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鋼筆轉動的通稿之夜
字數:4704 加入書籤
                    第53章:鋼筆轉動的通稿之夜
    零點整,電腦屏幕藍光一閃,陸硯之眼皮都沒抬,右手鋼筆“噠”地一轉,穩穩夾在食指和中指之間。
    他知道,來了。
    三條熱搜詞條像係統派送的快遞單,準時砸進腦子:
    【#顧晚舟耍大牌拒錄節目#】
    【#濕裙事件影後發飆#】
    【#蘇然被罵哭後台崩潰#】
    他輕笑一聲,把鋼筆往桌上一擱,像是聽見了什麽荒誕的段子。
    “耍大牌?她連起床都嫌費勁,哪來的力氣發飆?”
    手指敲下回車,新建文檔,標題直接甩上去——
    《論一場“意外潑水”的力學合理性》。
    副標題補上一行小字:**當碰瓷成為流量基建,我們是否該給物理定律頒個最佳配角獎?**
    他沒急著寫正文,先打開昨晚B廳錄製時的公開直播切片,拉到蘇然“手滑”潑水那一秒,逐幀播放。
    第一幀:蘇然端杯站定,手腕角度32度,水杯傾斜方向正對顧晚舟裙擺中央。
    第二幀:水花呈扇形噴射,弧度完美避開自己鞋麵,精準覆蓋目標區域。
    第三幀:顧晚舟還沒反應,她先“哎呀”出聲,語氣熟得像排練過八百遍。
    “好家夥,這潑水姿勢,比高考物理實驗還標準。”
    他截圖三張,標紅箭頭畫線,配上文字:“自然滑落?你當牛頓死了沒人管是吧?”
    接著調出導攝組公開機位的時間戳,對比顧晚舟離場時間與剪輯版發布時間差——整整晚了47分鍾。
    而在這期間,蘇然接受了兩次單獨采訪,話題全是“前輩壓力大”“現場氣氛緊張”。
    “一邊說意外,一邊等剪輯發酵,這波操作叫‘濕身引流,情感變現’。”
    他邊寫邊搖頭,“建議蘇小姐下次碰瓷前先報個新東方烹飪學校,至少學學什麽叫‘火候自然’。”
    文檔寫到一半,他忽然停住,眯眼盯著屏幕右下角的時間:00:17。
    “小唐呢?”
    話音剛落,辦公室門縫底下塞進來一塊硬紙板,上麵歪歪扭扭寫著:【熱搜倒計時:47小時43分】。
    緊接著,手機震動,微信彈出一條語音:
    “陸老師!我蹲您門口三小時了!您不看手機也不開門,我隻能舉牌子……您要的監控,節目組說沒權限給。”
    陸硯之回撥過去,聲音平靜得像在問今天喝不喝咖啡。
    “我說要他們給了嗎?”
    “啊?”
    “我說的是——調原始監控。”
    “可他們不配合……”
    “誰說要他們配合了?”他推了推眼鏡,“林姐昨晚就黑進備份通道了,導攝係統的雲存檔每小時自動上傳一次,原始數據藏在B廳第三機位的隱藏目錄裏,文件名是‘B03220415clean’。”
    電話那頭沉默兩秒:“……您連文件名都知道?”
    “因為那是我讓她藏的。”
    上一章顧晚舟甩支票換場地,不是為了舒服,是為了留下證據鏈。
    濕裙子、滴水、鏡頭追蹤——全都在等這一刻。
    “你現在去拿數據。”陸硯之敲著鍵盤,“重點截三段:一是顧晚舟走出化妝間時裙擺滴水軌跡;二是B廳入口紅外測溫儀的時間戳;三是她進錄製區後座椅濕度傳感器讀數。”
    “啊?還有這玩意兒?”
