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馨執燈 煙火巷陌藏溫柔
字數:2923 加入書籤
京南市的冬末,一場淅淅瀝瀝的春雨剛過,巷口的老槐樹冒出了星星點點的綠芽。安若馨推著一輛漆成米白色的小推車,停在巷尾的老位置——車上鋪著格子布,擺著她親手做的手工花燈,有兔子燈、蓮花燈,還有綴著小鈴鐺的走馬燈,風一吹,鈴鐺“叮鈴”響,惹得路過的孩子圍著推車打轉。而她的公文包就放在推車側麵的儲物格裏,裏麵裝著紫淩閣本月的運營報表,剛從門店趕來的路上,她還在手機上回複了公益項目組的消息。
“若馨姐姐,我要那個兔子燈!”穿粉色棉襖的小姑娘仰著小臉,手裏攥著媽媽給的零錢。安若馨笑著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把兔子燈遞過去,還幫她調整了燈繩的長度:“小心點拿,別碰著燈穗哦。”小姑娘接過燈蹦蹦跳跳地跑遠後,她掏出手機快速掃了眼消息,確認紫淩閣的春季新品陳列已按計劃完成,才放心地把手機揣回兜裏——自從雪怡生下雙胞胎後,她便主動接過紫淩閣的日常管理工作,從貨品采購到門店運營,每一項都打理得井井有條,讓雪怡能安心照顧孩子。
說起與紫淩閣的緣分,還要追溯到三年前。那時安若馨剛經曆家族產業的低穀,是雪怡拉著她加入團隊,教她了解服飾行業的門道。如今她不僅能獨立操盤紫淩閣的大小事務,還牽頭推出了“非遺刺繡係列”,把外婆教她的花燈紋樣融入服飾設計,去年冬天推出的“燈影旗袍”一上線就售罄,連帶著讓更多人關注到傳統手工藝。
正整理花燈時,巷口傳來熟悉的腳步聲。慕容雪怡抱著珩珩走過來,鄔童跟在旁邊,手裏提著個紙袋子和一份文件。“若馨,這是紫淩閣新合作工廠的樣品清單,你看看沒問題就簽字。”雪怡把文件遞過來,笑著指了指推車上的走馬燈,“你也真是,管理著這麽大的店,還不忘來擺攤做花燈。”
“兩不誤嘛,”安若馨接過文件快速瀏覽,指尖劃過“環保麵料”的條款時特意停頓確認,“紫淩閣現在穩定了,我想多做點自己喜歡的事,也讓傳統手藝多些曝光。對了,下周公益課堂的刺繡材料我已經準備好了,到時候咱們一起去郊區的留守兒童學校。”她拿起一盞走馬燈,輕輕轉動燈柄,裏麵“嫦娥奔月”的圖案跟著轉起來,“這燈上的紋樣,到時候也教孩子們繡在布包上,讓他們給自己做個小禮物。”
珩珩伸手想去碰走馬燈,安若馨便把燈遞到他麵前,小家夥眼睛一下子亮了,小手輕輕碰了碰燈壁,小聲說:“好看。”鄔童把紙袋子遞給安若馨:“雪怡早上做了蔓越莓餅幹,讓你餓了墊肚子。對了,上次你提的‘家族產業幫扶計劃’,我這邊聯係了幾個企業家,下周可以一起聊聊。”
安若馨接過袋子,心裏暖暖的。當初她接手家族部分產業時,一度因經驗不足碰壁,是鄔童幫她對接資源,雪怡陪她分析市場,才慢慢讓產業重回正軌。如今她不僅讓自家產業扭虧為盈,還聯合紫淩閣發起了“女性創業幫扶項目”,資助了十幾個像她當初一樣陷入困境的女性創業者。
