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校長,我要當真正的陸空司令
字數:3409 加入書籤
將趙旅全體四千官兵送到後方交給蕭平波整訓,把趙旅長安排到沒了團長的五團暫任團長,李學文這才閑了下來,重新將關注點放到校長給的那封密電上。
指揮部裏,李學文拿著電報翻來覆去的看著,腦子裏不知道在琢磨著些什麽。
剛剛安排過輜重營往前線送了一批彈藥的任運良,看到李學文獨自一人對著這封電報出神,以為李學文是對公布這封電報後悔了,忍不住歎了一口氣。
按照現在小鬼子的攻勢,中央突擊隊雖然頂住了三天,但是不一定能再頂三天。
中央突擊隊原有兩萬五千人,趕到杭州灣後,整編了當地的民兵團,警察,青壯,以及小部分的原守軍留守部隊,加起來有四千餘人。
再有趙旅的四千人補充,在人數上是補充了這三天的損失,但賬不是這麽算的,打仗是不是看人數的多少,而是看士兵的精銳程度。
損失的八千人全是中央突擊隊的精銳步兵,這樣的士兵在中央突擊隊裏也就一萬五千多人,剩下的都是炮兵,工兵,輜重兵,通訊兵,裝甲兵等等之類的技術兵種,技術兵種不能當步兵使用。
在這種慘烈程度的戰場上,每個陣地上的士兵都承受了超負荷的精神壓力,能繼續作戰,全靠老兵的經驗和頑強的意誌在硬扛。
這種分秒麵對死亡的壓力,小鬼子扛得住,中央突擊隊精銳也扛得住,但是在後方整訓的新兵根本扛不住。
等補充的新兵到了前線,不被嚇破膽子就已經算好漢了,又能發揮幾分戰力?
就算頂住了三天,到了撤退的時候,小鬼子就能放任他們安全撤退?
不管怎麽看,中央突擊隊活下來的希望都極其渺茫。
倒了杯熱水遞了過去,看了眼四周,小聲的說道:“你要是後悔了,到時候我來安排”
“嗯?”
被打斷思索的李學文抬起頭來,疑惑的問道:“你怎麽安排?”
“等事不可為時,我當眾把你打暈,然後命令警衛連送你後撤,我和老蕭留下來指揮斷後,為你爭取撤退時間”任運良的聲音壓得極低,語氣卻異常堅定。
這個計劃顯然是他深思熟慮過的,既能保住李學文的性命,又能最大程度地維護李學文的形象。
被迫離開戰場的,並非主動逃跑,活著撤退到後方後,不至於被人罵。
心裏感動,麵上卻是相當的憤怒:“放屁,你把我李學文當什麽人了,扔下自己兄弟自己逃跑這種事,我李學文做不出來”
“司令,不要意氣用事,隻要你活著,中央突擊隊就算打沒了,也能再拉起來....”
“停,別說了,這件事我絕對不會答應,我知道你是為了我好,但是有些路,一旦選了,就回不了頭了”
瞅著李學文的表情,任運良知道李學文說的是心裏話,他是絕對不會獨自撤退的。
歎了口氣,不再勸說,而是開口問道:“你既然不願意撤,那你翻來覆去的看著那封密電做什麽?”
滿臉疲憊的李學文,臉上露出了一絲得意的笑容:“嗬嗬,我在想著既然不願意獨自一人撤出戰場,那能不能問校長要點好處啥的”
任運良無語的看著李學文,這都什麽時候了,還想著要好處。
再說了,現在小鬼子的空軍對後方進行了封鎖,部隊和物資根本運不進來,如果不是提前有著大量儲備,就這麽火力密度,前線早就沒有彈藥了。
“司令,你打算要啥好處,現在道路被封鎖,就算校長答應了,東西也送不到咱們手上啊”
“我在想著能不能把空軍的指揮權給徹底拿下來,給咱們搞一個轟炸機編隊啥的”
“.....”
任運良不語,隻是覺得自己的司令瘋了。
把空軍的指揮權徹底拿下來,這是人能說出來的話?
不管任運良怎麽想,李學文敢想敢做,當時便拉著通訊參謀琢磨著怎麽起草電文,給侍從室發報。
通訊參謀的文學水平不咋樣,很多詞句說的李學文很不滿意,最終還是將一旁看熱鬧的任運良給拉了進來,一同起草這封要空軍飛行隊指揮權的電文。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在三人的一番絞盡腦汁之下,還真寫出了一份相當不錯的電文內容。
“委員長侍從室並呈委座鈞鑒:卑職學文叩首,東家手諭奉悉,感激涕零,亦南京,恐無地,東家體恤,予學文一線生機,然忝為一軍之主,豈能臨陣脫逃,學文與中央突擊隊上下,已抱定與金山衛陣地共存亡之決心,絕無轉進之念”
“杭州灣一線血戰三晝夜,我軍雖斃敵逾萬,然精銳折損過半,陣地晝夜承受敵艦炮千餘發,航彈無數,工事盡毀,官兵疲敝已極,學文深知此役關乎淞滬全局,已令將士破釜沉舟,與灘頭共存亡”
“然敵倚仗艦炮之利,登陸集群源源不絕,若無空中火力斷其輸送,挫其鋒芒,縱全軍玉碎,亦難阻敵鋒芒”
“懇請東家授學文全權調度杭灣空軍之權,尤需轟炸機編隊臨空助戰,專攻敵登陸船團及灘頭集結之敵,學文必率殘部血戰至最後一兵一卒,不負委座重托”
當這份三百字的電文擬定完畢後,李學文過了一遍,對於這篇電文相當的滿意。
既表了與陣地共存亡的忠心,又點出了戰場的致命困境,最後順理成章的拋出要空軍指揮權的核心訴求,字字懇切,句句在理啊。
李學文拍了拍通訊參謀的肩膀,笑著說道:“不錯,就這樣發出去,直發侍從室”
通訊參謀領命而去,電台很快響起了急促的滴答聲,三百字的電報內容,是個大工程啊。
指揮部裏暫時安靜下來,隻剩下遠處隱隱傳來的炮聲和電台工作的聲音。
任運良看著麵露疲色卻精神奕奕的李學文,忍不住問道:“司令,您覺得南京那邊,會答應嗎?”
“誰知道呢,有棗沒棗打一杆子試試,反正就是一篇電文而已,又不花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