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詩會刁難,“無知”應對

字數:3281   加入書籤

A+A-


    轎簾垂落,青帷小轎在石板路上緩緩前行。指尖抵著扇骨裂痕,不再看身後那座雕梁畫棟的威國公府主院。風從簾隙鑽入,拂過袖中藏刃的腕側,涼意貼膚而上。
    繡樓前已停了數輛華輦,彩綢飄搖,婢女環伺。粗使婆子掀開轎簾,抬腳落地,藕荷色裙裾掃過門檻石階。未扶人,獨自邁步而入。
    廳內熏香濃烈,絲竹輕奏。貴女們或倚朱欄,或坐錦席,衣袂流光,笑語盈盈。蘇挽月立於主位旁,一身杏紅繡蝶裙,發間金步搖輕顫,見她進來,唇角微揚:“姐姐可算到了,大家都在等你。”
    不答,隻將舊扇輕輕置於案前,坐下時脊背挺直,目光平視前方。
    左右貴女交換眼神,有人掩口低笑。“這扇子……怕是去年端午落下的吧?怎麽還帶著?”一人故意提高聲調,“聽說那日嫡小姐在宮宴暈倒,扇子都摔破了,竟沒扔掉?”
    另一人接話:“許是念舊情深,畢竟那時還有人誇她‘才貌雙全’呢。”
    端起茶盞,吹了口氣,慢飲一口,才抬眼看向說話之人:“你說得對,這扇子摔過。但它記得的事,有些人忘了。”
    那人一怔。
    “比如先皇後曾指著它說,‘此扇雖簡,卻有風骨’。”頓了頓,目光掃過眾人,“如今你們穿金戴銀,談笑風生,可還記得當年她為何賞我這把扇子?”
    滿座微靜。
    蘇挽月笑著上前一步:“姐姐莫要動氣,今日是詩會,不是論舊事的地方。不如我們以‘春柳’為題,各賦一詩,也算不負這滿園新綠。”
    眾女紛紛附和,紙筆即刻傳至手中。
    一位貴女提筆便寫:“嫋嫋垂絲拂畫橋,輕煙淡抹總相宜。東風一笑千條綠,猶似佳人舞細腰。”吟罷得意一笑,眾人稱讚。
    又一人道:“柳眼初開曉霧濃,鶯聲啼破碧雲重。誰家少婦憑欄久,折得柔枝寄遠蹤。”語調纏綿,引得輕歎連連。
    紙墨一圈圈傳到麵前。未動筆,隻將扇子橫放在紙上,遮住空白。
    “姐姐?”蘇挽月含笑問,“可是不知如何下筆?若實在難為,不如棄權也無妨,大家不會笑話的。”
    “我不是不會。”終於開口,聲音不高,“我是真的不知道。”
    眾人一愣。
    “我在北境三年,每日睜眼是沙塵,閉眼是屍骸。軍營裏沒有詩書,隻有戰報;沒有筆墨,隻有血書。”抬起手,露出昨日割傷的指腹,“你們寫的柳枝,是我砍斷敵軍旗幟的刀鋒。你們描的春風,是我夜裏巡哨時刮過城牆的寒風。”
    有人嗤笑出聲。
    不動怒,提筆蘸墨,在紙上寫下四句:
    “春風不解甲,柳色照孤城。
    馬蹄踏霜去,不見故人還。”
    字跡剛勁,如刀刻石。最後一筆落下,擱筆,抬頭環視四周:“若非要我作一首,便是這個。我不懂你們的風花雪月,隻認得生死別離。”
    廳內鴉雀無聲。
    那首詩沒有對仗工整的辭藻,沒有婉轉旖旎的意境,卻像一記重錘砸進脂粉堆裏。幾位貴女低頭不語,先前譏諷者麵色發白。
    蘇挽月勉強一笑:“姐姐這首……確是別具一格。隻是詩會講究雅趣,這般悲愴之語,未免衝撞了氣氛。”
    “那你告訴我,”看著她,“什麽叫雅趣?是躲在蘭心閣裏抄幾首前人舊詩,還是編些虛情假意的句子,假裝自己曆經滄桑?”
    站起身,收起詩稿塞入袖中。“我寫的是真。你們寫的,不過是夢。”
    蘇挽月笑容僵住。
    轉身麵向眾女:“諸位若覺得我粗鄙無知,那便無知好了。但請記住,我的無知,是從萬人墳裏爬出來換來的。你們的聰明伶俐,不過是在繡樓上數花瓣數出來的。”
    拿起舊扇,輕輕一抖,扇麵展開,露出背麵一道淺淺焦痕——那是某年宮宴失火時,撲向火盆救下一名小宮女留下的。
    “這扇子燒過一次,還能用。人若心死了,穿再華美的衣裳,也不過是一具空殼。”
    說完,朝蘇挽月微微頷首:“妹妹費心籌備,姐姐獻醜了。這便告辭,不擾諸位清興。”
    走出主廳,腳步未停。身後傳來壓低的爭執聲,有人急喚蘇挽月,似要追出,卻被攔下。
    外廊光影交錯,婢女捧著新茶欲進不得出。穿過回廊,經過一處水榭,幾名貴女正圍坐品茗,見她經過,立刻噤聲。其中一人手中的瓷杯傾斜,茶水潑灑在裙上,也顧不上擦拭。
    徑直走向門口,守門小廝慌忙拉開雕花木門。陽光傾瀉而下,映在素色裙裾上,竟顯出幾分凜冽。
    門外,那頂青帷小轎仍候著。踏上踏板,正要入轎,忽聽身後有人追來。
    “雲小姐!”是蘇挽月貼身丫鬟,氣喘籲籲,“姑娘讓我送您一樣東西——說是紀念姊妹情誼。”
    回頭,隻見那丫鬟雙手捧著一隻錦盒,紫檀嵌玉,精致非常。
    沒接。
    “放那兒吧。”指向轎前石階。
    丫鬟一怔,隻得將盒子擱下。轉身離去時,腳步略顯遲疑。
    低頭看著那盒子,片刻,抬腳踏入轎中。轎簾垂落前,伸手探入袖中,摸到那枚薄刃的冷硬邊緣。
    轎夫抬轎起步,輪軸碾過石板,發出沉悶聲響。
    街巷漸寬,人流漸密。轎行至城南十字口,路邊孩童追逐嬉鬧,一聲呼喊隨風傳來:
    “快看!那個穿舊裙子的姐姐,拿的是破扇子!”
    轎簾微動,一隻纖手伸出,將那柄殘破團扇輕輕放在街邊石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