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課題風波
字數:7618 加入書籤
鹿曉曉把最後一頁申報書保存歸檔時,電腦右下角的時間剛好跳到淩晨一點三十七分。窗外的寫字樓早已褪去白日的喧囂,隻有零星幾層辦公室還亮著燈,像墜入墨色深海的碎鑽。她揉著酸脹的太陽穴站起身,腰背傳來一陣僵硬的酸痛,椅子腿在地板上劃出輕微的聲響,在這寂靜的空間裏格外清晰。
桌麵上攤著厚厚的一摞資料,從行業報告到實地調研問卷,從參考文獻複印件到數據統計表格,每一頁都寫滿了密密麻麻的批注。申報市級重點課題的通知下發已經三周,這三周裏,鹿曉曉幾乎把所有的業餘時間都投進了這個名為《新時代社區養老服務模式創新與實踐研究》的課題裏。作為剛入職某知名民辦大學不到三年的年輕助教,她第一次獨立牽頭申報重點課題,成敗不僅關係到個人職稱晉升,更關乎她在養老研究領域能否站穩腳跟。
她端著馬克杯走向茶水間,冰涼的瓷磚地麵讓混沌的大腦清醒了幾分。開水注入杯中,速溶咖啡的香氣彌漫開來,可刺鼻的苦澀卻壓不住心底的不安。白天提交初稿時,科室主任***的話還縈繞在耳邊:“曉曉啊,你的研究方向很有現實意義,但是申報書裏的創新點不夠突出,而且支撐數據的樣本量太小,說服力不足。”
這正是鹿曉曉最頭疼的問題。為了獲取第一手數據,她前兩個月跑遍了市區六個社區的養老服務中心,發放了五百份問卷,最終回收的有效樣本隻有三百二十份。原本她以為這個數量足夠支撐初步分析,可對比往年市級重點課題的申報材料,才發現同類研究的樣本量普遍在一千份以上。更棘手的是,她提出的“智慧養老+誌願者聯動”模式,雖然結合了當下的技術趨勢和社會需求,但缺乏足夠的本土案例支撐,顯得有些空泛。
咖啡喝到一半,手機突然震動起來。屏幕上跳動的“老姑父”三個字讓鹿曉曉眼睛一亮,她立刻按下接聽鍵,連語氣都輕快了幾分:“姑父,這麽晚還沒睡啊?”
電話那頭傳來鹿鳴沉穩的聲音,帶著一絲剛從書卷中抽離的沙啞:“看你朋友圈淩晨還在加班,猜你就是在忙課題的事。怎麽樣,遇到難處了?”
鹿曉曉也不繞彎子,把申報書中的難題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語氣裏帶著幾分挫敗:“姑父,我原以為實地調研能拿到紮實的數據,沒想到樣本量還是差太遠。還有那個創新模式,我找了好多文獻,要麽是國外的案例不適用,要麽就是國內的還在試點,拿不出成型的經驗。”
電話那頭沉默了片刻,傳來翻動紙張的聲音。過了一會兒,鹿鳴的聲音再次響起,帶著循循善誘的意味:“曉曉,做養老研究不能隻盯著問卷上的數據,要學會從政策實踐中挖‘富礦’。你還記得去年我們去郊區調研的那個幸福裏養老社區嗎?他們搞的‘時間銀行’誌願者服務,不就是你說的聯動模式的雛形嗎?”
鹿曉曉猛地一拍額頭,懊惱自己怎麽把這麽重要的案例忘了。去年跟著老姑父去幸福裏社區調研時,她確實對那裏的“時間銀行”印象深刻——誌願者為老人提供服務後,可按時間累積“愛心積分”,積分既能兌換自己未來的養老服務,也能捐贈給有需要的老人。隻是當時她剛接觸養老研究,沒能把這個案例和自己的課題聯係起來。
“還有樣本量的問題,”鹿鳴繼續說道,“你沒必要局限於自己調研的數據。市民政局每年都會做養老服務發展報告,裏麵有全市範圍內的抽樣調查數據,樣本量足足有五千份。我明天讓老朋友把最新的數據報告發給你,你可以把自己的調研數據作為補充,這樣說服力不就上去了?”
