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第一個“作品”
字數:2884 加入書籤
工作台占據了小屋靠窗的大半空間,陽光斜斜切過積著薄塵的玻璃,在滿桌零件上投下斑駁的光影。生鏽的齒輪、斷裂的數據線、被拆解過的舊手機主板像擱淺的魚群,擠在藍色橡膠墊上。陸雲指尖拂過一塊邊緣磨損的電路板,上麵殘存的焊錫點像凝固的銀色星子——這是上周在舊貨市場的鐵箱裏翻到的,攤主說來自報廢的工業控製器,他用半個月的生活費換了回來。
“靈樞,調用‘蜂鳥’無人機優化設計方案。”他戴上黑色防護鏡,鏡架壓過太陽穴的舊傷疤。那是去年在實驗室調試機械臂時留下的,如今每逢陰雨天還會隱隱作痛。
【方案已就緒。材料強度模擬通過。開始實時組裝引導。】
淡藍色的全息投影突然在工作台上方亮起,像一層流動的薄霧。三維模型在空中緩緩旋轉,將無人機的分解圖拆解成兩百三十七個零件,每個部件旁都標注著精準的尺寸參數。陸雲的瞳孔微微收縮,鏡麵上瞬間浮現出引導線:從框架搭建到線路焊接,從電機安裝到旋翼校準,每一步都以熒光綠的箭頭清晰標示。他伸手觸碰投影中的電路板模型,虛擬影像立刻放大,連焊盤之間 0.2毫米的間距都纖毫畢現。
左手拿起 3D打印的碳纖維框架,觸感輕盈卻異常堅硬。這是他用學校創客空間快要報廢的打印機斷斷續續打印了三個夜晚的成果,框架表麵還留著層疊的紋路,像某種昆蟲的外骨骼。右手握起十字螺絲刀,金屬杆在陽光下泛著冷光。他的呼吸漸漸放緩,吸氣時胸腔微微起伏,呼氣時手腕精準下壓——螺絲刀順時針旋轉九十度,塑料螺絲與框架螺孔完美咬合,扭矩恰好停留在“靈樞”提示的 1.2牛米。
“第一步,框架固定完成。”他低聲自語,聲音裏帶著不易察覺的緊張。桌上的舊鬧鍾滴答作響,指針指向下午兩點,距離他製定的完成時限還有六個小時。
接下來是安裝電機。四個微型無刷電機躺在泡沫盒裏,外殼是他用砂紙打磨過的鋁製材料,原本氧化發黑的表麵此刻泛著啞光的銀灰色。陸雲用鑷子夾起薄薄的減震墊片,準確貼在電機底部——這是從舊鼠標裏拆出來的橡膠墊,被“靈樞”判定為符合減震需求。當電機與框架對接時,全息投影突然彈出提示:【電機軸線偏差 0.5度,調整角度至 359.5度】。他立刻鬆開固定螺絲,指尖捏住電機邊緣輕輕轉動,直到鏡麵上的偏差數值跳轉為“0”。
線路焊接是最考驗耐心的環節。鬆香的焦味在空氣中彌漫,電烙鐵的銅頭燒得通紅。陸雲左手扶著細如發絲的漆包線,右手握著烙鐵,焊錫絲輕輕一觸便融化成銀色的液珠,順著導線流到焊盤上。“靈樞”的實時監測係統在鏡麵上形成動態波形:【焊點溫度 230℃,符合標準;焊錫量 0.15克,偏差 0.02克】。他立刻補加了一點焊錫,看著波形回歸綠色區間。三個小時裏,他焊完了五十六條線路,每一條的通斷測試都一次通過,防護鏡上的汗漬暈開又幹涸,在鏡片邊緣留下淡淡的鹽漬。
傍晚六點,夕陽將小屋染成暖橙色時,無人機終於成型。它隻有巴掌大小,碳纖維框架呈六邊形,四個旋翼像展開的翅膀,舊電路板改造的主控模塊嵌在中央,表麵貼滿了細小的電容和電阻。陸雲拿起它,重量比預想的還要輕,隻有七十克,相當於一個雞蛋的重量。他深吸一口氣,按下主控模塊上的電源鍵,紅色指示燈閃爍了三下,然後轉為常亮。
“靈樞,建立神經連接。”
輕微的電流感從指尖傳來,順著手臂蔓延到太陽穴。他閉上眼睛,腦海中立刻浮現出無人機的實時狀態:電池電量 92%,電機轉速 0,陀螺儀校準完成。這種連接感很奇妙,仿佛無人機成了他身體的一部分,每一個參數都清晰可感。
“蜂鳥,啟動。”
四個旋翼突然開始旋轉,起初隻是微弱的嗡鳴,隨著轉速提升,聲音漸漸變得細不可聞。陸雲睜開眼,看著無人機緩緩升空,懸停在距離桌麵半米高的位置。它的穩定性遠超預期,即使窗外吹進一陣微風,機身也隻是輕微晃動了一下便迅速恢複平衡。
“做個橫向移動。”他在心裏下達指令。無人機立刻向左側平移,精準地停在書架前,距離書脊隻有兩厘米。接著,它又完成了懸停旋轉、快速升降、傾斜飛行等一係列動作,動作靈活得像真正的蜂鳥。
【基本飛行測試通過。加載簡單環境感知與規避算法。】
陸雲的目光掃過桌麵,那裏散落著扳手、鑷子、焊錫絲等工具,形成了一片複雜的障礙區。“穿過去。”他說。無人機立刻向下俯衝,從扳手的縫隙中穿過,接著繞過鑷子的尖端,鑽過兩卷焊錫絲之間的空隙,整個過程行雲流水,沒有碰到任何障礙物。最令人驚歎的是它的噪音控製——即使湊得很近,也隻能聽到細微的氣流聲,遠低於普通無人機的嗡鳴。
陸雲伸出手,無人機輕輕落在他的掌心,旋翼緩緩停止轉動。他能感覺到機身傳來的輕微餘溫,還有主控模塊跳動的微弱震動,像一顆小小的心髒在搏動。巨大的成就感湧上心頭,他忍不住笑了起來,眼角微微濕潤。這不是簡單的手工製作,而是他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的第一個成果,是“靈樞”強大能力的第一次完整展現。
窗外的天色漸漸暗了下來,城市的燈光透過窗戶照進小屋,落在無人機上,反射出細碎的光芒。陸雲撫摸著碳纖維框架上的紋路,心裏充滿了期待。他知道,這隻是一個開始。有了“靈樞”的幫助,他可以製作出更複雜、更先進的設備,實現那些曾經隻存在於想象中的設計。
他拿起手機,給無人機拍了一張照片。照片裏,蜂鳥無人機停在滿是零件的工作台上,背景是漸暗的天空和遠處的城市燈火。他在照片下方打下一行字:“第一個作品,蜂鳥。”然後保存到相冊裏,接著開始整理工作台,準備為下一個項目做準備。
夜色漸濃,小屋內的燈光依舊明亮。陸雲坐在工作台前,對著電腦屏幕上的新設計方案陷入沉思,而那隻小小的蜂鳥無人機,靜靜地躺在旁邊的泡沫盒裏,仿佛在積蓄力量,等待著下一次的飛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