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說服!

字數:4070   加入書籤

A+A-


    “你大舅跟二舅不能白死,白杆兵的兄弟們也不能白白戰死……”
    “不再咬下老奴一塊肉來,老子以後死了都沒臉去見他們!”
    渾河之役中,戰死殉國的可不止是三千多普通白杆兵,還有秦邦屏、秦邦翰兩兄弟。
    秦家兄弟姐妹四人,如今就隻剩下了秦良玉、秦民屏兩姐弟。
    誓要為兄長和白杆兵報仇的秦民屏,怎麽可能在這個時候當逃兵?
    “既然幺舅您都不走,那我這個中營統領就更不能走了!”
    “外甥隻是少了隻眼睛而已,照樣還能揮得動槍、開得了弓……”
    按大明軍製,土司兵采用營、旗結合的編製。
    通常編為‘左、中、右、前、後’五營,其中最為主要的中營,一般由應襲長子統領,其餘四營則由境內大姓或土司親屬統領。
    原主馬祥麟作為馬千乘跟秦良玉的獨子,唯一的石砫宣撫使繼承人,自然有統領一營的資格。
    參與渾河血戰的三千八百名白杆兵中,擁有兵力千人的中營,便是由他親自統領。
    隻不過,一場血戰下來,如今這一千人馬,也就隻剩護著他和秦民屏突圍的兩百多人了。
    其餘人馬,全都和其它四營一同長眠在了渾河北岸。
    因此,秦民屏話音剛落,替代了原主的他,當即斬釘截鐵拒絕了回山海關養傷的安排。
    “你崽兒還真是……”
    “真是對得起你馬家滴祖宗、對得起你大舅跟二舅!”
    眼見馬祥麟態度如此堅決,原打算將他送回山海關養傷的秦民屏,最終也隻能點頭答應了下來。
    隻不過,輕鬆說服自己的舅父,那隻是第一步而已。
    真正最為關鍵的,還得要說服袁應泰這個遼東經略,說服他放棄出城野戰才行。
    ……
    “怎麽,馬統領這是心疼了?還是說跟建奴打了一仗,就被他們殺破了膽害怕了?”
    天啟元年三月十五,遼陽城北經略行轅。
    右僉都禦史、署遼東經略袁應泰,看著一大早跑來勸其據城自守的馬祥麟,言語之中頓時不由得滿是嘲諷。
    袁應泰,字大來。萬曆二十三年進士,東林黨人。
    泰昌元年九月,升任右僉都禦史,代周永春巡撫遼東。一個月後,又代熊廷弼經略遼東。
    上任之後,不顧童仲揆、尤世功等將領反對,大肆收編蒙古叛將叛卒,想要借此一舉剿滅奴兒哈赤,收複遼東。
    即便沈陽已失、渾河戰敗,卻也依然沒有改變其目標。
    因此,‘進取心’十足的他,對於馬祥麟這據城固守的消極建議,自然不可能聽得進去。
    “心疼?白杆兵乃是為國征戰,死得其所。末將隻會為他們驕傲,又豈會心疼!”
    “不過經略有一點倒是沒說錯,末將確實是怕了。”
    “不過末將是怕兄弟們死得不值,怕日後九泉之下兄弟們責怪末將,為何這麽快又丟了遼陽……”
    馬祥麟向來對明末文官沒什麽好感,尤其是東林黨人。麵對袁應泰的嘲諷,當即也是毫不客氣地懟了回去。
    “大膽馬祥麟,別以為立了些許微末之功就能目無尊卑上下。”
    “再敢胡言亂我軍心,本經略立斬不赦!”
    建奴還未殺來,馬祥麟卻已預言了遼陽的失陷。如此惑亂軍心的事,氣得袁應泰氣當即就抓向了案上的尚方寶劍。
    “袁經略言重了,末將隻是據實推測而已。”
    “遼陽城高牆厚、城防完備,而建奴長於野戰。人人皆知出城迎戰乃是舍長就短,但袁經略卻屢命大軍野戰。
    末將倒想問問,袁經略到底是在為大明複遼,還是在給建奴‘複遼’!”
    魔法才是打敗魔法的最好方式。
    對於袁應泰這種紙上談兵、偏又剛愎自用的人,馬祥麟懶得跟他講理。
    抓住機會的他,張口就為其扣了頂通敵叛國的大帽子。
    “好你個牙尖嘴利的馬祥麟……”
    “本官奉陛下詔令經略遼東,若是一味龜縮不出、消極怠戰,豈非有負朝廷、有負陛下!”
    袁應泰剛愎自用不假,但人好歹也是正兒八經的進士,是從千軍萬馬的科舉精英中殺出來的。
    馬祥麟在他麵前耍心眼兒,說是班門弄斧那也毫不為過。
    隻不過,一個小小的土司兵統領,竟敢當麵給他這上司扣通敵叛國的大帽子,卻也成功引起了他的幾分興趣。
    “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遼東失地也非一戰可複。”
    “如今沈陽已陷,當務之急是確保遼陽不失。否則遼河以東必將徹底淪於老奴之手,到那時,袁經略才是真正有負朝廷與陛下所托吧?”
    馬祥麟眼見袁應泰語氣有所鬆動,當即也是稍微收斂了一些,為其鄭重分析起了其中的利害關係。
    “哼,遼陽於遼東之重要性無需你說,本經略自然深知。”
    “倒是你,建奴尚且未至,你憑何斷言出城必敗,又憑何敢言據城自守就一定能守住?須知守城不守孤……”
    袁應泰的本心,當然也是為了收複遼東失地。
    聽完馬祥麟這基於事實的誠摯分析,原本出城迎戰的想法,倒也稍微有了幾分動搖。
    “憑什麽?就憑末將這顆項上人頭如何!”
    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
    馬祥麟眼見機會已現,當即毫不猶豫就押上了自己的六陽魁首。
    “軍中無戲言,馬統領可得想清楚了!”
    沒有人會拿自己的性命開玩笑,馬祥麟都把話說到這個地步了,袁應泰也不禁生起了估且一試的想法。
    “末將雖年輕識淺,軍中規矩還是清楚的。不過末將尚有一小小請求,還望經略能夠應允。”
    “哦?不知馬統領還有何條件,估且說來聽聽!”
    見馬祥麟並未一味逞強,原本隻是抱著估且一試心態的袁應泰,心中也是不禁對其多了同分好感。
    “數日之前,若無蒙古夷丁反水獻城,即便我軍野戰失利,沈陽城也不至於半日便破……”
    “末將敢請經略,將城中新收蒙古夷丁全部移駐城外……”
    原曆史上,沈陽、遼陽失守,雖有袁應泰剛愎自用、指揮失當之故,但蒙古夷丁的反水獻城,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馬祥麟既然‘預知’了這個結果,自然要把這不穩定因素提前排除。
    “呃,移駐蒙古夷丁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