    “綜藝組為了控成本,用的是智能會議室係統,所有環境數據都聯網。她坐下去那一刻,係統就記下了‘液體滲透率87%’。”
    “所以……隻要對比她進場時間和幹衣速度,就能證明她根本沒時間換衣服?”
    “聰明。”
    他掛了電話,繼續寫通稿。
    第五頁,插入一張自製示意圖:左邊是“理想中的意外潑水”,水滴自由落體,分布均勻;右邊是“現實中的定向潑灑”,水跡呈扇形放射,集中攻擊大腿外側。
    配文:“如果你覺得這像P的,建議去補補高中物理——或者,直接問問蘇然姐,她拍戲時有沒有專門練過手腕發力?”
    第六頁,附上一段代碼截圖(偽裝成技術分析):
    “通過OpenCV對畫麵進行光流分析,得出液體初速度為1.8m/s,發射角32°,落地點偏差小於2cm——這精度,奧運會射擊冠軍看了都得喊一聲師父。”
    他越寫越順,幹脆加了個彩蛋章節:
    《碰瓷行為學入門指南》
    1. 水杯必須透明,方便觀眾看清水量;
    2. 袖口要卷起,露出“無意”的手腕動作;
    3. 潑完立刻退半步,避免濺到自己——這是專業選手和業餘愛好者的分界線。
    寫完他自己都笑了:“這哪是通稿,這是娛樂圈《五年高考三年模擬》。”
    手機又震,小唐發來消息:【數據拿到了!正在傳您郵箱,密碼是‘lzzyp’】
    他瞥了一眼,輸入密碼,文件夾打開,B03220415clean 裏麵整整27段原始視頻,時間戳連續,無剪輯痕跡。
    他點開其中一段:顧晚舟走進B廳,裙擺還在滴水,地麵留下一串清晰水印。
    紅外測溫顯示室溫22℃,濕度45%,座椅材質為防水科技布——但係統日誌清楚記錄:“檢測到液體滲透,啟動局部烘幹模式,預計幹燥時間:6小時。”
    “六小時。”他冷笑,“節目組想讓我們相信,一件濕裙子,四十分鍾後就幹了?還是說顧晚舟自帶太陽能烘幹功能?”
    他把這段視頻拖進通稿,做成動圖嵌入文檔,再附上一句:
    “友情提示:下次偽造‘迅速恢複’場景,請先把座椅烘幹係統關了,不然打臉來得太快,就像龍卷風。”
    文檔終於寫完,共18頁,圖文並茂,邏輯閉環,毒舌與證據齊飛,梗圖共數據一色。
    他保存為PDF,命名:【反擊彈藥請勿提前發射】。
    剛合上電腦,小唐又發來消息:【陸老師,節目組剛發現備份數據少了,技術部在查日誌……】
    他回得飛快:【讓他們查。日誌顯示是內部IP下載的,賬號是王導的,密碼是他生日。順便,告訴他,他昨天私聊蘇然說‘這波能爆’的記錄,我也截了屏。】
    對方秒回一個“???”。
    他靠進椅背,鋼筆又轉了起來,在指尖繞了三圈,穩穩接住。
    這場仗,從顧晚舟甩出那張支票就開始了。
    錢是引信,濕裙是證據,而他寫的這篇通稿——
    是裝在熱搜發射井裏的東風快遞,隻差一個按鈕。
    他閉眼三秒,腦子裏三條熱搜詞條依然清晰,沒消失。
    48小時,倒計時正常運行。
    睜開眼,電腦屏幕亮著,文檔靜靜躺在桌麵,監控視頻正在後台轉碼。
    下一秒,郵箱彈出新通知:小唐上傳了最終版素材包,壓縮文件名叫——
    “等您說‘放’”。
    他沒動鼠標,也沒點發送。
    鋼筆在指尖停下,垂直立於掌心。
    窗外天還沒亮,城市安靜得像被按了靜音鍵。
    他的手懸在觸控板上方,指尖離“發送”按鈕隻剩半厘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