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認慫!
字數:3973 加入書籤
“皇太極,父汗跟二哥的人頭還在遼陽城上掛著呢,你就這麽等不及了嗎……”
自以為本屬自己的汗位就這麽丟了,而且還是在自己不知情的情況下丟的,莽古爾泰的心情自然可想而知。
丟下部眾匆匆趕回後陣的他,見了皇太極也不行禮,當即便直呼其名厲聲質問起來。
“大膽莽古爾泰,竟敢對大汗無禮!”
“三貝勒,你這是不準備做大金的臣子了嗎?”
對於莽古爾泰的質問,根本不用皇太極開口,便已有人站了出來嚴厲嗬斥。
“三哥,如今我大金正值危急存亡之秋,這個汗位小弟本就坐得勉為其難。若是三哥有意,小弟甘願讓賢!”
皇太極是什麽人,那可是一等一的謀略高手。
見有人替自己唱了白臉,不等莽古爾泰再次開口,當即便以退為進唱起了紅臉兒。
“三哥,咱們這些粗人隻會舞刀弄槍。治理國家這樣的重任,除了四哥哪個能擔得起……”
“臣弟德格類,參見大汗!”
皇太極繼任大汗乃是人心所向,更是獲得了幾乎所有宗室、大臣的擁護,這個時候還有什麽可爭的?
麵對其以退為進的絕殺,不等莽古爾泰接話,隨其一同回來的德格類,趕緊識相的表明了自己態度。
不僅如此,跪地參拜的同時,他還把莽古爾泰也一同拽到了地上。
“臣……臣莽古爾泰,參見大汗!”
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
眼見大勢已去,被德格類拽得跪下的莽古爾泰,最終也隻能無奈認下了皇太極這個新大汗。
“都是一家人,三哥何必如此多禮,日後小弟還需要三哥輔佐相助呢……”
“本汗在此宣布,自今日起,二貝勒、三貝勒與本汗共受朝拜。凡國家大事,皆由本汗與二貝勒、三貝勒共同商議!”
眼見莽古爾泰服軟,皇太極趕緊強撐傷體親自將其扶了起來。
不僅如此,工於心計的他更是再一次主動退讓,給了阿敏、莽古爾泰和自己平起平坐的超高待遇。
“大汗英明!”
野豬皮草創的後金政權,本就盛行貝勒大臣共同議政。
皇太極這招自削權柄的退讓,自然是贏得了建奴所有高層的交口稱讚。
至此,雖然比原曆史提前了幾年,但皇太極依然還是初步坐穩了大汗的位置。
“大汗,那父汗跟二哥的頭顱……”
“三哥放心,本汗定會讓父汗跟二哥全屍下葬的!”
奴兒哈赤頭顱的事情,那是無論如何也繞不過去的大事。
麵對莽古爾泰的再次詢問,皇太極自然也是毫不含糊的給出了明確答複。
……
“都堂,常言道天予不取反受其禍……”
“末將以為,當趁建奴新敗之時主動出擊,畢其功於一役,一舉收複遼東!”
就在莽古爾泰無奈服軟之時,離武靖門不遠的經略行轅大堂,袁應泰也在和眾人商討下一步的行動。
隻不過,與建奴兵臨遼陽前不同的是,原本極力反對出城野戰的朱萬良、侯世?等人,如今卻是個個戰意高昂得很。
沒辦法,老奴授首的事,給一眾將士帶來的激勵實在太大了。
“諸位將軍此言差矣!”
“老奴雖死,然建奴實力卻是並未太過受損。本官以為,用兵仍需要謹慎,否則若是再來一個渾河之役……”
正當眾將紛紛求戰之時,讓人沒想以的是,幾天前還默認袁應泰出城迎戰的張銓,此刻卻是給眾將狠狠潑了一盆涼水。
“都堂……”
別看張銓這個遼東巡按品級不高,但卻屬於監察禦史。
即便是布政使、按察使這種二三品的地方官員,對其也得畢恭畢敬。知府、知縣這種級別的,更是得長跪行禮。
加之明末之時文貴武賤,麵對其明確反對,朱萬良等人哪敢直接反駁,隻能轉頭望向了袁應泰求助。
“報!”
“啟稟都堂,城外有建奴使者求見!”
然而,還沒等袁應泰來得及開口表態,一聲建奴使者求見的通稟卻在此時傳了進來。
“嗬嗬,那就先看看建奴說些什麽吧!”
袁應泰如今有了誅殺老奴的大功在手,對於是否趁勝出擊,其實也是猶豫得很。
此刻聽到建奴使者求見,正不知道如何決斷的他,當即也是趁機將此事暫時壓了下來。
“奴才薩哈廉,叩見經略大人!”
有袁應泰的接見許可,建奴使者這回倒是沒被人直接爆頭。
沒等多長時間,一名不過十六七歲的年輕建奴,便被帶到了經略行轅。
“嘖嘖,之前你們不還叫囂著要屠我遼陽城的嗎。怎麽,這麽快就服軟變奴才了?”
看著眼前畢恭畢敬,大禮跪拜的年輕建奴,袁應泰頓時不由得滿是嘲諷。
“呃,我建州上下對大明向來恭敬有加,那不過是些無知奴才的狂悖之言罷了,還請大人明鑒……”
不得不說,能做使者的人,不但嘴皮子利索,那臉皮之厚更叫一個城牆轉拐。
麵對袁應泰的嘲諷,這年輕建奴鬼都不信的話那是張口就來。
“恭敬有加?你建州的恭敬有加,莫非就是占我大明城池土地、屠我百姓……”
“算了,本經略沒功夫跟你扯這些。說吧,你們這次來見本經略,又想耍什麽花樣?”
袁應泰同意接見建奴使者,純粹隻是為了有時間充分考慮出擊與否的事,哪有心情跟這他扯這些廢話。
“回稟經略大人,奴才此次前來,乃是奉我家大汗之命跟大明乞和!”
在袁應泰滿是不耐煩的眼神中,這薩哈廉倒也不再囉嗦,直接了當的表明了來意。
“嘖嘖,你們動作倒是快得很。老奴才剛死沒幾個時辰,居然這麽快就……呃,等等,你剛才說什麽,乞……乞和?”
建奴不久前還在叫囂著屠城呢,現在卻是毫無征兆的痿了,而且還用了個‘乞’字,實在是太過出人意料。
以至於在場之人,注意力都放在了對方說的新大汗上,卻是根本就沒反應過來這事。
“回經略大人,奴才確是奉我家大汗之命前來乞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