    然你我不同——若投入過巨卻一敗塗地,這後果,你我承擔不起。
    更何況,寺中靈氣本就不足,哪有餘裕投注於此等風險莫測之事?”
    劉世昌低頭沉吟,繼而道:“您是說……此事,須使其不成?”
    “非是不成。”
    郭善山道:
    “是既不能成,亦不能敗,須將此事……拖入僵局。”
    劉世昌麵露惑色。
    郭善山道:“我半個身子已退下來了,你即將上位。值此關頭,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事若僵持下來,便算無過。無過,最是穩妥。
    那天外靈橙移植本地,本就成活概率小,拖一拖,這批樹自然就壞了。”
    劉世昌終於明白。
    天庭素有傳言:
    功德相抵位難遷,
    無因無果仙路寬。
    他細思片刻,卻更皺緊眉:“但這終究是孫清寒上任首務,這第一把火……”
    “新天條頒布未久,廟堂之高所定國策,初心雖好,然施行成敗,皆看下方如何運作。
    當前大變之局,莫說九川小縣,便是天下福地、洞天,亦在觀望摸索。
    新天條願景,非一朝一夕可成,至少也須三五年試水。
    這段時間,足夠我平穩落地,你安然接任。”
    郭善山啜了口茶,目光悠悠轉向觀察田方向:
    “你言那兩畝地,是由一名今日方才報到、尚未授籙、僅持臨時符牒的年輕火工負責?”
    他微微一笑:
    “依我看,便不必換人了。讓這孩子負責,正好。”
    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有些事,拖遝磨蹭,再出些無傷大雅的小紕漏,自然便不了了之。
    至於由誰來擔這名義上的職責——還有誰,比一個臨時火工道人更合適的?
    修道之途,不就修的一個心有靈犀。
    ……
    秦川自農靈寺下值歸來。
    剛踏入院門,便見何星辰也推著自行車走了進來。
    “秦兄,首日往農靈寺應差,感覺如何?”何星辰含笑招呼道。
    秦川略一思忖,還是決定將今日觀察田中所遇之事說與何星辰,聽聽他的見解:“確有一事,想請何兄為我參詳一二。”
    “要在九川縣引種培育靈橙?”何星辰聽罷,看向秦川,“最終竟選定了你負責的那塊田?”
    “何兄對此事有何看法?”
    秦川詢問道。這位同在公門的鄰居在琅音閣中每日經手文書信息,見識渠道自然較常人更為通達。
    何星辰沉吟片刻,道:“此事若成,於九川縣自是美事一樁。但若是由秦兄你直接負責田中種植……恐於你並非好事。”
    秦川眉梢微挑:“願聞其詳。”
    何星辰正色道:“眼下雖難斷言,但秦兄不妨拭目以待,且看這種植靈橙之事,最終由什麽人主理。若是由寺中要緊人物牽頭,你便無憂,隻管安心協理即可。可若是……”
    他畢竟已在琅音閣任職一年,每日接觸各類文牘資訊,對天庭體係內的某些風向,自有較常人更為敏銳的嗅覺。
    經何星辰這般隱隱點撥,秦川前世亦不乏職場曆練,心下頓時明了些許,眉頭蹙得更緊:
    “你是說,若此事推行不利,或有差池,我便會首當其衝,成為那替罪之羊?”
    “此亦僅是在下一點揣測。關鍵在於農靈寺上層對此事究竟持何態度,是真心遵照縣隍與縣廟諭令竭力推行,還是陽奉陰違,虛應故事,本就不願此事辦成。”
    何星辰輕歎一聲:
    “秦兄需先辨明這一點。”
    “多謝何兄剖析。”
    秦川神色凝重:
    “這番話,對我無異於一副良藥。”
    “秦兄這兩日不妨細細思量。”
    何星辰道:
    “我若在琅音閣見到與此相關的縣廟文書或其他報導,也會告知於你。”
    “如此,多謝何兄。”
    兩人又交談幾句,秦川這才心情略顯沉重地轉身進屋。
    他未曾料到,入職首日便卷入了這般大的風波之中,成了漩渦裏一粒微末的棋子。
    望著秦川進屋的背影,何星辰心下亦是一歎。
    他與秦川同感,這位剛搬入家中的年輕同道,運氣著實有些欠佳。
    可誰讓秦川甫一中選,便恰逢這東勝天下迎來大變局之時。
    值此非常之期,莫說是一個新晉小道,便是那些身居高位者,稍有不慎,亦可能官位不保,天籙被收,修為盡廢,甚至鋃鐺入獄。
    “一個新的時代,恐怕真要來了。”
    何星辰暗忖。
    接下來這幾年,怕是琅音閣內也難有寧日,自己亦當時時謹慎,步步留心。
    他們琅音閣這等執掌文書喉舌的“傳道”之所,最需敏銳辨明風向,站好隊,方能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