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錄音曝光的導演組震動
字數:4422 加入書籤
                    第63章:錄音曝光的導演組震動
    導演的腦袋嗡了一下。
    顧晚舟沒說話,隻是把手機往他麵前又推了半寸,屏幕還亮著那封未點開的郵件,標題清清楚楚:《蘇然團隊與趙氏資金往來圖譜》。
    “你們覺得,她是個人行為,還是標準流程?”她聲音不高,像在問今天晚飯吃什麽。
    導演張了張嘴,想說“這得核實”,又卡住了。核實個鬼啊,Dispatch都發三篇了,韓網那邊連“碰瓷KPI”這種詞都刷成梗了,現在誰還認為這是誤會?
    他額頭開始冒汗,腦子裏飛速盤算:合約還沒到期,違約金能吃死人;趙氏那邊肯定炸鍋,搞不好整個項目都要被撤資;可要是不處理……顧晚舟真把那段錄音放出去,別說節目組,整個製作公司都得背上“縱容惡意炒作”的鍋。
    “顧老師,這個事吧……”他試探著開口,“是不是先內部溝通一下?畢竟涉及賠償和後續剪輯重組……”
    顧晚舟打斷他:“哦,你是擔心錢的事?”
    她慢悠悠從羽絨服口袋裏掏出一支銀色錄音筆,輕輕放在桌上,播放鍵朝上,像是超市貨架上的口香糖。
    “那我幫你算算。”她歪頭一笑,“這段音頻一旦公開,財經媒體會第一時間扒出趙氏這筆‘危機公關支持費’的完整路徑。接著證監會可能會感興趣,稅務稽查也順帶來看看。等他們查完,你覺得貴節目還能不能拿到下季度的播出許可證?”
    導演臉綠了。
    這不是恐嚇,這是精準拆彈。她根本不在乎你賠不賠錢,她直接掀桌,把桌子底下藏的蟑螂全倒出來給人看。
    “明天上午十點前,我需要看到聲明。”顧晚舟看了眼腕表,“否則,這段‘蘇小姐說隻要能把她剪成惡毒前輩,我配合任何擺拍’的原聲,會準時出現在所有財經媒體的早間推送裏。”
    她說完,重新把錄音筆塞回口袋,轉身就走,留下導演站在原地,仿佛剛被雷劈過一遍。
    會議室的燈開了整夜。
    製片主任第一個發言:“先拖著!就說正在調查,等法律意見。先把顧晚舟穩住,再給趙總打電話匯報。”
    副導演搖頭:“拖不了。她手裏有錄音,還有資金鏈證據,我們一拖,她立刻發通稿,到時候不是我們開除她,是被逼開除,輿論更難看。”
    現場執行導演一直沒吭聲,直到第三輪回放那段後台對話錄音時,他突然開口:“你們聽到了嗎?她說‘剪成惡毒前輩’——意思是,她知道我們要剪她黑?”
    空氣靜了一秒。
    “所以……”他抬頭,“我們三個月的剪輯,其實是在幫她完成一個人設劇本?”
    沒人接話。
    大屏幕上,蘇然撲向攝像機的慢動作反複播放,她的手明明可以撐地,卻偏偏選擇用肩膀撞鏡頭;摔倒角度完美避開全景機位,正中特寫框。
    這哪是意外?這是奧斯卡級走位。
    製片主任還在掙紮:“要不……我們隻刪鏡頭,不發聲明?對外就說檔期衝突。”
    “然後讓觀眾繼續罵我們瞎?”執行導演冷笑,“網友早把對比視頻做出來了,熱搜叫‘碰瓷科目二’,你還指望大家相信我們沒參與?”
    副導演歎氣:“問題是,趙氏要是斷資金怎麽辦?下一季還做不做?”
    又是沉默。
    總導演一直盯著那段錄音波形圖,忽然抬手,把筆摔在桌上。
    “播吧。”他聲音啞了,“總不能讓節目組替別人背一輩子黑鍋。”
    會議室沒人鼓掌,也沒人反對。有人低頭刪微信記錄,有人默默打開郵箱草擬聲明。
    這一仗,不是輸給了顧晚舟,是輸給了自己心裏那點僥幸。
    淩晨五點,蘇然經紀人打了七通電話。
    沒人接。
    第八次,他發微信:“貴方單方麵解約屬於惡意違約,我們將追究法律責任,並索賠精神損失。”
    消息顯示已讀,三分鍾後,對方頭像灰了——被拉黑。
    經紀人盯著屏幕,手指發抖。他知道,完了。
    這不隻是節目組拋棄她,是整個資本鏈條在切割她。趙氏不會救一個已經塌房的棋子,尤其當這顆棋子還暴露了他們的操作手法時。
    他猛地合上電腦,衝出門想找關係施壓,卻發現朋友圈已經被一條新動態刷屏:
    【節目組官方微博】
    “經核實,蘇然女士在錄製過程中存在刻意製造衝突、配合擺拍的行為,嚴重違背節目初心。即日起終止合作,相關鏡頭將作刪減處理。”
    發布時間:上午九點四十七分。
    比顧晚舟說的 deadline 提前十三分鍾。
    熱搜瞬間爆了。
    #蘇然被節目組開除#
    #碰瓷產業鏈終章#
    #建議碰瓷者考教資#
    彈幕清一色:“早該這樣了!”“建議申遺,項目名《論如何用演技演壞所有人》”“這節目終於支棱起來了”。
    而顧晚舟呢?
    她早就回到了工作室,窩在懶人沙發裏,裹著羽絨服,腳邊堆著三個空薯片袋。
    電腦屏幕上,是剛寫完的郵件草稿。
    她咬開一包新薯片,敲下最後一句:“下回預知熱搜,記得提醒我買爆米花看戲。”
    發送。
    然後順手把錄音筆扔進抽屜,閉眼靠了一會兒。
    窗外陽光正好,但她懶得拉開窗簾。
    陸硯之收到郵件提示時,正翻著一份學術期刊。
    標題是《社交媒體情緒傳播模型的非線性演化》。
    他瞥了眼手機,看到顧晚舟那句“買爆米花看戲”,嘴角動了一下,沒笑出聲,但眼神鬆了。
    他順手把期刊翻到下一頁,筆尖在頁腳畫了個小勾。
    事情成了。
    但他知道,趙天雄不會就這麽認栽。
    這種人,越被打臉,越要反咬一口。
    他剛想到這兒,小唐舉著平板衝進來,臉色有點白:“哥,熱搜變了。”
    陸硯之抬眼。
    平板上,一條新詞條正在飆升:
    #顧晚舟涉嫌非法錄音取證#
    下麵配的爆料帖寫著:“某影後利用隱蔽設備竊取他人隱私,或涉及刑事犯罪。”
    陸硯之盯著看了兩秒,忽然笑了。
    “來得挺快啊。”
    他摘下眼鏡,用領帶擦了擦,重新戴上,手指移到鍵盤上。
    “小唐,找陳墨調《民法典》第1033條,再查去年最高法那個典型案例,關於‘公共場所合理隱私邊界’的判決。”
    “你要寫論文?”
    “不。”他敲下第一個字,“我要教他們什麽叫合法合規的反殺。”
    電腦右下角,時間跳到下午兩點零七分。
    新的戰鬥,已經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