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電令李學文部
字數:3546 加入書籤
3月2日,板垣師團猛攻魯南重鎮臨沂,駐守臨沂的第三軍團雖拚死抵抗,但兵力與裝備懸殊,戰況萬分危急,臨沂岌岌可危。
第五戰區李司令長官於第二日,下令59軍火速支援臨沂。
北線戰況激烈,板垣師團正式對臨沂進行第一次攻擊。
與此同時,南線淮河戰事正式打響。
原本應於一月底正式打響的南線戰場,在一月底的時候,連小鬼子的影子都沒看到。
龜縮在南京的華中派遣軍,直到二月初才磨磨蹭蹭的派出了十三師團北上,就在板垣師團正式進攻臨沂的第二天,十三師團正式占領蚌埠,開始強渡淮河。
淮河防線一旦被突破,小鬼子便可長驅直入,直接威脅徐州側翼,整個戰區部署都將麵臨被割裂的危險。
“德公,日軍十三師團於今日強渡淮河,日寇火力凶猛,51軍於學忠對強渡黃河日寇展開了頑強阻擊,僅僅半日,51軍就在十三師團的重炮轟炸下傷亡慘重,請求戰區支援”
徐州第五戰區司令部內,最近一直將目光聚焦於北線的德公,聽到參謀的緊急匯報,隻是微微點頭,麵上波瀾不驚,心裏絲毫不慌。
雙線作戰的壓力雖大,但德公手中也不是沒有底牌。
目前第五戰區內,除了一眾雜牌軍外,德公手中還有兩大王牌,一個是從軍政部調來的湯蝗蟲軍團,作為北線戰場上的核心機動力量。
另一個南線主力,自然就是剛剛完成休整補充,兵強馬壯的中央一師了。
前段時間從軍政部調撥過來的那長達幾公裏的補充車隊,德公雖說遠在徐州,但是卻對這個車隊情況一清二楚,他安排在六安的眼線早就將具體情況匯報了過來。
好家夥,那些武器裝備,別說五戰區內的一眾雜牌部隊了,就連他這個戰區司令看了都流口水。
迫擊炮,重機槍這玩意,在地方師團級部隊中當做重火力用的東西,在人家中央一師那裏,連個屁都不是,全都是標配到排的小玩意。
人家中央一師的重火力,起步就是七五口徑的山野炮,而且師部還有一個一百毫米口徑以上的炮團。
具體數量雖然不清楚,但是火力絕對強大,畢竟這次車隊拉過來的那十二門德製一百五十毫米重炮,所有人都看得清清楚楚。
想想自己這個戰區司令長官,能直接指揮的重炮力量,口徑最大的也就是軍政部剛剛調撥的十二門蘇製115毫米榴彈炮。
不管是數量還是口徑,都不如人家中央一師一個師級單位多,德公心裏不由得泛起一絲複雜的情緒。
德公心裏苦,但是德公不說。
除了重炮補充也就算了,而且連踏馬的坦克都有,一次性還直接補充了兩個坦克連的坦克。
可以這麽說,其他部隊想都不敢想的武器裝備,中央一師已經成建製的裝備了。
有這麽一支部隊部署在南線,德公對於南線作戰可以說是相當的放心。
不過小小十三師團而已,看我李司令長官調兵遣將,隨手可滅之。
德公的聲音沉穩有力的說道:“給於學忠回電,令其部依托淮河陣地,節節抵抗,最大限度消耗渡河日軍的有生力量,務必堅守三日,告訴他,軍即刻便到”
“是”通訊參謀記錄命令,轉身就要去傳達。
“等等”
德公叫住他,繼續說道:“另外,電令李學文部,命令中央一師主力,即刻出發,火速馳援淮河前線,接替51軍部分防務”
“務必穩固防線將渡河之敵擊潰乃至殲滅,告訴他,淮河乃徐州屏障,此戰關乎戰區全局,望其奮勇作戰,不負委座與戰區之厚望”
“是”
通訊參謀記錄完畢,立刻轉身趕往電訊室。
與此同時,遠在六安的中央一師師部,也嗅到了大戰將至的氣息。
“師座,戰區急電”
通訊參謀手中拿著電文,快步走進指揮部,遞給了正在跟任運良,蕭平波以及兩個旅長商量作戰作戰預案的李學文。
李學文接過電文,快速掃了幾眼,眉頭微微一挑,果然是馳援淮河的作戰命令,而且要求‘擊潰乃至殲滅渡河之敵’,德公對中央一師的期待倒是不低。
隨手將電文遞給自己的左右手,李學文語氣幹脆的說道:“戰區下命令了,讓咱們中央一師馳援淮河,接替東北軍的淮河防務,還要殲滅十三師團的渡河部隊”
“十三師團,在南京時,好像十三師團主力好像沒有跟我部直接交手”聽到這個番號,任運良挑了挑眉,疑惑的說道。
二旅長楚陽暉笑著說道:“巷戰的時候交手了,不過不是師團主力,隻有一個聯隊參與”
“對比我中央一師戰力如何?”
“土雞瓦狗罷了”
“哈哈...”
簡單聊了幾句,李學文便正式下達了部隊開拔的命令。
師部直屬的偵察營,工兵營和輜重團一部一馬當先,提前主力幾個小時前出發開路。
偵查營以連排為單位,騎馬或者摩托車前出為大軍探查前路情況,工兵營在前方搭路鋪橋,對不符合重武器通過的路段進行緊急加固,輜重團則是在前方建立行軍補給點。
午後,吃過午飯的中央一師主力部隊正式開拔。
前鋒由師部直屬的一個加強團組成,該團配備了一個裝甲連,行軍速度最快,任務是快速到達前沿陣地,戰況不穩時幫助東北軍穩定戰線,為主力抵達爭取時間。
行軍隊伍的主力核心是兩大步兵旅,兩個旅官兵們軍容嚴整,成四路縱隊沿公路兩側齊頭並進,腦袋上頂著的M35鋼盔,在陽光下泛著冷冽的金屬光澤。
在步兵縱隊之間和後方,是師屬炮團的龐大隊列,炮團的四十八門重炮,在重型牽引車的牽引下,發出沉重的轟鳴聲。
裝甲突擊營剩餘的三十多輛坦克戰車,散布在隊伍的關鍵節點,隊伍後方則是大量的輜重卡車。
四萬多人連同大量重裝備的中央一師,龐大的行軍隊伍蜿蜒在皖北的公路上,綿延十數裏,一眼望不到盡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