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97章 誰在藏鋒

字數:4627   加入書籤

A+A-


    張須陀大概猜出,這種消息是秦霜放出去的。
    畢竟一個月前,她以私人人情,請他出麵去宇文府,就為了讓他看一眼宇文昭。
    而且作為秦家的紅樓寶船船主,一定是認可了宇文昭,不然絕對不會對一個沒有背景的小子,這麽上心。
    當然宇文昭近期的表現,也沒有讓他失望,而且這小子居然得到了秦叔寶、羅士信這兩個翹楚的敬佩,且都拜了他為大哥。
    要知道秦叔寶、羅士信二人都是他手下心腹,是他一直作為,獨當一麵的大將在培養。
    “有人想要替他藏鋒,對於我們來說是好事!”
    張須陀起身,緩緩走過大殿:
    “想不到我堂堂一郡通守,竟有一天,不得不沾下屬的光立功。”
    倆參軍都跟上去:“嘿嘿,說到底,傳播言論的人,隻是想把水攪渾了。
    而通守大人你出麵,這是直接為宇文昭站台啊。
    有了通守大人的背書,此後至少在齊郡,大家都知道宇文昭是你的心腹。”
    “哈哈哈!也是......”
    “畢竟宇文昭是我手下的將領。”
    張須陀本來有些膈應,畢竟宇文昭跟他背後的氏族牽扯,總讓他覺得不純粹。
    他也知道,這個時代真正純粹的悍卒,隻存在理想之中。
    亂世隻靠自己一雙手,想要立足當下,又或者想幹出一番事業千古留名,那是非常渺茫的。
    連他自己,在某些時候,也不得不賣些薄麵給那些氏族。
    就好比大業六年,公元六百一十年,齊郡遭遇洪澇災害。
    張須陀目睹百姓饑饉遍野的慘狀,想要開義倉放糧。
    但當時沒有皇帝下詔批準,地方官員無權擅自開倉。
    所謂:‘百姓有倒懸之急,吾若以此獲罪,死無所恨。’
    最終張須陀堅持“先斬後奏”,下令打開齊郡糧倉,向災民發放糧食,及時緩解了饑荒危機,挽救了大量百姓的生命。
    隋煬帝得知張須陀擅自開倉後,並未責備其違製,反而認可了他的做法,甚至對其進行了獎賞。
    其中,就有幾方氏族中的官員,在楊廣身邊諄諄善誘。
    不僅河嶽盟參與其中,齊郡的戚家、太原郡的蘇家都幫過忙。
    當然明眼人都知道,氏族幫你是看上你的價值,想要拉攏你。
    張須陀即便剛正不阿、忠君盡責,最終也無奈欠下人情。
    “你們說得對,既然他是我的兵,那就是自己人。
    幫他不是很自然的事嗎?”
    張須陀鄭重其事地說道:“此戰功績,我通守府人人都有,但宇文昭計首功。”
    “同時起草一份嘉獎令,送往東都洛陽,讓兵部的人審一審......”
    張須陀摸著下巴,思索半晌說道:
    “五千反賊,斬殺賊首王魁介,以及反賊戚遠,光這幾份功勞就不小,再加上突厥的八百控弦騎士......”
    說到這裏,幾人都沒忍住,又倒吸了三口涼氣:
    “即便是通守府一起來分功勞,僅僅作為先鋒首功的宇文昭,這種軍功,也足夠他升任鷹揚郎將了!”
    參軍渾身顫抖,都緊張地看了過去:
    “旅帥,既如此,何不就讓他當這個郎將!”
    “嗯?”
    “你倆小子,功勞簿都沒開始寫,你二人就開始替他說話了?
    哼!”
    “嘿嘿,這不都是袍澤之情嗎,我們也分了他的功勞,怎麽能過意得去。”
    張須陀冷哼一聲,卻沒有真的生氣。
    畢竟這是他對宇文昭的另外一種幫助。
    此後齊郡通守府,哪個官員不記宇文昭的好。
    “嗯,鷹揚郎將官拜四品,可了不得啊。”
    說到這裏,張須陀好像下定了決心一樣,雙手背負身後,挺起胸膛說道:“就這樣定了!給他個鷹揚郎將當。
    他的下屬,看他自己想安什麽官,讓他自己填咯。
    另外鷹揚郎將能統三千屬兵,我可沒有這麽多兵給他,有我也養不起。”
    “這樣,給他再加三百騎兵,讓他籌齊五百。鱗甲、黃鬃馬、橫刀、騎槍、樸刀等等,都按照我親衛配齊。
    之後許他自行擴兵,武器裝備、餉銀什麽的,讓他自己想辦法。
    隻要他養得起,再招募兩千五百人,都可以!”
    倆參軍一臉賠笑,連忙行禮:“通守大人英明!”
    說完不忘偷偷對視,心裏都在想,怎麽跟宇文昭拉近關係。
    “另外金銀錢貨、米糧日用這些獎賞,你們自己起草一份,明日送我簽了,趕緊發往東都!”
    “諾!”
    這個時候的大隋,不缺錢糧,民眾隻苦好大喜功、暴戾好戰的楊廣而已。
    ......
    同一時間的馬邑郡,山林之中的一處行營。
    中軍大帳中,王薄坐在首位,孟讓坐在側麵,其他將領亦是在軍帳中坐好。
    王薄麵色紅潤,神態意氣風發。顯然是經曆了一樁喜事。
    “知世郎!想不到劉武周,竟真的支持我等在郡中立足。”
    “此後在馬邑郡安頓好,兄弟們就再也不用提心吊膽,四處奔波了?”
    “是啊...這兩年,在齊郡被張須陀這個畜生到處攆,覺都沒睡過幾次好的。
    飯也吃不飽,腳都跑得磨爛了皮。
    欸!真他娘不是人過的日子。”
    邊上的將領抱怨,這還是義軍中的高級官員,都叫苦不迭。
    更不用說,手下跟著起義的苦民、流民了。
    孟讓出聲說道:“主公,既然已經談好,我們便在馬邑郡尋一處地方,好好發展,將兵馬壯大起來。
    等時機成熟,就直接殺到齊郡去,找張須陀報仇!”
    孟讓是山東地區‘響馬’,規模較小,經常在齊郡、濟北郡之間打打秋風。
    因遭到縣鎮舉報,多次被張須陀發兵征剿。
    先後在泰山下、臨邑、章口等地,被殺得丟盔棄甲。
    後來帶著殘餘響馬,跑到了長白山,與‘知世郎’王薄合兵,當起了義軍二把手。
    王薄點點頭,笑得合不攏嘴:
    “哈哈哈!大家說得對啊,這大隋是爛到了根裏,但凡有識之士,都想要匡扶天下。”
    “都想為民眾,打下一片太平天。”
    “如此就依大家所言,咱選一處地方發展......”
    “報!”
    一聲厲嘯聲從帳外傳了進來,未見其人,就讓王薄心中一陣急躁難受。
    “誰敢大喊大叫,是不是想挨鞭子!”
    一名渾身血汙的小兵跑進軍帳,跑得太急,腳下一崴,撲在了泥地上。
    “報!報......
    主公!敗了,我們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