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看不見的屠刀:主權的流逝

字數:5332   加入書籤

A+A-


    當星條旗與三色旗,在天幕之上,與米字旗並列出現時。
    一股更加沉重、更加令人窒息的壓抑感,籠罩了所有時空。
    如果說,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失敗,是一記響亮的耳光,打碎了“天朝上國”的迷夢。
    那麽,接下來發生的一切,則是告訴這些帝王們,耳光,僅僅是羞辱的開始。
    真正的殺招,是那些看不見的刀。
    【在英國人用大炮撬開中國的大門後,其他列強蜂擁而至,急於分一杯羹。】
    【1844年,清政府被迫與美國簽訂《望廈條約》,與法國簽訂《黃埔條約》。】
    “又簽?!”
    漢武帝劉徹的拳頭,在案幾上砸出了一聲悶響。
    “打不過英國人,難道連這些聞著味兒湊上來的阿貓阿狗,也打不過嗎?!”
    他的憤怒,代表了所有尚武帝王的心聲。
    在他們看來,這簡直是不可理喻的。大清再怎麽衰弱,也不至於淪落到誰都能上來踩一腳的地步吧?
    天幕給出了冰冷的解釋。
    【此時的清廷,已經被英國人徹底打斷了脊梁。他們的心態,從戰前的“剿夷”,變成了戰後的“撫夷”。】
    【他們天真地認為,隻要滿足了這些“遠人”的要求,對所有洋人“一視同仁”,就能換來帝國的安寧。】
    【這是一種典型的,用“宗藩朝貢”的傳統思維,去應對“近代殖民”的悲哀。】
    【他們不知道,自己主動遞出去的,是比割地賠款,更加致命的東西。】
    畫麵中,不再是戰爭與硝煙。
    而是一場場看似“文明”的談判。
    美國與法國的代表,彬彬有禮,言辭懇切,與之前璞鼎查的蠻橫截然不同。
    他們甚至沒有要求割讓一寸土地,也沒有索要巨額的賠款。
    這讓道光皇帝和他那群驚魂未定的臣子們,大大地鬆了一口氣。
    然而,當天幕將這兩份條約中,那些看似不起眼的條款,用猩紅的字體放大時,所有帝王的心,都沉入了穀底。
    【《望廈條約》核心條款:】
    【一:協定關稅。】
    “協定關稅?這是何意?”
    宋神宗趙頊皺起了眉頭。他執政期間,商稅是國庫的重要支柱。關稅的稅率,理應由朝廷根據國家需要來定,何須與外人“協定”?
    天幕立刻給出了解釋。
    【旁白:即中國進出口貨物的稅率,必須與外國協商後才能確定。】
    【這意味著,中國,從此失去了自主製定關稅的權力。】
    【當外國的工業品,以極低的關稅,如潮水般湧入中國市場時,中國本土那些脆弱的、剛剛萌芽的手工業,將毫無抵抗之力,被瞬間衝垮。】
    【這是一把經濟上的屠刀,它要斬斷的是一個國家的經濟命脈!】
    畫麵中,出現了生動的對比。
    一座江南的土布作坊裏,織工們辛辛苦苦一個月,織出的布匹,成本高,價格貴。
    而在它旁邊的洋行裏,從英國運來的機製棉布,價格隻有它的一半,卻更加結實耐用。
    很快,土布作坊便無人問津,織工失業,最終倒閉關門。
    “這……”
    所有帝王都看呆了。
    他們第一次意識到,戰爭,還可以用這種方式進行。
    不用一兵一卒,就能讓你的國民破產,讓你的產業凋零。
    這比真刀真槍的廝殺,更加陰險,更加防不勝防!
    【二:領事裁判權。】
    這個名詞,對於帝王們來說,更加陌生。
    天幕的畫麵,切換到了上海的街頭。
    一個喝得醉醺醺的美國水手,當街調戲良家婦女,並打傷了上前阻止的百姓。
    百姓報官,清朝的衙役前來抓人。
    然而,美國領事館的官員卻趕到現場,態度強硬地將那名水手帶走,宣稱:“美國公民,隻能由美國領事進行審判。”
    最終,那名水手,僅僅被關了幾天禁閉,便被無罪釋放。
    而被他打傷的中國百姓,卻狀告無門,欲哭無淚。
