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金絲眼鏡後的文化反擊

字數:4537   加入書籤

A+A-


    第43章:金絲眼鏡後的文化反擊
    屏幕上的法語郵件標題像塊燒紅的鐵,燙得人眼疼。
    陸硯之盯著那行字——《電影節內部人士:對中國提名者的壓力》,手指已經滑動鼠標,調出五國媒體最近七十二小時的關鍵詞演變圖。圖表上,“睡袍”和“黑客”兩個詞被紅線圈住,反複捆綁出現,頻率高得離譜。
    他冷笑一聲,摘下金絲眼鏡,用袖口擦了擦鏡片,又戴上。
    “不是巧合。”他說,“他們想把顧晚舟釘死在‘嘩眾取寵’這根柱子上,好讓她一出國門就成了笑話。”
    小唐抱著筆記本縮在打印機旁,耳朵豎得像天線:“那咱們發聲明?澄清她沒黑任何人?”
    “澄清?”陸硯之反問,“你以為國外那些主編是來做慈善的?你越解釋,他們越覺得你心虛。現在不是技術戰,是文化戰。”
    他轉頭撥通陳墨的電話,語氣幹脆:“我要一篇中法雙語稿子,標題叫《論虛偽的100種死法》,副標題寫上‘當藝術評審淪為權力表演’。”
    電話那頭沉默兩秒,傳來陳墨嗑瓜子的聲音:“……你這標題夠狠啊,是要把孫導送進哲學課當反麵教材?”
    “不止是他。”陸硯之敲開數據庫,“我要扒光所有披著藝術外衣搞霸淩的人。你去翻翻近五年國際電影節爭議案例,總結出三套話術模板——貶低外來者、神化自己標準、事後補票洗白。這不是審美分歧,是殖民思維的殘血包年續費。”
    小唐聽得一愣一愣的:“還能這麽玩?”
    “當然。”陸硯之調出一頁密密麻麻的標注文檔,“你看,每次有非歐美演員入圍,總有評委跳出來講‘藝術純粹性’。可輪到自家導演涉嫌性騷擾?閉嘴。說這是‘私德問題’。合著外國人犯錯是道德崩塌,他們犯錯就是‘人性複雜’?雙標玩得比流量明星還溜。”
    他一邊說一邊打字,光標飛快推進:
    > “真正的藝術尊嚴,從不需要踩踏他人來證明。當一位導演以‘討論劇本’為名行騷擾之實,卻仍能端坐評委席,這才是對電影節最大的褻瀆。而那些急於將反抗者汙名為‘挑釁權威’的媒體,不過是權力的應聲蟲,在用語言暴力維護一場早已腐爛的盛宴。”
    小唐湊過去念完這段,倒吸一口涼氣:“陸老師,這段要是發出去,等於直接扇臉了。”
    “就是要扇。”陸硯之冷哼,“他們不是喜歡用‘專業’壓人嗎?那我們就用更專業的語言,把他們的遮羞布撕下來晾在太陽底下。”
    他頓了頓,補充一句:“附上時間線摘要,匿名舉報材料按日期排好,別帶情緒,隻擺事實。讓讀者自己得出結論——不是我們在罵人,是證據太響。”
    小唐趕緊記下要點,轉身去整理文件包。
    這時手機震動,一條短信彈出來。
    顧晚舟:看到熱搜了,需要我配合懶著嗎?
    陸硯之嘴角微揚,回了個字:睡。
    然後加了一句:繼續睡就行。
    小唐探頭問:“她真躺平了?”
    “她越不動,對方越慌。”陸硯之靠回椅背,“你現在去查巴黎那邊的早報發布時間,把通稿定在明早六點十五分推送。北京這邊是午夜,剛好蹭上國際媒體第一波起床刷手機的節奏。”
    “那顧姐這邊呢?要不要發個回應?”
    “她不用回應。”陸硯之說著,打開她的社交後台權限,“等稿子一出,讓她團隊發條微博,就說‘昨晚夢見自己拿獎了,誰借我件禮服?’這種夢話就行。”