懸在心頭的兩塊大石頭終於落了地,鹿曉曉的聲音都帶上了笑意:“姑父,您真是我的救星!我明天一早就去聯係幸福裏社區,再把數據整合一下。”
“別急,”我打斷她,語氣嚴肅了幾分,“還有個關鍵問題你得注意。市級重點課題不僅看學術價值,更看實踐可行性。你在申報書裏要突出這個模式的可複製性,最好能結合不同類型的社區給出具體的實施路徑,比如老舊小區和新建社區的落地方式肯定不一樣。另外,要提一下政策銜接,比如和現有的長護險、養老補貼政策怎麽結合,這樣更容易得到評審專家的認可。”
掛了電話,鹿曉曉全無睡意。她回到辦公桌前,打開電腦新建了一個文檔,把老姑父提到的要點一一列出來,原本混亂的思路漸漸清晰起來。窗外的天色泛起魚肚白時,她已經勾勒出了修改方案:補充幸福裏社區的案例分析,整合民政局的宏觀數據,增加不同社區的實施路徑設計,再強化政策銜接部分的論述。
第二天一早,鹿曉曉先去了科室主任***的辦公室,把修改思路匯報了一遍。***聽著,原本緊繃的眉頭漸漸舒展,點頭道:“這個思路不錯,特別是結合幸福裏社區的案例,一下子就把創新點立起來了。這樣,你先把案例材料和數據整合好,周五下午科室開會,你給大家匯報一下,我們再集體把關。”
從主任辦公室出來,鹿曉曉剛回到座位,就看到同事劉梅端著水杯走了過來。劉梅比鹿曉曉早入職五年,一直從事社會保障研究,去年申報市級課題失利,今年報的是一般課題。她瞥了一眼鹿曉曉電腦屏幕上的課題申報書,笑容有些勉強:“曉曉,聽說你在改重點課題的申報書啊?真是年輕有為,不像我們,隻能報個一般課題混混日子。”
鹿曉曉聽出話裏的酸味,笑著起身給她倒了杯茶:“劉姐,您可別取笑我了。我這也是摸著石頭過河,還得向您多請教呢。您去年申報過重點課題,對評審標準肯定比我清楚,回頭改完了您可得幫我把把關。”
劉梅接過茶杯,臉色緩和了些:“請教談不上,互相學習嘛。不過我聽說,這次重點課題的評審組組長是師大的王教授,他最看重實證研究,你可得在案例分析上多下功夫。”說完,她似不經意地掃了一眼鹿曉曉桌上的幸福裏社區調研筆記,轉身回了自己的座位。
鹿曉曉沒多想,收拾好東西就直奔幸福裏社區。社區主任王大姐是個爽快人,聽說鹿曉曉要補充課題案例,立刻把她帶到辦公室,拿出厚厚的一本服務台賬:“曉曉,這是我們‘時間銀行’的全部記錄,從成立到現在的服務數據、誌願者信息、老人反饋都在這兒了。需要什麽你盡管說,我們全力配合。”
接下來的兩天,鹿曉曉一頭紮進了社區的台賬裏,不僅整理出了“時間銀行”的運營數據,還采訪了十名誌願者和十五位老人,收集到了大量鮮活的一手資料。周三下午,她正對著電腦整理訪談記錄,劉梅突然走到她身邊,手裏拿著一份文件:“曉曉,你看一下這個。”
鹿曉曉接過文件,發現是劉梅的一般課題申報書,課題名稱是《社區養老服務誌願者激勵機製研究》。她快速瀏覽了一遍,發現其中關於誌願者激勵模式的論述,竟然和幸福裏社區“時間銀行”的核心機製高度相似,甚至有些表述都和她之前跟劉梅提到的案例細節一致。
鹿曉曉心裏咯噔一下。她上周和劉梅閑聊時,確實提過幸福裏社區的“時間銀行”,但隻是簡單說了下運作模式,並沒有透露具體的運營數據和訪談內容。可劉梅的申報書裏,不僅詳細描述了“時間銀行”的規則,還引用了類似的服務人次、積分兌換率等數據,雖然數字略有改動,但核心信息高度重合。
“劉姐,您這個激勵機製的案例很紮實啊,是哪個社區的實踐經驗?”鹿曉曉不動聲色地問道,目光落在申報書的案例分析部分。
劉梅眼神閃爍了一下,端起水杯喝了一口,含糊道:“就是之前調研過的一個社區,具體名字記不太清了。對了,曉曉,你那個幸福裏社區的案例,能不能多給我點資料?我覺得這個模式很有研究價值,想在我的申報書裏也提一下。”
鹿曉曉瞬間明白了。劉梅是想把“時間銀行”的案例搬到自己的申報書裏,甚至可能想搶在她之前發表相關研究。雖然學術研究中可以引用同一案例,但劉梅這種刻意隱瞞案例來源、甚至挪用核心數據的做法,顯然不符合學術規範。更重要的是,“時間銀行”是她課題創新點的核心支撐,如果劉梅的一般課題先使用了這個案例,很可能會影響她重點課題的創新性評價。
辦公室裏其他同事都在埋頭工作,空氣中彌漫著打印機工作的沙沙聲。鹿曉曉深吸一口氣,壓下心底的不悅,臉上依舊帶著溫和的笑容:“劉姐,不瞞您說,幸福裏社區的案例是我課題的核心創新點,而且我已經和社區簽了保密協議,案例細節暫時不能對外透露。不過我可以給您推薦幾個其他的誌願者服務案例,比如城西的陽光社區,他們搞的‘誌願者星級評定’也很有特色,數據也很完整,我把聯係方式發給您?”
