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你還能做家教嗎
字數:3864 加入書籤
與一群頂尖競賽保送生與奧賽金銀牌得主一起求“平均值”,餘夏不再是那個無往不利的“唯一”。
在需要團隊協作與清晰表達的環節,他甚至顯得局促。
這種持續性的、難以靠單兵作戰突破的壓力,讓Q大的天空在他眼中都蒙著一層灰霾。
剛剛發布的月測成績,他毫無意外地再次被董睿和薑浩博穩穩壓製。
機房裏的空氣黏稠得令人窒息。他猛地起身,逃離了那片喧鬧。
昏黃路燈將他影子揉扁拉長。
他漫無目的地晃蕩,不知不覺竟走到了生科院實驗樓下。
抬頭望去,二樓胚胎實驗室的燈光,在夜色中執著地亮著。
他拾級而上。
江靜知正專注地在電腦前錄入實驗數據,指尖在鍵盤上跳躍。聽見腳步聲,她抬起眼,看見餘夏身影出現在門口。
想起白天李園推送的爆炸性八卦頭條,她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弧度,手上的活兒一刻不停地揶揄道:“喲,大功臣怎麽有空跑這兒來了?不去給咱們的‘量化女神’開慶功宴?”
餘夏麵無表情,聲音輕得像自言自語:“她參賽的模型……不是我做的。”
江靜知嘴角的笑意瞬間凝住。她敏銳地捕捉到他表情和聲音裏的異樣。
她利落地合上筆記本,瞥了眼實驗室裏忙碌的同門,壓低聲音:“這裏太吵,跟我來。”她將他帶進隔壁空置的小會議室。
“最近忙嗎?”餘夏靠在會議桌邊,像是隨口一問,眼神卻飄忽不定。
江靜知忙得腳不沾地,仍平靜道:“還好,最後一個學期了,就是等畢業。”
“你……還能做家教嗎?”
“教誰?褚星野?”她拉過兩把椅子,“坐吧。”
“他請了專職文化課老師了。”
“那你想讓我教誰?”江靜知坐下,目光溫和地看向他。
餘夏深吸一口氣,不再繞彎:“是我。”
他聲音低沉,“我最近狀態糟透了……什麽項目都做不好,總被董睿他們壓一頭……叉院的幾次月測,考得一塌糊塗。”
他頓了頓,聲音更低,“上學期應婉婷確實找我做過量化模型,但我根本沒完成,也不知道她參賽用的是什麽……現在所有人卻覺得是我的功勞……”
他抬起頭,眼中帶著罕見的迷茫和一絲脆弱,“你……還能像高三那樣,幫我……調整一下狀態嗎?”最後幾個字,帶著不易察覺的懇求。
“我們先做正念冥想好嗎?就像給胚胎溶液除氯。”她的聲音平穩篤定,如同調試精密儀器。
“好。”餘夏這次沒有流露出絲毫抵觸。
江靜知打開手機冥想引導音樂。“找一個舒適的位置坐穩,輕輕合上雙眼……暫時放下書本,放下習題,給自己一段珍貴的寧靜……現在,將覺知輕柔地錨定在呼吸上……無需改變,隻是觀察……”柔和的女聲流淌在靜謐的空間。
十五分鍾後,餘夏緊繃的肩頸線條悄然鬆弛。
喧囂的思緒仿佛被按下了暫停鍵,一種久違的、深沉的平靜感緩緩浸潤四肢百骸。
他第一次真切體會到,原來不需要立刻“解決”問題,僅僅是覺察與接納,也能帶來內心的安寧。
江靜知走到白板前,利落地寫下三個字母:A B C。
“情緒ABC理論,”她用筆尖輕敲白板,“A=觸發事件,B=信念,C=情緒結果。你不是被事件打倒,是被自己的信念擊潰了。”
她在A欄下寫下觸發餘夏低落情緒的事件:“應婉婷公開致謝+月測連續失利+室友異常優秀”。
她轉向餘夏:“現在,說出你此刻最強烈的信念(B)是什麽?”
餘夏低聲道:“我不夠好……我做不到……我失敗了。”
江靜知將這些記錄在B欄。“好,我們來逐個審視這些信念。”
她劃掉第一條:“我不夠好”——證據呢?僅僅是幾次月測失利?餘夏,叉院匯聚的是同年齡段計算機領域的頂級頭腦!
“你們本科階段接觸的深度和廣度,是多少碩士博士都難以企及的。用個比喻,”
她目光堅定,“你們的起點,已經是無數普通程序員的職業終點。這能叫‘不夠好’?”
餘夏微微一震,仿佛數據流中突現異常值。
江靜知緊接著劃掉第二條:
“我做不到——換個維度思考:董睿他們都比你年長三歲。再給你三年時間深耕,你能否達到甚至超越他們現在的水平?”
餘夏沉默片刻,輕輕但堅定地點了點頭。
她最後指向第三條:
“我失敗了”——這是典型的‘災難化思維’!項目沒做好、月測失利就等於人生崩盤?那我的斑馬魚實驗失敗一次,是不是該跳樓謝罪?”她語氣帶著一絲調侃的嚴厲,“誰的學習曲線是筆直向上的?你難道高考一模就拿了748分?”
餘夏緊繃的嘴角終於鬆動,露出一絲極淡的笑意。
江靜知擦掉舊的B,寫下新的、更具適應性的信念:
“用新的視角解讀:失利=發現短板、精準調整的機會;隊友優秀=近在咫尺的學習資源庫;應婉婷致謝=你的付出被看見和認可,無論方式如何。”
她將這些寫進新的B欄,如同為係統輸入更優的代碼。
她指向C欄:“現在,感受一下,帶著這些新信念(B),你的情緒(C)會有什麽變化?”
餘夏深深吸了一口氣,再緩緩吐出,聲音雖輕卻有了力量:“我不怕考不好……我知道哪裏需要加強……我可以向他們學習……我會進步。”迷茫被一種沉靜的、帶著行動力的決心取代。
江靜知微笑,將白板筆遞給他:“很好。現在,把你的新信念寫下來,貼在你書桌前最醒目的位置——就像實驗裏給實驗組和對照組貼上清晰的標簽。”
餘夏接過筆,在白板空白處,鄭重寫下:
“挫折=輸入數據
學習=優化算法
進步=必然常量”
江靜知看著這充滿“餘夏特色”的信念,點頭道:“老規矩,每晚11點,我肯定在宿舍了。你也一樣,我們視頻連線,一起做15分鍾正念冥想。給大腦做個‘係統維護’。”
“好。”餘夏應道,那雙曾黯淡的黑眸裏,重新燃起了沉靜而堅定的光。
