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漢唐對決!誰是華夏的終極名片?

字數:4831   加入書籤

A+A-


    當天幕之上,那個石破天驚的問題被提出時。
    整個大唐時空,空氣仿佛凝固了一瞬,隨即徹底沸騰!
    太極殿內。
    李世民猛地從龍椅上站起!
    他不是緩緩起身,而是像一頭被驚醒的雄獅,驟然挺直了腰杆,龍袍下擺因動作過猛而發出獵獵風聲。
    雙目如電,死死地,死死地盯住天幕!
    來了!
    他心中有個聲音在咆哮。
    這天幕,終究還是將他,將他引以為傲的大唐,推到了那個巍峨如山的大漢的對立麵!
    這不是國與國的戰爭,那太簡單了。
    這是名與名的對決!
    是一場跨越了近千年時空,關於誰才是華夏文明終極名片的大論戰!
    “陛下……”
    房玄齡向前一步,聲音幹澀,他與身旁的杜如晦對視一眼,皆從對方眼中看到了驚濤駭浪。
    這兩位大唐的頂級智囊,此刻額角竟滲出了細密的汗珠。
    他們算盡天下事,卻算不到這場來自後世的“審判”。
    “怕個卵!”
    一聲暴喝炸響,程咬金握著腰間佩劍的拳頭,青筋畢露。
    “陛下!我大唐文治武功,哪點輸給漢朝了?他漢武帝能打匈奴,咱們也能平突厥!論疆域,論萬國來朝的氣派,咱比他強多了!”
    尉遲恭更是甕聲甕氣,黑臉上滿是戰意:“沒錯!四夷賓服,尊稱陛下為‘天可汗’,叫咱們‘唐人’,天經地義!憑什麽要讓那老劉家的名頭,壓咱們一頭?”
    這話,吼出了滿朝文武的心聲。
    他們敬畏漢朝的偉大,但他們更篤信大唐的輝煌!
    ……
    與此同時,相隔近千年的漢朝未央宮。
    劉徹的指節,緩緩收緊,搭在龍椅扶手上的手背,骨節根根分明。
    他的臉上,露出了前所未有的凝重,但凝重之下,是火山即將噴發般的熾熱戰意。
    唐朝!
    李淵、李世民!
    天幕的評價如驚雷貫耳。
    【繼漢之後,又一個空前強盛的黃金時代!】
    【“唐人”之名,也隨著帝國的聲威遠播四海!】
    “又一個?”劉徹咀嚼著這三個字,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
    這無疑是將那個“唐”,放在了與他一手締造的“強漢”同等,甚至隱隱有超越之勢的地位上!
    好!
    很好!
    劉徹的眼中,燃起了熊熊烈火。
    朕倒要看看,你這所謂的“大唐盛世”,究竟有何等底氣,敢與我大漢爭輝!
    ……
    天幕,沒有讓這兩個時代的帝王久等。
    畫麵驟然亮起!
    一股比漢朝更為恢弘、更為自信、更為開放包容的氣息,仿佛穿透了時空,撲麵而來!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城。
    一座雄偉到讓所有時代的帝王都為之失聲的都城!
    【長安!】
    【盛唐的長安,當時的世界之巔!】
    鏡頭俯瞰,一百零八坊,整齊劃一,如巨大的棋盤。
    朱雀大街寬闊得足以並排行駛八輛馬車,街上車水馬龍,人流如織。
    畫麵拉近。
    這裏,不僅有高冠博帶的漢人,更有高鼻深目的胡商牽著駱駝,駝鈴叮當;有來自東瀛的遣唐使,神情恭敬而向往;有來自新羅的留學生,用略顯生硬的漢話在商鋪前討價還價。
    甚至還有金發碧眼的波斯人,在酒肆中與唐人對飲,黑皮膚的昆侖奴,扛著貨物穿梭在人群中……
    不同的語言,不同的服飾,不同的信仰。
    卻共同生活在這座偉大的城市裏,共同仰望著同一個強大到讓他們心安的帝國。
    【政治上,唐朝完善隋製,三省六部與科舉,構築了此後千年的官僚基石。】
    【經濟上,曲轅犁與筒車,讓五穀豐登,倉廩充實。而唐三彩,更是風靡世界的奢侈品。】
    【文化上,這是一個屬於詩歌的國度!】
    天幕之上,一個個名字開始閃耀,光芒萬丈。
    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那一首首詩篇,或豪邁,或沉鬱,或悲憫,氣象萬千,回蕩在所有時空,讓無數文人墨客瞬間癡了,醉了,心馳神往。
    【軍事上,唐的鐵騎,飲馬天山,劍指西域,設立安西、北庭兩大都護府,將帝國的聲威,遠播萬裏之外!】
    畫麵一轉,是漠北草原。
    無數部落的首領,操著不同的語言,卻用同一種無比崇敬的姿態,對著禦座上的那個身影,五體投地。
    他們共同尊奉的稱號,響徹雲霄——
    【天可汗】!
    “天可汗!!”
    太極殿內,李世民的胸膛劇烈起伏,一股難以言喻的自豪感幾乎要撐爆他的胸腔!
    這三個字,重於泰山!
    這不是武力征服的帝號,這是發自內心的歸附與尊崇!
    是他一生,最大的驕傲!
    天幕的鏡頭再次拉遠,展現出一幅波瀾壯闊的文化交流圖景。
    【玄奘西行,孤身一人,十七年風霜,帶回六百五十七部佛法真經。】
    【鑒真東渡,六次出海,九死一生,將大唐的律法、文化、藝術,播撒向東瀛列島。】
    【此時的唐,是文明的燈塔,是東亞的源頭。】
    【因此,在海外,華夏子孫,更多地被稱為“唐人”。】
    【這,是大唐盛世留下的,永恒文化烙印。】
    盛唐的輝煌,被展現得淋漓盡致。
    漢朝未央宮,劉徹的臉色,一分一分地變得凝重。
    他不得不承認,這個後世的唐朝,強大得可怕。
    其開放,其包容,其文化之璀璨,武功之赫赫,確實足以與強漢並駕齊驅,甚至在某些方麵,猶有過之。
    那麽,問題又回到了原點。
    天幕之上,畫麵驟然一分為二。
    左邊,是身穿赤紅朝服,目光如炬,威嚴霸道的漢武帝劉徹。
    右邊,是身著明黃龍袍,英氣勃發,顧盼自雄的唐太宗李世民。
    【漢,與,唐。】
    【兩個黃金時代,兩個不朽的名字。】
    【為何,在民族身份的最終歸屬上,“漢”,這個更古老的符號,擁有了壓倒性的優先權?】
    【而“唐”,這個同樣輝煌的符號,卻更像是一個榮耀的別稱?】
    天幕的提問,如洪鍾大呂,震動了所有人的靈魂。
    這是兩個時代的終極對決!
    誰,才是華夏文明的真正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