正聊著,一對年輕夫婦帶著剛滿周歲的寶寶過來,想給孩子買盞小燈。“推薦您選這款繡著小老虎的軟布燈,”安若馨拿起燈遞過去,“布料是紫淩閣定製的純棉料,裏麵裝的是低耗LED燈,不怕摔也不燙手。而且這老虎紋樣是非遺刺繡手法,孩子用著也能接觸到傳統工藝。”年輕媽媽試了試開關,暖黃的燈光透過布麵灑出來,溫柔又好看。“多少錢啊?”“二十塊就好,”安若馨笑著說,“要是您對傳統服飾感興趣,也可以去紫淩閣看看,最近正好有非遺係列的展陳。”
等客人走了,雪怡忍不住說:“你這還順便給紫淩閣拉客源呢。不過說真的,你把公益和事業結合得這麽好,當初那個連報表都看不懂的安若馨,現在真是越來越厲害了。”安若馨搖搖頭,眼底滿是堅定:“以前總覺得‘高貴’是家族賦予的光環,現在才明白,靠自己的雙手把日子過好,能幫到更多人,才是真正的高貴。”
太陽漸漸西斜,推車上的花燈賣得差不多了。安若馨剛把公文包拿出來,就看見班小鬆抱著承安,雨沫抱著承樂走過來。“若馨,剛從紫淩閣過來,店員說你在這兒擺攤,我們就過來了。”雨沫笑著晃了晃手裏的刺繡手帕,“你教我的‘盤金繡’,我給寶寶繡了塊小方巾,你看看怎麽樣?”
“進步真快!”安若馨接過手帕,指著上麵的紋路誇讚,“線拉得勻,針腳也齊,以後可以教寶寶學刺繡了。”她從推車裏拿出兩盞迷你老虎燈,遞給承安和承樂:“這是特意做的小尺寸,寶寶們拿著玩正好。”承安攥著燈柄,盯著燈上的老虎圖案“啊啊”叫著,班小鬆笑著說:“你現在真是事業、公益、興趣樣樣不落,家裏也打理得井井有條,上次去你家,看見你先生幫你整理花燈材料,那畫麵真溫馨。”
提到家人,安若馨的嘴角彎得更厲害。當初她專注事業時,先生不僅沒抱怨,還主動承擔家務,陪她一起去公益課堂做義工。如今兩人不僅把小家庭經營得和和美美,還一起資助了兩個山區孩子,逢年過節都會收到孩子們寄來的成績單。
聊了一會兒,安若馨要去公益項目組開會,便收拾好小推車。班小鬆想幫忙,她卻婉拒了:“不用啦,我開車過來的,正好順路。你們也早點回去,別讓寶寶們著涼了。”
坐進車裏,安若馨打開導航,目的地是公益項目組的辦公室。看著窗外掠過的街景,她想起三年前那個迷茫的自己,曾以為人生會一直陷在低穀,卻沒想到靠著自己的堅持和朋友的幫扶,不僅實現了事業的逆襲,還找到了人生的價值——管理紫淩閣時,她讓傳統服飾煥發生機;打理家族產業時,她讓資源流動起來幫助更多人;做花燈、搞公益時,她讓溫暖和手藝傳遞下去。
晚上回到家,先生已經做好了晚飯,餐桌上擺著她愛吃的糖醋排骨。“今天公益課堂的材料都整理好了,”先生把湯盛到她碗裏,“下周去學校,我陪你一起去。”安若馨點點頭,夾了塊排骨放進嘴裏,心裏滿是踏實。飯後她坐在書桌前,一邊整理紫淩閣的新品計劃,一邊畫著下周公益課堂要教的刺繡紋樣,台燈的暖光落在紙上,把每一筆都染得溫柔。
窗外的月亮升了起來,安若馨看著書桌上的花燈骨架和紫淩閣的報表,嘴角露出了微笑。她知道,往後的日子裏,她會繼續在紫淩閣的櫃台前整理服飾,在公益課堂上教孩子們刺繡,在巷口的小攤上擺起花燈,用自己的雙手,在事業、家庭、公益的領域裏繼續發光發熱,活成自己心中“高貴”的模樣——不依賴過往的光環,隻憑當下的努力,把每一份熱愛都做到極致,把每一份溫暖都傳遞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