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憑什麽就隻輔導我一人啊?

字數:4966   加入書籤

A+A-


    “你這般想便好。”
    宋煊雖聽著張亢的回答,但耳朵聽著下麵的路過的叫賣聲。
    目前他已然適應了在大宋的生活。
    除了不能使用高科技產品之外,宋人一些基礎生活與現在沒有太大的區別。
    但是要說教育、醫療、味覺上的享受,那沒得比,但仍舊可以叫外賣。
    張亢同樣也飲了一口涼漿:
    “十二郎,你知道的,我哥考上進士了,恰巧我也考上了。”
    一直瞧著書稿的包拯猛然抬頭,怎麽回事?
    一門兩進士。
    絕對祖墳冒青煙了!
    “在這條道上我恰巧可以指點你們一二,今日得閑,有什麽不懂的,十二郎盡管來問。”
    待到張亢說完後,包拯臉上再次流露出不解之色。
    應天府的高官一個個都閑的,要主動給兩個鄉下來的學子開小灶?
    那宋通判給張方平開小灶,這個張推官說是要給大家一起開小灶,可實際上聽他話音,完全是因為宋煊的緣故。
    應天府是官員都如此親近學子嗎?
    不應該啊!
    我爹沒跟我提過這種事啊。
    一個個都高冷的很。
    畢竟包拯他爹就是在應天府退休的。
    方才的包拯一直都沉浸在宋煊與張方平的策論當中,讓他深深的感受到努力在天賦麵前不值一提!
    是了。
    這兩人天賦絕佳,就像是一塊璞玉。
    稍加雕琢就能名聲大噪!
    所以這些本地官員前來俯身結交,也實屬正常。
    就如同自己一樣,在廬州同樣受到劉荺的厚待。
    “哈哈哈。”宋煊連忙把自己的書稿推過去:
    “有張推官助俺,簡直是如虎添翼啊!”
    張亢心下舒爽。
    他知道宋煊是天才,尤其是此子會做人,沒有大言不慚的說用不著。
    張亢除了對宋煊有些好印象之外,在自己仕途上能幫得上忙。
    晏知府的那個鳥形玉佩可都掛在宋煊的腰間。
    說明此子早就獲得晏相公的認可,將來在朝堂之上,說不定能扶搖直上。
    大家都是聰明人,有些話沒必要說的過於透徹。
    你幫我,我幫你。
    雙贏。
    然後張亢瞧著宋煊的策論書稿,蹙著眉頭。
    這小子卷麵整潔,筆跡有些優美。
    當然到時候會謄抄筆體,糊名之類的,不會顯示什麽優勢。
    全都是科舉考試當中的進步舉措,張亢也是趕上好時候了。
    許多考官都會判斷出差錯,諸如鄭獬被考官記恨,發現一篇文章像他寫的,故意罷黜,結果鄭獬高中狀元。
    還有蘇軾也想要讓自己門下中舉,判斷是他弟子所寫,將其列為第一,結果他弟子名落孫山。
    如此種種栗子,都是科舉考試防考官的進步。
    張亢瞧著宋煊的策論,不應該吧。
    他的寫的論點論據什麽的,都挺合適的,一時間張亢看不出什麽問題。
    “這篇興許是十二郎用心書寫的,故而毫無破綻,再看下一篇。”
    張亢自己換張,細細看下來,然後他的眉頭再次挑起。
    “不是吧。”
    他怎麽每個策論都那麽多的論點啊,宋十二也未曾得到名師的教導,憑什麽他都會啊?
    有些問題比自己這個當官處理過的事情,寫出來的建議都極為妥當。
    待到全部看完,張亢把手中的書稿放下:
    “十二郎這字真是越看越喜歡。”
    包拯:???
    一門兩進士,祖墳冒青煙,千軍萬馬殺出來的進士,看了十二郎的策論就隻誇他字好看?
    沒道理啊!
    方才你不是說什麽要指點一二嗎?
    咋屁話都不說,開始矜持起來呢?
    宋煊自是滿眼期待的瞧著張亢,想要查漏補缺,聽聽接下來的話。
    但張亢又拿起一旁張方平的書稿:“我來看看你寫的。”
    張方平:???
    宋煊了然,這是要都看完了,再一起做評判。
    也是。
    宋煊對於考試是從小經曆到大的,老師都是集體判卷。
    看著張方平的書稿,張亢的眉頭舒展開了一些。
    他寫的好是好,但還是有些稚嫩,需要多加練習才對,問題不大,況且又有宋綬的批語,該提點的也都提點到了,自己沒必要畫蛇添足。
    最後張亢看著包拯曾經寫的書稿,嘴角含笑。
    終於她媽的~對味嘍!
    這才應該是沒有應舉學子的正常水準嘛。
    要不然讓十二郎看去,還以為我老張家一門雙進士有水分,小覷俺呢!
    隨即張亢信心大增,對著包拯一頓輸出。
    包拯:???
    方才說好了要給我們三個人評論,結果你光給我點評是吧?
    包拯雖然知道自己與麵前這兩位本地的讀書天才,是有著不小的差距。
    可沒想到差距如此大!
    雖然張亢對他很熱情,而且有些熱情的過火。
    大抵是來他這裏找自信來了。
    但包拯又沒法吐槽本地的官員不講禮貌。
    憑什麽逮著我一個人輔導啊?
    你明明是來主要輔導宋煊的,不要本末倒置哎。
    包拯也是廬州的讀書天才,許多當地學子都是要仰視他的背影,還受到當地最高官員的貼心指導。
    可是他到了河南後,還沒考試參加入院考試,此時溫習功課的時候,心裏一時間有些接受不了,自己竟然是需要被重點照顧的“差生”。
    麵對包拯的窘境,張方平:我們三個在一起,猜猜誰不是神童?
    宋煊默默拿過自己的書稿,難道自己寫的還是太激進了?
    張亢不知道包拯的底細,所以有些話不能當著他的麵說。
    尤其是現在拿著包拯的書稿,一個勁的批評,估摸是想要支開他,讓他回去修改。
    宋煊瞧著自己的策論,看樣子將來考試的時候,論點還是要寫的保守一些。
    一個是覺得自己寫的過於激進,今後還是要假裝站在保守派一麵。
    一個是覺得自己沒什麽可以指點宋煊的,不如指點指點這個新來的黑臉小子。
    反正來都來了。
    包拯擦著自己額頭上的熱汗,一直都在聽張亢的建議。
    他不得不承認,張亢說的許多看法,對自己都十分有益。
    如此良言,若不是宋十二豪氣邀請自己,怕是都沒有這種機遇。
    尋常學子,想要擁有都不會擁有。
    包拯在心中暗暗罵了自己一句。
    自己出來遊學不就是來增長見識的嘛?
    遇到比自己更加優秀的人,要學會嚐試接受,並且去學習他的優點。
    如此才不算是白來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