這番話說得滴水不漏,既表明了不能提供案例的立場,又給出了替代方案,不至於讓對方下不來台。劉梅的臉色有些尷尬,勉強笑了笑:“也行,那謝謝你了,曉曉。”說完就匆匆回了自己的座位,轉身時,鹿曉曉看到她的嘴角撇了一下,顯然心裏並不痛快。
旁邊工位的同事陳姐用胳膊肘碰了碰鹿曉曉,壓低聲音道:“你剛才說得太好了,要是我肯定就直接拒絕了,回頭還得被她穿小鞋。”陳姐入職多年,深知劉梅的為人——好勝心強,又愛占小便宜,去年就有同事因為課題思路被她“借鑒”,最後申報失利。
鹿曉曉苦笑了一下,打開聊天軟件,把陽光社區的聯係方式發給了劉梅,又附上了一句“陽光社區的李主任很熱情,您提我的名字就行”。她知道,這樣做雖然不能完全避免衝突,但至少能表明自己的善意,也給對方留了台階。
處理完這件事,鹿曉曉重新投入到申報書的修改中。幸福裏社區的案例果然為申報書增色不少,她把“時間銀行”的運營機製、實施效果和存在的問題都做了詳細分析,還結合民政局提供的宏觀數據,繪製了不同年齡段老人的服務需求圖譜。原本空泛的創新模式,現在變得有血有肉,既有理論支撐,又有實踐依據。
周五下午的科室會議上,鹿曉曉向大家匯報了課題修改情況。當她講到幸福裏社區的案例和數據整合方案時,***頻頻點頭,其他同事也紛紛表示認可。隻有劉梅坐在角落裏,低著頭翻看自己的申報書,偶爾抬頭時,眼神裏帶著幾分複雜。
匯報結束後,***總結道:“曉曉的修改很到位,這個課題現在完全具備衝擊重點課題的實力。這樣,下周一之前把最終版的申報書提交給我,我再和院裏的專家溝通一下,爭取給評審組留個好印象。”
散會後,鹿曉曉正在收拾資料,劉梅突然走了過來,手裏拿著一杯奶茶:“曉曉,之前是我太著急了,對不起啊。這杯奶茶我買多了,給你喝。”
鹿曉曉有些意外,接過奶茶笑了笑:“劉姐,沒事,大家都是為了課題嘛。陽光社區的案例有用嗎?要是需要幫忙聯係李主任,你隨時跟我說。”
“有用有用,太謝謝你了,”劉梅的臉上露出了真誠的笑容,“李主任很配合,還給我提供了不少數據。我已經把案例加進去了,現在申報書充實多了。”
看著劉梅離去的背影,鹿曉曉心裏的一塊石頭也落了地。她知道,職場中的利益衝突在所難免,與其針鋒相對,不如以退為進,用高情商化解矛盾。畢竟,大家同在一個科室,抬頭不見低頭見,保持良好的同事關係,對今後的工作也更有利。
周一上午,鹿曉曉把最終版的申報書提交給了***。***看了之後,滿意地拍了拍她的肩膀:“很好,我已經和評審組的王教授溝通過了,他對你這個課題很感興趣,還特意問了幸福裏社區的案例。下周三有個課題申報交流會,王教授會到場,你好好準備一下,現場匯報一下你的研究思路。”
這個消息讓鹿曉曉既興奮又緊張。王教授是國內養老研究領域的權威專家,能得到他的關注,無疑會為課題加分不少。但現場匯報也意味著更大的挑戰,不僅要把研究內容講清楚,還要應對評審專家的提問。
為了準備匯報,鹿曉曉又忙了起來。她不僅製作了詳細的PPT,還針對可能出現的問題做了預案,比如專家可能會問的模式可複製性、資金保障、政策風險等問題,她都提前查閱和相關資料,準備了充分的回答。老姑父也特意給她打來電話,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給她提了不少匯報技巧:“匯報時要突出重點,把創新點和實踐價值講透,案例部分可以多放些現場照片和老人的真實反饋,這樣更有感染力。”
匯報交流會當天,鹿曉曉提前半小時就到了會場。會場裏已經坐了不少人,有各個單位的申報人,也有評審專家。她剛找好座位坐下,就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幸福裏社區的王大姐,正和一位頭發花白的老人交談。走近一看,才發現那位老人正是評審組組長王教授。