    小唐眼睛一亮:“懂了!表麵裝傻充愣,實則暗渡陳倉,話題自然就往‘期待獲獎’偏了。”
    “聰明。”陸硯之點頭,“記住,我們不吵架,不澄清,也不求理解。我們要做的,是重新定義戰場規則——讓他們發現,原來穿睡袍的女人也能寫論文打官司。”
    小唐咧嘴一笑,正要走,又被叫住。
    “等等。”陸硯之忽然想起什麽,“把那份《輿論解剖學》裏的‘權威話術三定律’做成簡版插圖,配在通稿末尾。標題就叫‘識別偽君子的三個信號’。”
    “比如呢?”
    “第一條:動不動就說別人‘不懂藝術’;第二條:自己違規叫‘特殊情況’,別人犯錯就是‘原則問題’;第三條——最愛用‘傳統’‘規矩’當擋箭牌,其實是為了保住自己的飯碗。”
    小唐邊記邊笑:“這哪是學術分析,簡直是互聯網嘴替大全。”
    “所以才有效。”陸硯之輕敲桌麵,“老百姓早就看膩了裝腔作勢那一套。我們現在不是在寫公關稿,是在給全世界觀眾遞刀子——讓他們看清,所謂‘大師’,也可能是個穿著西裝的混蛋。”
    打印機嗡嗡響起,小唐抱著剛打出的文件包回來,小心翼翼放進加密U盤。
    “名單確認過了,法國兩家獨立媒體、英國《衛報》駐歐記者、美國《綜藝》深度組,還有三個藝術評論博主,都在推送列表裏。隻要稿子一發,至少能衝進外網熱搜前五。”
    陸硯之沒說話,隻是盯著屏幕右下角的時間。
    23:47。
    他知道,接下來的四十八小時,會有人瘋狂反撲。
    但他也清楚,一旦這套組合拳打出去,對方再想用“中國女星無理取鬧”這種老梗抹黑,就得先過全球觀眾的腦子這一關。
    手機又震了一下。
    還是顧晚舟。
    顧晚舟:薯片吃完了,新口味到了嗎?
    陸硯之回:明天給你送一箱,順便帶上你的“夢話”文案。
    發完這條,他轉向電腦,開始最後一遍校對。
    通稿標題鮮紅刺目:《論虛偽的100種死法》。
    副標題冷靜如刀鋒:當藝術評審淪為權力表演。
    正文層層遞進,邏輯嚴密,每一句都像釘子,精準砸進西方媒體最怕碰的雷區——**包庇權貴、雙重標準、話語權壟斷**。
    他刪掉最後一處冗餘形容詞,光標停在“定時發送”按鈕上方。
    小唐站在一旁,屏住呼吸。
    陳墨剛發來一段法語潤色版,附言寫著:“已加入薩特關於‘自欺’的論述,保證讓孫導讀了懷疑人生。”
    陸硯之掃了一眼,點了確認。
    倒計時設定:6小時後自動推送。
    他摘下眼鏡,揉了揉眉心,又重新戴上。
    屏幕藍光映在鏡片上,像一片未結冰的湖。
    書房安靜得能聽見打印機餘溫散去的細微聲響。
    小唐抱著U盤站在門口,欲言又止。
    陸硯之抬頭:“還有事?”
    “那個……”小唐撓頭,“網上有人說,你是顧姐背後的男人,專幫她出謀劃策。”
    陸硯之嗤笑一聲:“讓她說是吧。反正她懶得回應,我也懶得解釋。”
    他低頭看了眼手表。
    淩晨零點整。
    腦海裏,三行文字準時浮現:
    【某頂流男星酒駕被抓現行】
    【某綜藝導演組集體辭職】
    【“懶癌美學”入選年度網絡文化現象】
    他盯著最後一條,眼神漸深。
    片刻後,嘴角微不可察地揚起。
    手指重新落回鍵盤。
    新建文檔。
    標題輸入:《非對抗性輿論戰模型構建(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