    轟!!!
    這一幕,如同一個炸雷,在所有帝王的腦海中轟然炸響!
    “豈有此理!”
    嬴政勃然大怒,他身上那股君臨天下的威壓,讓整個鹹陽宮的空氣都仿佛凝固了。
    “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在我華夏的土地上,殺人者死,傷人者刑!天王老子也改不了!”
    “一個區區化外之民,竟敢在我華夏的土地上行凶,而免受王法製裁?!”
    他無法理解,更無法接受!
    這已經不是割地賠款的恥辱了。
    這是在公然踐踏一個國家的司法主權!是在告訴所有人,這個國家的法律,對某些人是無效的!
    一個國家的法律,若不能覆蓋其境內的每一個人,那這個國家,還談何統一?談何尊嚴?!
    “國將不國!國將不國啊!”
    唐太宗李世民,痛苦地閉上了眼睛。
    他想起了自己當年,是如何處置那些在長安犯法的胡商的。無一不是按照《大唐律疏議》,嚴懲不貸。
    正因如此,才有萬國來朝的威嚴。
    可現在,天幕中的大清,它的法律,竟成了一紙空文!
    【旁白:領事裁判權,讓在華的外國人,成了超越中國法律的“治外法權”公民。】
    【它使得中國的司法主權,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
    【從此,通商口岸,成了罪犯的天堂,冒險家的樂園。】
    天幕的畫麵,還在繼續。
    【《黃埔條約》核心條款:】
    【允許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傳教,並要求清政府歸還雍正年間被沒收的教堂。】
    “傳教?”
    朱元璋的眉頭,擰成了一個疙瘩。他想起了元末的白蓮教,那些裝神弄鬼,蠱惑人心的邪教。
    他對此,抱有天然的警惕。
    畫麵中,無數金發碧眼的傳教士,深入中國的窮鄉僻壤。
    他們開辦教堂,設立教會學校,施舍一些小恩小惠,吸引了大量對現實絕望的底層民眾。
    他們宣揚“上帝麵前人人平等”,這對於一個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具有何等顛覆性的衝擊力?
    【旁白:傳教權的獲得,是西方對中國進行文化滲透的開始。】
    【它與商品、炮艦一起,從經濟、軍事、思想三個層麵,全方位地瓦解著這個古老帝國的根基。】
    【這些由條約構成的,看不見的枷鎖,比真刀真槍的占領,更加可怕。】
    天幕的畫麵,最終定格。
    割地賠款,像是在巨龍身上,留下了血淋淋的傷口。
    而協定關稅、領事裁判權、自由傳教,則像是無數根看不見的毒針,深深地刺入了巨龍的五髒六腑,開始從內部,腐蝕它的血肉,麻痹它的神經。
    所有帝王,都沉默了。
    他們第一次感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無力感。
    他們不怕打仗,哪怕是打輸了。
    他們怕的,是這種他們完全無法理解的,全新的“遊戲規則”。
    在這個規則裏,土地、軍隊、人口,這些他們曾經賴以衡量國力的標準,似乎都不再是唯一的決定性因素。
    而那些他們曾經鄙夷、忽視的“商業”“新思想”,卻成了能置人於死地的,無形利刃。
    就在這時,天幕的顏色,陡然從冰冷的藍色,變成了不祥的,血一般的暗紅色。
    【如果說,第一次鴉片戰爭,隻是讓清廷感到“疼痛”。】
    【那麽,十六年後,一場更大的劫難,將教會它什麽叫做“錐心之痛”。】
    【貪婪的殖民者,永遠不會因為你的退讓而滿足。】
    【他們的欲望,是一個無底洞。】
    【第二次鴉片戰爭,即將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