“王教授,王大姐,真巧啊!”鹿曉曉走上前打招呼。
王教授看到她,笑著點了點頭:“鹿研究員,你的申報書我看了,幸福裏社區的案例選得很好,很有代表性。我和王主任是老熟人了,當年她搞‘時間銀行’,還是我給的建議呢。”
王大姐也笑著補充道:“曉曉,王教授一直很關注我們社區的‘時間銀行’,經常來調研指導。這次你的課題能得到王教授的認可,真是太好了。”
原來還有這層淵源,鹿曉曉心裏更有底了。交流會開始後,各個申報人依次上台匯報。輪到鹿曉曉時,她深吸一口氣,麵帶微笑地走上講台。隨著PPT的翻動,她有條不紊地講解著課題的研究背景、創新點、實踐案例和研究計劃,當講到“時間銀行”的運營數據和老人的反饋時,她特意播放了一段之前采訪老人的短視頻——視頻裏,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拿著“時間銀行”的積分卡,笑著說:“現在不僅有人照顧我,我還能幫別人,感覺自己又有用了。”
視頻播放結束後,會場裏響起了輕微的掌聲。王教授率先提問:“鹿老師,你提出的‘智慧養老+誌願者聯動’模式,確實解決了當前社區養老的不少痛點。但我想知道,這個模式在老舊小區落地時,如何解決智慧設備安裝成本高、老人操作困難的問題?”
這個問題鹿曉曉早有準備,她從容地回答:“王教授,您提的這個問題非常關鍵。針對老舊小區的特點,我們設計了‘梯度推進’方案:首先在社區服務中心安裝集中式智慧設備,安排專人協助老人使用;其次聯合科技企業開發簡易版的手機APP,簡化操作流程,隻保留緊急呼叫、服務預約等核心功能;最後爭取政府的民生工程補貼,降低社區和老人的負擔。目前我們已經和兩家科技企業達成了初步合作意向,補貼政策也在和民政部門溝通。”
王教授滿意地點了點頭,又問了幾個關於數據安全性、誌願者培訓的問題,鹿曉曉都回答得條理清晰、有理有據。匯報結束後,王教授當場點評:“這個課題既有理論創新,又有實踐基礎,更重要的是抓住了養老服務的核心需求——讓老人有尊嚴、有價值地生活。我個人很看好這個課題。”
走出會場時,陽光透過走廊的窗戶灑進來,溫暖而明亮。鹿曉曉拿出手機,給我打了個電話,聲音裏滿是喜悅:“姑父,匯報很成功,王教授很認可我的課題!”
電話那頭傳來我爽朗的笑聲:“我就知道你能行!不過這隻是第一步,後續的研究還要下苦功夫。有什麽需要幫忙的,隨時跟我說。”
掛了電話,鹿曉曉抬頭望向窗外。她知道,課題申報隻是開始,後續的實地跟蹤、數據更新、模式優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她不再像之前那樣迷茫,因為她明白,做研究不僅需要紮實的學術功底,更需要從實踐中汲取養分,在解決問題中成長。而職場中的那些波折,也讓她學會了如何用智慧化解衝突,用善意贏得尊重。
回到單位,劉梅特意過來祝賀她:“曉曉,聽說你匯報得特別好,王教授都誇你了!真為你高興。”
鹿曉曉笑著回應:“也謝謝你啊劉姐,之前給我提了不少建議。你的課題怎麽樣了?”
“還不錯,評審專家說我的案例選得很接地氣,應該沒問題。”劉梅的臉上洋溢著真誠的笑容。
夕陽西下,金色的餘暉灑在辦公桌上,把申報書的封麵映照得格外醒目。鹿曉曉翻開申報書,看著上麵密密麻麻的批注和修改痕跡,心裏充滿了成就感。她知道,這段申報課題的經曆,不僅讓她的學術能力得到了提升,更讓她讀懂了職場與人生的真諦——所謂成長,就是在解決一個又一個難題中,不斷成為更好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